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丛宇的成长经历。

湖北省最大的报业传媒公司:宜昌党报、宜昌市委机关报《中国三峡日报》在201165438+10月24日的“根在宜昌”版块对他进行了专题报道。

廖丛宇:来自宜昌的钢琴家!(记者杨静)廖丛宇是一位90后钢琴家和教育家。先后出访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瑞士、法国、英国、比利时、荷兰、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他和肖邦一样,被称为当今古典乐坛的“草丛中的大炮”。

多年来,廖丛宇多次避开公众视线,将全部精力投入教学。如今,他已经走遍了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帮助有需要的人学习钢琴。年纪轻轻的他,早已被誉为音乐界一颗从冉冉升起的“巨星”!1990年8月,廖丛宇出生在宜昌的一个艺术家庭。他是一个唱京剧的叔叔,一个跳舞的阿姨,一个表演的姐姐...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教音乐的母亲。“我一开始学钢琴不是因为兴趣,但我还是挺自觉的,至少我没有觉得很痛苦。”廖丛宇笑着告诉记者,大多数学音乐的孩子都没有童年。从三岁开始,他们家就有了一架巨型钢琴,钢琴成了他们唯一的伙伴。

也许是因为天赋,廖丛宇没多久就脱颖而出,成为当地的小明星和榜样。但让廖丛宇困惑的是,90%的人会问“你的钢琴是什么水平?”但事实上,当时廖丛宇从未参加过任何钢琴考试。“就算考了十级,对专业钢琴学生来说也只是起点。我很想走钢琴专业的道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廖丛宇说,那时候他还不太了解,所以经常问母亲,为什么别人有军衔,而他没有。

带着种种疑问和压力,廖丛宇8岁参加了钢琴考试,轻松拿到了十级证书,拿到了年级第一的“优秀”评定成绩。而且,11岁的时候,廖丛宇获得了全国星海杯钢琴比赛第二名。

音乐成绩很可观,文化成绩一直在班里前三。未来该走哪条路?“当然,越早学艺术越好。你的成绩很好。你应该去首都北京上音乐学院的专业。”第一任老师艾格尼丝提醒廖丛宇。稍微犹豫了一下,廖丛宇和他的家人决定按照老师的想法试一试。

这个决定让廖丛宇吃了不少苦头。在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之前,年仅12岁的廖丛宇几乎每周五放学后都要和妈妈一起坐夜车来京找钢琴教授补课练琴。周六晚上坐火车回到宜昌后,她必须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考试前夕,我妈甚至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旁边租了一个20平米的小房子准备考试。“有时候会突然觉得很难过很痛苦,但是妈妈让我坚持下去,我也不想让父母失望,就拼命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专心学习。”廖丛宇是个幸运的人。不久,他的钢琴演奏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也许在很多人眼里,十二三岁还是一个被宠坏不懂事的年纪,但那个时候,廖丛宇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生活,住校,洗衣服,练琴,找老师补课,规划每月生活费怎么用。

廖丛宇笑着说,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他很小就出去当钢琴家教,在北京四处旅游,赚了很多钱。更重要的是,他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丰富的基础钢琴教学经验,为以后的音乐教育打下了基础。

16岁的时候,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伯明翰音乐学院、茱莉亚音乐学院都进京招生,还在读大二的廖丛宇也来凑热闹。令人惊讶的是,他不仅通过了考试,还获得了其中一所学校的全额奖学金。

可能是对父母的恋恋不舍,可能是对中央音乐学院的向往,可能是离不开自己祖国的培养,经过慎重考虑,廖丛宇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以17岁的年龄正式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

进入大学的廖丛宇一点也不“安静”。每次钢琴大师或者他喜欢的交响乐团举办音乐会,他一定会去现场观看;他还会报名国外任何知名音乐学院的大师班和高级班。不仅如此,廖丛宇还抓住每一个外国音乐学院招收高级学生出国学习的机会。“钢琴艺术已经从西方传到了中国。如果你想得到更多的提高,你必须去国外看看。”廖丛宇说。

国外是另一个世界。那里几乎家家都有钢琴,人人都会弹钢琴,他们有很好的乐感和音乐相关素养,他们擅长欣赏每一场音乐会,但不一定会走专业音乐的道路。廖丛宇坦言,刚到国外的时候,经常害怕学不够,不敢上台。

