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考试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 * 30小题,每小题1分,***30分)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在题后括号内正确选项前填写字母。

1.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年龄是()

A.14岁B.16岁C.18岁D.20岁

2.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被视为()

A.交易型组织b .简单服务型组织

C.d .生产和福利部门

3.马克思称之为具有“饥饿政策”的人事管理阶段,其人性假设的基础是

A.人天生懒惰,必须使用强制手段。

B.人是经济人,为吃喝等个人利益而工作。

C.人们工作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

D.人不仅仅是为了钱和物质而工作,还有一种社会责任感。

4.人力资源开发的双重目标是()

A.提高人才,增强活力b .提高学历,增加福利。

C.提高认识,锻炼意志d .加强保健,增强体质。

5.职务性质完全相同的职务系列称为()

A.员额级别b .员额级别c .员额类别d .员额制度

6.岗位、岗位组、岗位部门分类的依据是()

A.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b .工作的责任程度

C.所需人员的资格d .工作性质

7.在企业人力资源变化预测中,马尔可夫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

A.根据企业目前的人员结构,推断出未来的人员变动趋势。

B.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预测未来的人员变动趋势。

C.找出过去人事变动的规律,从而推断未来的人事变动趋势。

D.根据市场变化预测未来人事变动趋势。

8.企业在预测外部人力资源供给时应重点关注()。

A.关键人员b .一般人员c .临时工d .一线工人

9.“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体现在选人原则上()

A.b .民主集中制原则

C.因人而异的原则d .德才兼备的原则

10.具有“性格孤僻、行动迟缓、善于观察小事、行动迟缓但情绪持久、经历深刻”等特征的人属于()

A.抑郁性b .粘液性c .多血质d .胆汁性

11.生产产品的有效工作时间是指()

A.工人的纯工作时间

B.工人上班和下班之间的时间

C.工人的准备时间、操作时间、用餐和休息时间

D.工人一直呆在企业里

12.生产过程中分工的实质是()

A.劳动简单化b .劳动专业化

C.劳动的连续性d .劳动的个体化

13.在生产过程中,保持各工序生产能力的适当比例关系是生产过程()的要求。

A.连续性b .并行性c .协调性d .交集

14.组织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是()

A.它们相互交叉,相互依存。b .它们是一回事。

C.组织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补充,两者没有关系。

15.“魔鬼训练”是一种()

A.内化训练b .外化逆向“挫折”训练

C.外部化的体能训练

16.以提高员工的分析和决策能力、书面和口头沟通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属于()。

A.技能培训b .知识转移培训

C.态度转变培训d .工作方法改进培训

17.从性质上看,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培训属于()。

A.普通教育b .学校教育c .继续教育d .基础教育

18.绝对标准评估是()

A.用同样的标准衡量所有的人

C.用不同的尺度衡量所有的人d .用不同的尺度衡量同一职位的人。

19.通过启发和诱导的方式激发人们的主动性,使他们的工作热情建立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上,发挥他们内在的潜力。这种形式的激励被称为()

A.正激励b .负激励c .内部激励d .外部激励

20.预激励就是在工作开始前宣布任务指标和相应的奖惩。这种激励主要适用于()

A.工期长、任务艰巨的项目。b .工作周期长,任务相对明确的项目。

C.工作周期短、任务明确的项目d .工作周期短、任务不明确的项目

21.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需要时,激励因素是()

A.内部激励b .外部激励c .正激励d .负激励

22.作为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手段,其分配的唯一依据是()。

A.有效工作时间长度b .工作环境和条件的优缺点

C.劳动者的技术和业务技能水平d .劳动者劳动成果的大小

23.在实行工资制的情况下,能够反映员工实际能够交换的商品和劳务数量的工资是()

A.货币工资b .名义工资c .实际工资d .实际工资

24.公共福利是指()。

A.社会福利要求

B.法律要求的福利

C.员工要求的福利

D.组织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提供的福利

25.在劳动过程中,防止人员伤亡和职业病的主要措施是()。

A.加强福利待遇b .改善工作条件

C.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d .保护工人的权益

26.“目标一致性理论”认为,当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时,人员不会流动。提出这一理论的是()

A.美国心理学家库克·b·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

C.日本学者中松义郎d .美国心理学家勒温

27.美国学者卡茨通过对组织生活的研究,认为信息沟通水平最高、成果最多的最佳组织年龄区是()。

A.0.5-3年B.1-3.5年

C.2-6年D.1.5-5年

28.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的养老保险类型是()。

A.强制性储蓄养老保险b .国家总体社会保险

C.d .抚养子女养恤金

29.我国《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保险金的支付根据职工失业前在企业的连续工作时间确定。连续工作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的是()。

A.12月B.24月C.18月D.30月

30.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每起劳动争议实行()终结的法定制度。

A.一个奖项b .两个奖项c .三个奖项d .四个奖项

2.选择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10分)每小题所列五个选项中有两到五个符合题目要求。请在问题后的括号中填写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多选、少选、错选都是没有分数的。

