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最牛一的家庭!六个孩子!5名博士1名硕士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农村就出现了这样的父亲。他一生都在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在一个“读书无用论”盛行的时代,精心培养家中六个孩子通过读书成才。
其中5位美国名校博士,1硕士,都走上了精英之路。
这位单纯而陌生的父母,从26岁开始就把“父亲”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并以其传奇的经历红遍全国,甚至在香港、台湾省和新加坡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在“丧偶育儿”越来越被提及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媒体将目光投向了蔡小小。“父亲”对一个男人意味着什么?也许这里会有不同的答案。
蔡小小小时候有一个读书的梦想。虽然考上了杭州大学物理系,但他从小就努力学习。后来由于父亲早逝,大儿子蔡小小需要出来工作到很晚来养家糊口。
蔡小小一直有六个孩子。和大多数父母一样,蔡小小未实现的梦想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因此,他决心和孩子一起实现自己的“读书梦”。
在孩子出生的那些年,全家人住在农村的百年出租屋里,16平米的两层,坐北朝南,夏热冬冷,楼下一间店,楼上八间卧室兼书房。
虽然环境破旧恶劣,但蔡小小还是在开裂老化的木墙上贴满了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牛顿等科学家的画像,一有空就给孩子们讲这些科学家的故事。
蔡小小认为:“人的智力都差不多。真正决定成功的是往往被人们忽视的非智力因素,如意志、道德、健康、社会交往能力等素质。从小鼓励孩子立志,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步。”
从小就在孩子心里种下了野心的种子,让孩子对自己的定位和方向根深蒂固,以后基本没有力量去动摇和改变。
每天早上6点,蔡晓在楼下拉二胡,孩子们在悠扬的琴声中陆续起床。后来,蔡小小发现孩子们早上对外语广播节目很感兴趣,他干脆用广播把孩子们叫醒。
当夜幕降临时,将是全家人的学习和阅读时间。
一家人围坐在灯旁。蔡笑笑晚上坐在孩子中间看专业书,孩子在看课本。如果他们不明白,他们可以随时问他们的父亲问题。
在蔡小小夫妇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的六个孩子都表现得格外出色。
长子蔡。15岁上大学,19岁读研。他毕业于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在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
次子蔡天武。14岁就读中科大少年班,18岁被派往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曾任美国高盛副总裁,现在纽约经营一家公司;
第三子蔡。美国圣约翰大学博士,现在中国发展;
四儿子蔡天润。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博士,在哈佛大学做研究工作,在上海创办私立医院;
第五子蔡天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现在在银行工作;
我女儿蔡天喜。14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8岁考入麻省理工学院,22岁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在他是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
蔡家第三代孙蔡和外孙女蔡玄甲也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
在六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有一件事让蔡小小感到骄傲:
“我的孩子从来没有在高压下被动学习过。相反,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这种愉快的学习体验保证了他们持续旺盛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实现了一种自我激励的自觉学习。”
“早期教育,从小立志,教孩子正确的自学方法”是蔡总结的教育思想的总和。
在外人看来,在蔡笑笑的培养下,几个孩子都是“学霸”,但蔡笑笑希望孩子既有高智商,又有高情商。
为了培养孩子的情商,1978年,蔡笑笑夫妇带着孩子踏上了一次南北之旅。
他自己设计了旅游线路,从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出发,过松花江登上太阳岛,再去赤峰、锦州、北京、天津、秦皇岛、北戴河、青岛、上海。
每到一个景点,蔡小小都会在晚上给孩子们讲解相关的历史故事,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力。
1990的旅游更不寻常。一家人带着干粮和饮用水,走着车,睡着风,向杭州进发。
旅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显著的。虽然在班里年纪小,但在知识和阅历上并不稚嫩,表现出了一般孩子所没有的自立。
二儿子吴添4岁时,因父母疏忽,在码头迷路。然而凭借着他从小就有的认路能力,他一个人走了15英里回家。
小女儿蔡天喜说:“因为父亲的教育,我们获得了各种各样的人生经验。我们懂得以平常心面对得失,永不轻易放弃。他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拥有快乐的能力。”
蔡小小给家里的每个孩子写了600多封信。从孩子在外面上学到读完,几乎每学期都有10多封家信。
不仅如此,蔡逍遥甚至为每个孩子建立了成长档案,为他们写日记,对他们的细节了如指掌。
每次有人问起蔡笑笑的育儿秘诀,蔡笑笑总是笑着说:
“早期教育奠定智力基础;从小立志,确立了人生的发展方向;而自主自学能力是终身学习的方法。有了基础,有了方向,有了方法,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简慈焕-早期言语学苑,祝大家家庭和睦,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