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公司反事故斗争二十五项重点措施全文
(1)认真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建立健全自上而下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严格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完善保障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结合电网发展和科技进步及时审核、修订和补充。做好三个层面的“交叉检查”。
领导:你熟悉安全生产的法规和制度要求吗?是否结合实际情况安排和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是否亲自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遇到的重大、全局性问题,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保证;是否组织制定本单位的重大事故预防和应急预案;是否有针对性地深入基层进行安全检查指导;是否掌握劳动力的思想动态。
管理层:你掌握了安全生产条例了吗?上级关于安全监督管理的要求和规定是否得到落实;是否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是否组织了安全评价、危害分析和预控、设备运行分析等工作,事故隐患是否明确并采取了相应措施;是否组织实施安全检查和整改工作;各项反事故措施是否落实。
执行层:是否熟悉自己的安全职责;工作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是否明确本职工作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工作标准;是否具备岗位要求的安全生产技能;是否熟悉工作中的危险点并采取预防措施;作业安全和工作质量是否得到保证。
(2)加强生产现场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切实做到五个“100%”,即100%通过安全考试,100%落实安全要求,100%实现正确操作率,100%落实“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他人)措施,100%落实标准化作业。
(3)建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以“三铁”(铁制度、铁面子、铁处理)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落实措施。遏制违规行为,杜绝人员责任事故。事故处理坚持“四不放过”,严肃追究责任,严肃处理人员。
(4)加强电网规划管理,科学规划电网结构和布局,统筹考虑电网安全,从源头上保障电网安全运行。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标准和规范,选择先进可靠的设备规划建设电网,从根本上提高电网的安全性。重点解决电网存在的电力设备陈旧、输电通道“瓶颈”、电磁环网、短路容量过大等问题。根据电网运行状况,及时调整相关规划导则和设计标准,不断提高电网抗事故能力。做好一、二次系统协调规划,提高电网稳定运行水平。
(5)严格执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加强电网调度运行安全管理和技术管理,切实提高大电网运行稳定分析计算水平和计算结果准确性。加强负荷预测分析,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禁止设备超稳极限、超容量运行。电网运行必须留有足够的轮换和事故备用容量,平衡各级有功负荷和无功功率,保证系统频率和电压质量。制定煤炭供应预警和应急预案,防止因缺煤、停工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
(6)认真分析主电网、中心城市等重点区域电网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存在的问题,综合评估枢纽变电站全停和重要输电线路跳闸可能带来的安全影响,采取措施降低或规避风险。在电网大负荷到来之前,要组织联合反事故演习和有针对性的单项演习,提高电网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制定完善大面积停电电力救援预案,设置科学的“黑启动”预案并定期演练,确保电网应急“黑启动”的有效性。
(七)加强继电保护和安全稳定自动装置的运行管理。认真检查核对安全稳定自动装置的保护整定方案和控制策略,严格管理软件版本和定值,在高峰负荷前对定值和安全控制策略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定期检查并驱动保护装置和安全稳定自动装置,严禁超过检查周期运行。落实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各项反事故措施,防止误动和拒动事故。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杜绝“三误”(误操作、误操作、误操作、误接线)事故。
(八)加强低频(低压)减载管理。根据电网的发展变化,定期对低频低压减载方案进行系统的测量和验证,以保证事故情况下装置的正确运行,实际切除容量满足整定方案的要求,从而减小事故的影响范围。
(九)加强调度自动化系统和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运行管理,确保调度自动化信息真实反映电网运行情况,并完整、准确、可靠、及时地传输到调度中心,及时处理异常数据。调度自动化系统应建立可靠的安全保护措施和网络安全隔离措施。加强通信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检查,确保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自动化信息所需的主备通道畅通可靠,符合规程要求。
(十)加强并网发电厂的安全监管。要明确电网厂的安全责任和义务,积极监管电厂并网部分的技术要求,在电厂侧切实落实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各项措施,监督并网发电机组的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和各种保护装置按要求可靠投入运行,确保调速系统和励磁系统的运行参数满足电网稳定运行的要求。
(11)发生对社会影响较大的重特大事故和不安全事件时,公司系统各单位应确保应急指挥系统反应迅速,应急预案启动及时有效,资源调动灵活迅速,政府相关部门应急援助有力,事故信息上报迅速准确,对外信息发布及时妥善,全力减少事故造成的社会损失和对用户的影响。
