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培养的基本途径

职业道德培养的基本途径(5篇精选文章)

培养职业道德的基本途径是精心维护自己的善行,精心培养自己心中已经开始出现的* * *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品质的萌芽,并使其不断积累和成长。我们先来看看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

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1首先,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论述了许多关于道德、社会主义道德、职业道德的科学观点,是我们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南,有利于员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学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我们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其次,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

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是践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典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高尚品格和崇高精神,使之在全社会发扬光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从业人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必由之路。

学习先进模范人物要紧密联系自己职业活动和职业道德的实际,注重实效,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大力弘扬新时期企业家精神,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立志在本岗位上多做贡献。

第三,提倡“慎独”、“积善成德”、“防微杜渐”

“慎独”一词出自中国古籍《中庸》:“道者,须臾不可离之,非道者,可离之。一个事故君子要小心不要看出来,恐惧几乎是闻所未闻。勿见其隐,勿显之,故君子慎之。”这意味着道德原则一刻也不能离开,要时刻检查自己的行动。一个有道德的人在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会小心翼翼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我们还是提倡“慎独”,重在自律,也就是道德自律。慎独是加强职业道德的有效而重要的途径,也是一种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

在提倡“慎独”的同时,也提倡“积善成德”。

就是精心维护自己的善行,精心培养自己心中已经开始出现的* * *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品质的萌芽,让他们不断积累和成长。我国战国时期的哲学家荀况曾说:“积土成山,因地制宜,枝繁叶茂;水滴汇成海洋,龙诞生了;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所以,不积跬步,不可行万里路;不积小流,成不了河。”高尚的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积善过程。只有不抛弃小善,才能积累大善;只有积累所有的善,才能拥有高尚的品德。如果平时不守规矩,不积累善举,只梦想有一天遇到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那就不可能成为早晨的英雄。

积善的同时,也要“防微杜渐”。

在职业道德领域,善恶分明。善虽小,犹善;恶虽小,终究是恶。所以员工一定要注意克服任何不符合职业道德的言行,消灭在萌芽状态。三国时期的刘备在遗嘱中告诉儿子:“勿以小恶而为之,勿以小善而为之”,指的就是这种防微杜渐的栽培方法。在错误中,“小恶”是人们最容易忽视防范的。小恶虽小,但如果任其发展,就会泛滥成灾。这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第二部分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教育规律,具备各种教书育人的能力,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在专业劳动中提高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质,充分调动和发挥我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所作为、有所进步,完成时代赋予的教育任务。作为新世纪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他们也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培养符合21世纪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是义不容辞的任务。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具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

每个教师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学习,才能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认识到社会主义师德的内容和意义,并通过自身的修养,将其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进而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虽然职业道德因人而异,但总的来说,加强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虚心学习他人,坚持不懈是有效的。

人需要知识来从事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这就需要学习。人也需要学会改造主观世界,提高道德水平。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必要手段。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根本上说,教师对社会主义师德的高度认识,是以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革命理想为指导的。只有树立这样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坚定不移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并投身于人民教育事业,自觉地把个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与人民教育联系起来,把幼儿的教育和培养作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从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持之以恒地为人民教育事业努力奋斗。

其次,在理论学习中深刻理解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分清道德是非,提高遵守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师德规范和要求是社会公德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作为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从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利益出发,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师德传统,正确回答教师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的利益关系,具体地向教师表明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从而保护教育的根本利益。为了将师德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人内心的信念,教师需要一个自觉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

再次,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能力。教师只有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要求。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可以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使得教师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教师还应该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只有广泛学习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才能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认识和改造世界,认识社会和人生。这样才能真正教书育人。

师德修养不是孤立于社会的教师闭门修炼,而是个体在教育实践中相互交往的社会活动。师德修养也是社会道德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生活中总有美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风尚。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也应该成为良好道德情操和思想作风的模仿者和学习者。因此,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是培养师德的好方法。

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和发展,将会提出许多新的问题,我们将面临新的考验。教师的道德修养不能停留在一个层次上,而永远不会终结。所以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长期培养,不断磨练,持之以恒,才能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达到更高的境界。

职业道德培养的基本途径第三部分1。正确理解和把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深刻内涵。

