三句话的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三句话:

共情——反共情自我防御机制。

精神分析研究:

一个人在早年与父母的关系中是如何形成性格的,这种在早年关系中形成的性格对他成年后有什么影响?

在两个人的关系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有一部分是另一个人教出来的。我们可以用这个人的感受(反移情)来了解这个人对我们做了什么,他的人际交往模式是什么。

一个人如何保护自己。每个人从出生到现在,都需要学习很多自我保护机制。没有有效的自我保护机制就活不下去。

弗洛伊德:

死于9月1939。

最重要的贡献: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它定义了一个人为什么活着。换句话说,一个人或者从事各种活动的动机是什么?

他认为人活着的动力来源于:满足力比多的需要和满足攻击驱力的需要。

新细分理论:

在反对弗洛伊德驱力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因为也有说猫狗是过去的……)

代表人物:荣格、哈尼、弗洛姆、沙利文。

真正导致经典与现代细点分水岭的是克莱因(生于维也纳,在柏林细点受训,26年来到英国,研究出现代细点中的对象关系理论)。曾奇峰属于现代客体关系理论。

克莱因和他的门徒认为,人活到:

满足关系的需要。寻找关系。(社会,更高层次)(让精分真正成为心理学)

力比多和攻击力的方向有关。

我们在力比多和攻击驱力上下赌注,因为力比多和攻击驱力。既是动力,也是活着的理由。

力比多是一种性驱力,作为物种繁衍的需要,而生活需要一种攻击性驱力。

力比多:直接驱动力

这里的性一般是指创造、快乐、亲密、温暖……美好的感情。最本质的是关于性。

侵略性驱动力:即侵略性。

指故意挑衅或侵犯他人或故意损坏或破坏事物的心理倾向和行为。

一般指竞争,追求卓越,自我攻击,破坏他人,破坏社会…

进化论:

在非常长的范围内讨论,才能深刻理解人性。但从治疗的角度来说,对个人几乎没有意义。

对理解人性有贡献的人:

弗洛伊德·西格蒙德(1856-1939),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犹太裔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从生物学的角度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人性。

梅兰妮·克莱茵(1822-1960)是儿童精神分析的开创者,客体关系理论的开创者从关系的角度解释了人性是什么。

社会主义者卡尔·马克思(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1818-1883)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历史学家、革命社会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从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的角度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人性。

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弗洛姆把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结合起来,也被称为马克思弗洛伊德派。

了解父母如何对待孩子,可以让孩子更健康。

我们知道如何去帮助一个因为早年与父母的关系而患上各种心理疾病的人。

曾奇峰的价值观在细微之处:为人父母的人格欣赏

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特征:

决定论的哲学观:类似于佛教中的因果报应和因果轮回。童年和现在有因果关系(共情,强迫性重复)。

意识的不同层次:意识、前意识、无意识(相当于佛教中的无意识)。

比如不自觉的把事业搞砸了,不自觉的舔了舔下唇,不自觉的破坏了一段感情。都是由潜意识决定的,而潜意识是由早年的关系决定的。

前意识:稍微有点自我意识就能感受到

潜意识:我们借助精分可以感知到的,我们不知道的部分。

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它们是一个连续体,并逐渐相互演变。

即梦见英语——这种语言已经到了潜意识的程度。

骑自行车——用意念控制手脚,说明你还没学好,但如果你能不用思考就稳定地骑自行车,说明你已经学会了潜意识层面。学习潜意识层面,永远不要忘记。就算十年没骑过,一上车就感觉回来了。

熟能生巧:当我重复做一件事的时候,它能渗透到我的潜意识里。当它被潜意识支配时,就达到了艺术和心灵手巧的境界。

在与人交往时,大脑部分只能决定一小部分行为,而如何与人交往的绝大部分是由潜意识决定的。

对于领导力和权威,我们有两种方法:

接近他们,奉承奉承…

通过攻击的方式

总结三句话:精神分析:

共情:研究一个人在与父母的早期关系中如何形成自己的人格,以及这种在早期关系中形成的人格对他成年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反同理心:在两个人的关系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有一部分是另一个人教出来的。

自我防御机制(阻抗):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自我保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