直到一次学术交流会上,廖丛宇受德国主办方邀请,演奏了《云追月》、《黄河》、《凤凰会的小鸟》等中国的钢琴作品,震撼了从小沉浸在古典音乐中的外国艺术家。

之后,廖丛宇尝到了甜头。无论在哪里演奏,他都会以细腻的音色、热情的态度、娴熟的演奏向西方人展示中国新钢琴作品的魅力,而他本人也因此获得了欧洲多家媒体的头条,被称为“来自东方的闪耀新星钢琴家”。就在所有人都在期待下一个郎朗和狄云诞生的时候,廖丛宇却意外回国,投身于“冷门”的钢琴教育。“人们对钢琴明星的消化是有限的。中国出现过郎朗、狄云这样优秀的钢琴家,这就够了。”相比之下,廖丛宇认为国内钢琴教学更令人担忧。

16岁开始钢琴教学,现在廖丛宇已经教了七八年了。他有资格说这句话。

钢琴艺术是古典音乐,需要长期的沉淀和积累。现在随着家庭条件的放宽,钢琴明星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花大价钱给孩子买琴学琴。也许是因为这个商机,很多没有接受过专业钢琴教育的人,甚至一些半路出家的老师,都开始举办培训班,教授钢琴。“我接触这个行业越深,就越觉得对不起一些孩子。”廖丛宇告诉记者,刚开始教钢琴是为了赚学费,但后来他发现很多天赋异禀的学生在童年没有专业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在弹钢琴时犯了错误,错过了最佳的训练期,淹没了自己的才华。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进入大学后,廖丛宇开始转变思路,结束了相对“费时”的家教时代,利用周末一对一教授专业钢琴,或者应邀在各个艺术中心举办公开课,“培训”基层钢琴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开始,廖丛宇也在努力寻找一条合适的道路。后来他尝试与中央音乐学院的导师交流,尝试将专业音乐学院的钢琴教学思路和在国外学到的钢琴教学经验融入到平时的钢琴教学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更有资料显示,2011年,由廖丛宇亲自作词的《钢琴幻想曲》被创作出版,作为专门针对学生手指技巧的练习曲集。2012年,廖丛宇带领5名青年学生参加英国威廉·史密斯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获得一枚金奖、一枚银奖和三个优秀奖,创造了从教以来的最好成绩。“最需要我的地方,我就去!”廖丛宇说,他从来不后悔放弃名利,只希望自己能把所有的学业都教给需要提高的老师和学生,培养出更多优质的钢琴之星。今年,廖丛宇在欧洲举办了一场巡回演出,途经八个国家: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瑞士、法国、比利时、英国和荷兰。“因为时间紧,身心压力也大,但看到观众听得入神,我就会放松很多。”廖丛宇还满脸自豪地告诉记者,每次回到体育场,他都会献上几首外国人也很喜欢的中国乐曲。

环游世界之后,廖丛宇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也不会改变他在义昌养成的习惯。

他习惯早餐吃一碗红油面,喝一杯希望酸奶。炎热的夏天,他喜欢喝一杯凉虾解渴;他喜欢在寒冷的冬天拿着一个热萝卜饺子...这是廖丛宇在宜昌养成的习惯。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不会忘记那种味道!

采访中,廖丛宇还告诉记者,他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就是把宜昌的名小吃聚集成连锁店,让宜昌小吃在北京或者全世界开花结果。“我多么希望宜昌人到了遥远的异乡,看到一家店卖的不是汉堡、薯条、可乐,而是红油、小面、萝卜、饺子、凉虾!”

除了钢琴,廖丛宇还因为多才多艺,长相出众,参与了肯德基广告拍摄,录制了浙江卫视《转身遇见TA》,拍摄了一系列微电影《音乐人的成长故事》。“高考那年,我考了中央音乐学院后又参加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入学考试,结果也通过了。”廖丛宇笑着说,如果他妈妈没有坚持让他弹好钢琴,做好古典音乐,他早就成为艺术家了。后来因为工作,廖丛宇认识了很多圈内朋友,比如著名音乐人欧阳梁勇,知名经纪人雅兰姐姐。他们还建议廖丛宇转行拍电视剧或者成为一名歌手。“我也曾动心过,但一旦走上这条路,我的钢琴教学计划将被彻底打乱,这不是我想要的。”

对廖丛宇来说,“正经事”总是钢琴。2012,廖丛宇在德发行音乐专辑,收录中国钢琴音乐作品、肖邦钢琴作品、钢琴协奏曲。“这张音乐专辑是演唱会,音频不能暂停、修改、重录,难度很大。”廖丛宇说,他当时没抱多大希望,但也没想到结果会好。

采访最后,廖丛宇还向记者透露,国内钢琴专业最高学历是硕士,明年准备去美国读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博士。最近,他正在紧张地复习。“我希望在美国学习几年,然后回国继续钢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