注重道德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是做人的灵魂和基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直接决定了他的行为准则和人生方向。所以,先做人,先育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不修身,不谈学问,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具体的职业思想、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以及与教师职业相适应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具体职业活动中的体现,但也凸显了教师职业领域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是评价教师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教师作为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职业者,是学校教育教学职能的主要实施者。加强教育内涵建设,必须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这个时代,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至关重要,这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也是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最具体、最现实的途径和手段,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强化事业心和责任感,净化教育行业风气,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途径

(A)努力成为勤奋学习的领导者

只有加强道德理论的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才能不迷失道德修养的方向,培养出真正完美的师德。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勤奋好学,善于学习,通过学习对比,找出思路和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教师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辨别是非善恶和评价师德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师德修养的目的和方向。每个教师都应该虚心向身边道德品质优秀的人学习,向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所有伟大的教育家和优秀的教师学习师德修养。全体优秀教师的道德实践是教师道德理论的体现,具有鲜明、生动、形象、感人的特点,体现了教师的道德观。正如伟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所说,“只有伟大而纯粹的榜样才能引导我们拥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社会生活中学习,以自己的示范作用带动和促进道德建设。

(2)努力成为敢于实践的领导者。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离不开实践,实践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途径。道德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教师只有在教育活动的实践中,才能提高道德意识,积累情感经验,锤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作为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精益求精,努力钻研,在更高的平台上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功能。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广阔的思维,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和教育氛围,抵制腐败思想的侵袭,履行教师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关系、教师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教师与其他社会成员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行为的是非,明辨善恶,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

(3)努力做一个严于律己的领导者。

教师的社会责任决定了教师的道德水准必须高于社会一般人群。教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责任,其教育学生的手段主要是自身的知识、才能、情感、理想和人格。其中,教师道德品质和人格的教育功能是其他任何手段都无法替代的。教师只有用自己纯洁的灵魂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出具有优秀品质的新一代,从而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尤其是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师的社会价值越来越突出。首先,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在职业行为中必须遵循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体现一定的社会道德特征,反映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符合时代的要求。当一个教师把自己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这种品格和境界融入到社会的整体道德环境中,成为社会道德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时,他一定会为社会的和谐、完善和发展,为公共利益的广泛表达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其次,教师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使得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含量更高。教师的职责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教师职业道德一方面规范教师以优雅的行为、高尚的人格、健康的精神面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向教师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更加准确、有效、积极地向学生传播社会公德和真理。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方法

(一)组织宣传保护“强者”。

以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核心,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抓手,推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完善组织领导、标准规范、考核奖惩等制度和工作机制。建立切实可行的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加强对教师的评价。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师德评价标准和方法,建立师德评价机制,包括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和组织评价。这样既能保证学校师德评价的实施,又有利于发挥教师、学生和组织的监督作用。

(二)交流学习,全体员工“动”起来。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除了提高教师的主观积极性和自觉性外,还要做好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组织开展道德模范人物评选,引导和鼓励教师相互学习、讨论、交流、借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要注意总结和挖掘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典型材料,大力宣传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方法,努力营造尊重、学习、赶超、争当先进的氛围。对在道德建设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在教师评聘、晋升和干部选拔中予以优先考虑。

(3)优化环境,让氛围“浓厚”

良好的环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清洁人的思想,所以要充分重视软硬环境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离不开社会环境和学校内部环境的支持。努力在社会上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各方面待遇,充分肯定教师的工作,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要尽可能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让广大教师安心教育。

(4)创新驱动,特色“鲜明”。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要加大宣传普及力度,利用广播、校刊、黑板报、校园网等媒体功能,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实现家长、学校、教师、学生勤交流、多学习、变方式、学方法,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学生健康成长的平台,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举办道德讲座、介绍先进人物职业道德经验、专题演讲、背诵《弟子规》等活动,进一步拓展活动空间,创新活动载体,始终坚持以创新为“阀门”,推动教师职业道德蓬勃发展、焕发活力,做到“规定动作不变”、“选择特色动作”。从而进一步凝聚教师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倡导新的职业道德风尚,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入人心,自觉成为教师行动的指南。

