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问题的答案

1.华佗是中国古代名医,历史上确实存在。据史书记载,关羽的“刮骨疗毒”也是事实。华佗给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在《三国演义》中也有生动的描述。

其实华佗并没有给关羽“刮宫疗毒”。

据史料记载,关羽“刮骨疗毒”是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而华佗早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就被曹操所杀。

《三国演义》第75回,名医华佗给关羽做了一次“刮骨疗毒”的讲座,估计大家都很熟悉。

神医华佗是真人。曾创制“马飞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第一个全麻开腹手术的人。然而,历史上的华佗并没有为关公治疗箭伤,两人甚至没有机会见面。因为华佗死于建安13年(公元208年),关羽的毒箭发生在建安24年(公元219年),间隔11年,死人怎么可能治好活人?

不过,关羽被箭射死是真的,这在《三国志·关羽传》中已有记载,其细节与《三国演义》中描述的相似,可惜书中没有写下医生的名字。

罗贯中把大夫写成华佗,大概是因为华佗是当时的名医,擅长外科,治疗箭伤不成问题。如此“有理有据”,再加上作者别出心裁的用笔,使得故事生动逼真。谁不相信“刮骨疗毒”的真实性?

其实,关羽远不是古代那种有“刮骨疗伤”经历的勇将。据《北史》记载,长孙颜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胳膊,胳膊肘以上一寸。他下令剖开肉见骨,出血数升,言行自足。有人认为他“比关羽还厉害”《宋史》记载:北周赵匡胤攻寿春。“城中射弩,箭大如椽。张琼被他的牙齿盖住了,箭射中了小胡子,但箭头无法从骨头里出来。琼喝了很多酒,让人摔断了骨头,流了好几升血,一脸镇定自若。”南宋名将韩世忠曾有过“毒骨,还以强弩围之”的经历。到了明朝,这样的例子在史书上屡见不鲜,不胜枚举。

但是,后人最佩服的还是关羽。一个是关羽生活在更早的时代。第二,“大刀关公”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此外,《三国志》中“伸臂欲劈之,方与将军饮酒,臂血于菜,众笑之”的生动描写,也更让人觉得地道。

《三国演义》里有个故事,华佗给关羽刮宫治病。故事说:有一次,关羽在战斗中右臂中箭。箭有毒,毒在骨中,青肿,不能动。名医华佗听说关羽箭伤无法痊愈,说可以剖开他的皮肉,刮骨解毒。手术中,华佗的刮擦声刺耳,周围的人都吓得捂住了脸,而关羽依旧若无其事的喝酒下棋。当华佗把骨头上的毒全部刮干净,敷好药,缝好线,手术成功时,关羽哈哈大笑,高兴地说:“先生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医生。看,我的手臂已经自由屈曲,没有疼痛。”华佗也说:“我行医一生,从未见过像你这样冷静坚强的人。真是君子!”

《三国演义》中刮骨疗毒的故事,既夸大了关羽将军和老虎的非凡气概,又歌颂了华佗大夫的高明医术,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

当然,华佗刮骨对于关羽来说只是一个浪漫的故事。史书《三国志》中关于关羽的传记中,并没有写明治疗关羽的大夫是谁,《华佗传》中也没有记载他治疗关羽。更何况华佗发明了麻药,不用麻醉也不用让病人受刮骨之苦。但是,华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医生,却是事实。叶凡所著《三国志》、《后汉书》中有史官陈寿的传记,留下了这位杰出医学家一生的光辉业绩。

华佗是东汉末年的一个民间医生,是个性格导向的人,裴国桥(今安徽郝县)。东汉末年,战乱频繁,瘟疫盛行。他决心行医,解除病人的痛苦。为了画人治病,他爬山,采药,到处走。他今天已经走遍了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的部分地区。在治病和采药的过程中,他的医学知识日益渊博,临床经验不断丰富。他精通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和针灸,尤以外科见长,后人视他为外科鼻祖。

华佗继承和发扬了祖国优秀的医学遗产,诊断技术高超。据《三国志·华伦传》记载,有一天,华佗在路上遇到一个病人,躺在车上,由于喉咙阻塞,什么也咽不下。听到他的呻吟声,华佗走过去看了看他的脸,对病人家属说:“你可以在路边摊上买三两块大蒜(嵇基蒜粉),加半碗酸醋,混在一起就能治好。”病人按照他的指示服了药,马上吐出一条长长的虫子,病人很快康复了。那人拿着虫子去华佗家道谢时,看到华佗家的墙上挂着十几条一模一样的虫子。

后汉书记载,有一位将军李的妻子病得很重,有人请华佗给她把脉。华佗确诊后说:“夫人伤了身子,腹中胎儿已死,未下来。”李将军说:“的确是受伤了,不过胎儿已经下来了。”华佗说:“从脉搏来看,胎儿没有下来。”李将军不相信华佗的诊断。过了一百多天,妻子病情加重,然后华佗应邀去看他。华佗说:“脉搏还像以前一样跳动。我妻子怀了双胞胎。可能二胎没下来是因为她生第一胎的时候失血太多。现在胎儿死了,我们只好用针灸和汤把他催下来。”华佗给了她针灸的药后,他让一个女人把胎儿从李夫人的肚子里取出来,结果是死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