(12)加强变电站DC供电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检查,严格按照规定管理蓄电池充电和浮充装置,定期进行放电试验,防止因DC供电系统故障和变电站停电造成事故扩大。加强接地网维护,要按规定定期对接地网进行检查、试验和检验,对热稳定能力不足、焊接质量不合格或腐蚀严重等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接地网及时进行改造,防止因接地网不合格而引发事故。
(十三)加大无功补偿设备管理力度。根据分层分区配置的原则,无功补偿容量必须满足要求。加强无功补偿设备的维护,确保无功补偿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根据电网需求,保证无功补偿设备的可靠投切,保证电压水平和电能质量,防止电压稳定破坏事故。
(十四)建立健全电力设施保护体系,形成群防群治机制。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配合公安部门建立电力设施保护长效机制,严厉打击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严格执行电力设施保护区施工许可制度,加强对可能影响电力设施安全的作业和施工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认真落实技防措施,加强巡线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在保护电力设施中的重要作用。
(15)加强用电安全监督检查,督促客户落实用电安全措施和整改隐患,防止因客户设备原因影响电网的事故发生。加强需求侧管理,及时与客户沟通,做好停止或改变供电方式时的应急准备。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督促和指导重点客户、重点单位和公共场所尽快建立和完善备用保安电源。对于特别重要的客户,督促其完善多路供电方案,落实非电安全措施。
(十六)加强变电设备管理,重点防范大型变压器和变压器损坏事故,加强油质监管,定期进行红外成像测温、绕组变形检测等试验,防范绝缘损坏事故。加强断路器的运行维护和检修,确保操作机构灵活可靠,定期测试开关的分合闸时间,满足技术要求,确保灭弧元件工作良好。加强防误装置的维护管理,确保各类锁具100%灵活可靠。加强设备本体保护维护管理,定期进行预检和传输。加强DC输电系统换流站安全管理,严格换流站主体设备运行、维护和监管,加强换流站DC控制保护系统、冷却系统、站用电系统、空调通风、调度通信、消防等系统维护,加强设备隐患排查整改,防范DC停电事故;
(17)针对电网供电温度高、负荷重等季节性特点,加强对重要设备、长期重载设备和老旧设备的运行监控,制定过载超温运行相关技术规程,确保输变电设备在过载超温运行时的安全。
(十八)做好防雷、防洪、防火、防台风、防冰害、防地质灾害等工作,提高电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重载、大档距、跨越导线弧垂和跨越距离检测以及线路走廊下危险物体的清扫。恶劣天气、重负荷和重要节电时段应安排专人巡视。完善防污闪管理制度,定期修订区域污染标准,严格落实设计和设备采购责任制,落实防鸟害和环境污染等技术措施。
(十九)加强公司系统发电企业安全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电厂运行维护规程,采取措施有效防止锅炉超压超温、汽包满水或干燥、炉膛爆炸、汽轮机超速、大轴弯曲和轴瓦烧损、发电机定子线圈损坏、灰场溃坝等事故,有效保证锅炉水位保护、汽轮机和发电机主保护的可靠投入。加强水电厂安全管理,消除防洪隐患、病坝、险坝,杜绝水电厂大坝溢流、垮坝、淹没厂房事故。
(二十)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按照国家和公司有关规定,严格履行电力建设项目法人安全管理职责,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增强法律意识,加强承包工程和招用临时工的合同管理,重点审查承包队伍的资质、业绩和安全记录,按规定明确建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监督人员,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切实保障施工人身安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二十一)建筑企业要按资质承接工程,杜绝超能力建设。切实加强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做好各类人员的安全监督工作,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落实各项施工组织方案。加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拆卸、转移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管理,制定专项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避免因操作和组织不当造成事故。
(二十二)加强农电企业安全管理,加快统一安全管理标准、安全技术标准和安全工作标准,实现安全管理体系一体化。防止农电作业人员和外来人员触电死亡事故,明确农电安全责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纪律,加强作业现场检查,杜绝无票作业和违章作业。
(二十三)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提高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建立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加强农电从业人员和临时工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技能。严格岗位资格管理,严禁无证上岗。
(二十四)加强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和生产安全同等重要,同等管理。建立生产信息系统与外部网站的物理隔离。加强防火墙、入侵检测和漏洞扫描的防范,确保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制定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提高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应急处置能力。
(二十五)加强消防和交通安全管理。建立健全防火组织和规章制度,明确人员职责,落实防火规定。对电缆及电缆通道(夹层)、充油设备、电池间、制氢站等部位进行严密监控和防范。遵守《道路安全交通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各类车辆驾驶人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加强车辆维护,防止车辆带病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