31.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

A.投资增值原则b .互补合力原则c .激励强化原则

D.个体差异原则e .动态适应原则

32.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对外招聘人员: ()

A.广告b .就业服务c .猎头公司

D.大专院校和各类职业技术学校e .自荐和自荐

33.人员激励机制包括以下内容()

A.激励机会b .激励频率c .激励程度

D.激励深度e .激励广度

34.在绩效考核中,因素评价法的评价角度主要包括: ()

A.自我评估b .同行评估c .下属评估

D.直接领导评估e .客户评估

35.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我国公务员的奖励种类有: ()

A.嘉奖b .记三等功c .记二等功

D.记一等功阪奖荣誉称号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此大题为***4小题,每小题3分,***12分)

36.人力资源开发

37.任命制

劳动能力。

39.模拟教学法

四、简答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4分,***20分)

40.简述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

41.“好马能担风险,但其田不如牛。车壮能负重,渡河不如船。”这些诗词对我们的选人用人工作有什么启示?

42.简述解决组织成员“挫折”心理的方法。

43.简述个人防护的任务。

44.简述绩效考核中定期考核与持续考核相结合原则的含义。

动词 (verb的缩写)论述题(这个大题是***2个小题,每个小题14分,***28分)。

45.请描述人员薪酬的含义以及组织在制定人员薪酬时应遵循的原则。

46.论人力资源在社会财富创造过程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考试1答案

一、20道选择题(65438+每题0分);

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二、选择题15(每题2分);

ABC、ABC、ABC、AB、ACD、BCD、ABCD、ABCD、ABC、ABCD、BCD、ABCD、ACD、CD、ABC

三、14题(65438+每题0分);

1.错误2。错误3。正确4。错误

5.错误6。正确7。正确8。错误

9.正确10。更正11。正确12。错误。

13.正确14。正确的

4.六个简答题(每题4分);

1.工作说明书的内容。①工作概况:包括工作名称、工号、工作所属部门、工作级别、工作地点等。②工作目标和任务;(3)职责范围(或工作活动和程序);④物理工作环境:温度、光线、湿度、噪音、安全条件等。工作场所的名称;⑤工作社会环境。包括工作组的人数及其相关关系,完成工作所需的人际交往的数量和程度;与各部门的关系等。工作规范的内容。一般要求: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工作经历;②生理要求:包括健康状况、力量和体力、运动的灵活性和感觉器官的灵敏度;③心理要求:在职者胜任工作所需的心理要素。

2.①外部劳动力市场情况;②人们的就业意识;③企业的吸引力;④现有人力资源分析;(五)人员流动情况;6.人员素质。

3.①选择面试官。②明确面试时间。③了解申请人的情况。4准备面试材料。⑤安排面试地点。

4.晕轮效应,逻辑错误,最近错误,首因效应,对比效应,溢出效应和宽大倾向。

5.选择要调查的职位,确定调查范围,进行实际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

6.企业员工培训体系包括:培训服务体系;入职培训制度;培训激励制度;培训评估系统;培训奖惩制度;培训风险管理系统。

五、分析与设计题2(每题8分);

1.运用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等理论解释。

2.(1)分析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考核指标选择、考核方式方法、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人为挂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公司的人员流动和员工关系紧张。

(2)考核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a .管理人员采用以性别为导向、以质量为导向的考核方法,销售人员采用以结果为导向、以行为为导向、以质量为导向的考核方法;b .说明评价的主要指标和标准(列表说明);

C.说明绩效考核的具体步骤和要求。

六、两篇论述题(每题8分)。

1.人力资源管理是在传统人事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人事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人为本

第二,视人力为资本,

第三,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位。

第四,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上升到组织战略的高度。

第五,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视为生产和效益部门。

2.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只有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确定了计划经济的经济体制。与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实行的是“统包统配”的用工制度,企业没有用人自主权,无法自行招聘到所需人员:人员只能进能出,没有正常的退出机制;同时,在企业内部,对工人的工作没有考核,每个人做得好和做得差,多做一个;工资分配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与工作绩效和工作岗位无关;人事管理还停留在简单的档案管理和数据统计阶段,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相差甚远;同时,人们普遍没有“人力资源”的概念,所以可以说这个时期的中国。

根本没有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的劳动人事工作也在不断进步。1979之后,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扩大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文件,逐步放宽企业人事管理的职责范围和权限,允许企业在限额内按照精简提高效率的原则和实际需要自主决定机构设置;有权根据国家劳动计划指标选择最优秀的员工;有权根据员工的表现对其进行奖惩;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破坏规章制度,屡教不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者,可予以辞退。

1988年9月,“ILO亚洲人力资源开发网,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中心”成立并在贵阳召开首届学术研究大会,标志着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的开始。此后,《人力资源开发丛书》编委会、光明日报等单位举办了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研讨会,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思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开始在中国传播。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将人事管理教研室更名为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1993年,人事管理专业调整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招收全国第一个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这是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进入专业化阶段。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这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努力,积极探索,以不断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