师德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基本内容。教师应通过以上途径和方法,积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成为领导赏识、同事称赞、学生爱戴、家长信任、社会认可的优秀教师,从而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职业道德培养的基本途径。高校教师必须提高职业道德修养,这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也是有效加强师德建设的基础。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素质,影响着国民素质的全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遍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承担着培养适应现代化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的主要教学工作。因此,高校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了更高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仅要求高校教师知识视野开阔,思想活跃,爱国守法,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还要乐于教书育人,治学严谨,服务社会。

一,我国高校教师职业的现状

高校教师作为教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人特征、职业特点、工作职责、社会地位等方面都不同于其他职业,但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一些不良问题和状况。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可度逐渐下降,职业道德也随之下降,具体表现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意识缺失,职业道德滑坡;以科研为主,社会服务意识下降,缺乏爱心和奉献精神;功利化倾向严重,利益至上;生活贪图享受,教学质量下降;重视教课程,不关心教书育人。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首先,在改革开放、社会化大生产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在处理个人、集体和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有很多困惑和迷茫,导致大部分教师更关注自身利益,忽视职业道德。其次,高校内部管理机制需要建设和完善。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很多老师注重科研,争取教学经费,注重论文和获奖成果等与个人职称和未来发展相关的硬性指标,而忽视了内部的职业道德培养。最后,高校教师自身缺乏职业道德。他们虽然能够正常履行自己的职责,承担教师的责任,但内心的精神世界相对模糊,个人综合素质相对较低,渴望生活中的享受,不思教学和科研,在教学和生活过程中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神圣感和荣耀感。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涯中逐渐形成的职业道德规范,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形成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活动和道德品质。”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培养、思想素质培养、人格素质培养、合作素质培养和创新素质培养。因此,本质上不仅包括高校教师自我教育、锻炼、提升的过程和结果,还包括高校教师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行为素养。

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社会性、示范性、实践性、专业性和终身性的特征。

三,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途径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决定着我国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极大地影响着高校的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水平,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途径包括:

1.加强思想教育知识的学习,从思想上提高职业道德。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取向。因此,高校教师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坚持把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作为自己基本的个人职业道德和核心。在自己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学习和培养个人品行和道德规范,用道德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工作,用自己的改变影响和帮助他人,深刻理解和提高自己的个人职业道德。

2.加强自律,全面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高校教师不仅要有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能,还要在各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对自己有更高更严的要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高校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达到德与知的统一。在科研活动中,高校教师是科学的“探索者”,必须尊重科学,坚持实践探索精神,刻苦钻研科研项目,坚持不弄虚作假,严守科研道德;在日常生活中,高校教师是和谐社会的“楷模”,与人为善,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助人,团结同事,热爱学生,家庭和睦,积极倡导良好的职业道德。

3.加强制度建设,从制度上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高校要制定和完善各项职业道德和相关规章制度,从科学化、民主化、社会化等方面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规范和约束,有助于高校教师形成良好的自觉思维和自律习惯,建设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切实提高学校的综合管理水平。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当代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教育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学生成长和教师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需要。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职业道德的基本途径:5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是衡量一所学校教师素质的关键因素。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的职业道德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具体总结如下:

首先,师德决定了一个教师对教育的感情、态度和价值观;

限制教师的教育教学规范;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精神支柱和实践动力。意识到师德建设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我决定在以往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参加“师德培训”,使我的师德修养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二,强化流程,注重创新

在学习过程中,本着务实、高效、创新的原则,努力做到三个结合。

1.将“师德研究”与学校实际相结合。

(1)要求是:要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教材,学习了解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必备素质,提升自身人格,把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记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随时做好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

(2)通过与老师的思想交流,专业性有待提高。从德育教学的不同角度认真做笔记。

2.将“师德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高质量的教育来源于高质量的教师,高质量的教师必须具有高水平的职业道德。可以说,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试金石。

3.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存在一些不良的课堂行为,比如不善于与学生交流;问题的程序化和简单化处理;少鼓励学生,多提问;教学方法陈旧单一。这些情况表面上看起来是教师教学水平的问题,但实际上每一个现象都离不开教师的个人品德。鲁迅先生说:“教育根植于爱。”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