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适合小学生的问题的心理测验...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自卑是常见的。

根据对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有严重的自卑感。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依赖和强大的保护。所以相对于父母在身边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就会作为一种负面的情绪体验存在。由于客观环境和主观认知难以改变,这种自卑心理不会随着父母工作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反而会增加和泛化,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与父母的关系越密切,情感交流越丰富,父母外出后的自卑感就会越明显。

2.有孤僻心理和人际交往障碍。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倾向于依恋父母,依恋是儿童出生后形成的最早的人际关系。依恋的程度和性质直接影响儿童对周围世界的信任,影响他们的情绪、社会行为和性特征。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缺乏最起码的心理交流机会,内心的烦恼和冲突得不到倾诉和引导,导致对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严重影响了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周宗奎等人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时会有失落感。有一段时间,他们不爱说话,不爱与人交往,变得自闭。他们的孤僻、脆弱和对亲情的向往,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

3.性格与行为的偏差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法享受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的引导和帮助,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心和照顾,容易出现认识和价值观上的偏差,人格发展上的畸形。一方面,孩子因为缺乏父母的保护,变得胆小、懦弱、思想封闭、情感冷漠、孤僻、缺乏爱和交流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孩子因为没有受到父母的约束,性格和行为异常,表现为急躁和冲动。他们经常把无端的小事升级为打架,打骂老师同学,甚至长辈。极少数留守儿童受到了不良社会帮派的影响,导致违纪行为或犯罪。

4.逆反心理严重

留守儿童逆反心理强烈,对抗情绪严重。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更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往往表现为“不听话”、“不礼貌”、“谦虚”、“调皮”。留守儿童总觉得别人在欺负他们,他们把鸡毛蒜皮的事情看得很重。他们在与人交往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有强烈的逆反心理。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

1.父母教育缺失

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父母的教育对孩子有直接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无法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与父母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无法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会导致安全感和自尊的缺失,导致心理上的敌意和焦虑。

2.监护人教育不当

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分为隔代监护和父母监护两种。在隔代监护中,大多数监护人是自己的祖父母,包括外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爷爷奶奶的思想和生活习惯与时代不合拍,不利于孩子的社会化,容易造成孩子的适应不良;爷爷奶奶大多溺爱孩子,要求放松,放松原则,容易使孩子养成固执任性的不良性格和行为。上一代监护是指父母和同龄人,通常是亲戚或朋友,对孩子的照顾方式,对孩子的监督大多没有父母那么强。第一,亲戚朋友要维持自己的生计,很难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孩子上。二是孩子不是自己的,或者说过分溺爱,容易让孩子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性格;或者过于严厉,容易让孩子产生负面的对抗情绪和行为。

3.学校教育不足

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将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然而,学校条件、教育理念、师资力量的不足,制约了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发展。目前,寄宿制是对留守儿童较好的管理措施,但大多数农村学校缺乏寄宿制条件,即使有,一般条件较差,学校很少开设心理课程,很少对学生进行生存、安全和法制教育,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缺乏正确引导;部分教师忽视了与留守儿童的沟通,75.0%的留守儿童反映他们的老师从未去过他们家。被忽视和抛弃的感觉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发展。

4.糟糕的社会教育

就我国教育现状而言,为孩子发展提供有效帮助的机构太少,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基层很少或没有相关的儿童社区教育组织,农村儿童的教育、成长和发展仍然处于社区教育的真空地带。留守儿童是学龄儿童。社会的负面因素,比如现代媒体,渗透性很强,一些低俗、庸俗的作品很容易影响到没有防备的孩子。这个时候,家庭监管不力或者失控,就为他们的不良倾向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改进家庭教育,充分发挥父母和监护人的教育职能。

充分发挥父母的教育功能需要父母与孩子保持经常的联系。除了生活、身体、学习,还要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他们还可以讲述自己打工的经历,让孩子理解和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另一方面,监护人要树立角色意识,真正担负起抚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对于留守儿童,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溺爱,做到严与爱相结合;同时,要定期与留守儿童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心理状况,及时与家长和学校联系,采取措施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2.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

作为留守儿童所在的教育机构,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一是学校要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咨询和咨询教师,为全校师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咨询服务。第二,建立家访制度和家长学校。培养家长和监护人端正教育观念,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探索和推广先进的家庭教育经验。第三,成立留守儿童同伴辅导小组。在小组交流和活动中,留守儿童可以分享彼此的快乐,理解和分担彼此的烦恼,交流和讨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疑惑。从* * *的交往活动中,可以培养他们对集体的依恋感和归属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对辅导小组的关注和有计划的指导和参与,使留守儿童朋辈辅导小组成为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

3.整合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体系。

各级政府部门明确界定、承担责任,建立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体系,努力使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首先,社区居委会要对留守儿童的人数、住址、年龄、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对留守儿童进行补充监管;其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活动,如开展公益活动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环境,开展体谅父母的辅导活动,解决他们可能面临的问题。在活动中对留守儿童进行正面引导,如表扬和鼓励他们继续发扬自律自强的精神,利用当地闲置的教育资源成立“留守儿童关爱关爱服务队”,利用农闲时节承担部分留守儿童课外教育,协助监护人用教育的方式管理好留守儿童。

4.留守儿童应加强心理素质训练。

事实上,留守儿童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扰,都可以认为是由于对现实缺乏正确的态度,内心不平衡造成的。父母外出打工是现实,留守儿童要以健康的心态正视现实。不改变父母外出的现实,我们只能学会自我调节,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作为留守儿童,要学会自信、自强、自立,把父母不在身边当作对自己的一种锻炼和考验,给自己设定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当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多接触老师和同学,积极与父母沟通,勇敢面对和克服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