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社区矫正计划

制定纠正计划的具体步骤。

1.深入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

矫正对象矫正后,需要对矫正对象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这也是矫正方案中第一个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在很多矫正方案中,关于矫正对象的基本信息只是刑事判决中的个人情况、家庭成员关系、成长经历、犯罪事实等。更多的矫正对象在行为规范、价值观、心理健康、家庭和社会环境、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行为规范包括遵守社区矫正的工作规定和纪律,端正接受社区矫正的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心理健康包括健康的心态和对生活、工作的态度;职业技能包括对象的技能和就业状况。这些基本情况看起来都不简单,但对制定纠正措施和具体制定纠正措施影响很大。如果只是这些表面的基本情况,很难对被纠正的对象做出正确的判断,也会影响后续的工作。因此,在第一步调查被纠正对象的基本情况时,要“谈、访、查”。谈心就是与被矫正对象谈心,在谈心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被矫正对象的认罪态度和悔罪表现,也可以初步摸清被矫正对象的家庭和社会情况。其次,要走访矫正对象的社区、邻居、工作单位、学校老师、同学。通过对矫正对象周围人的访谈,可以详细了解矫正对象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表现,以及如何与家人、邻居、同事、同学相处,听取他们对矫正对象的评价。为我们全面认识矫正对象提供了客观事实依据。三是查,要查被矫正对象以前的档案,这里主要是去派出所查被矫正对象在作案前是否有其他违法行为,是否受过治安处罚,是否是派出所重点负责人。同时,经矫正对象单位和学校同意,我们可以低调、保密地到单位和学校查看矫正对象的档案,这对我们了解真实的矫正对象很有帮助。

2、仔细研究,寻找每个矫正对象的性格特征。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叶子,也没有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内向,有的暴躁,有的冲动,有的懦弱,有的容易悲观,有的容易走极端。不同的性格特征决定了他们在社区服刑时会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掌握了这些特点,我们在设计矫正方案时就可以“对症下药”。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第一阶段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在分析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个性化教育对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别有重点地制定了个性化教育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对对象的个别教育,加强对对象的引导;通过知识学习、思想汇报、情感交流、道德教育等方式,提高对象的素质水平,帮助对象克服困难,缓解或解决其面临的各种矛盾;通过训诫等方式,强化刑罚执行的严肃性,提高对象的服刑意识,认真接受社区矫正工作;通过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对象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使其能够维持基本生活。

3.总结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纠正措施。

根据前期对被纠正对象的深入调查和深刻分析,最后的事情就是针对被纠正对象制定详细的纠正措施。矫正措施的内容包括普及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普教是指每个矫正对象在矫正措施中必须遵守的一些基本规章制度,包括思想报告、公益工作、集中教育、活动范围以及社区矫正的其他日常工作。这是每个矫正对象都必须遵守的,所以也是矫正措施中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内容。其次是个性化教育。根据矫正对象的特点,如年龄、刑罚种类、犯罪性质、犯罪动机等。,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矫正计划,安排矫正内容,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水平。如果有的矫正对象有逆反心理。对员工不信任和敌视的心理状态。我觉得我没有犯多大的罪,我觉得只是法院的判决不公。比如李打架被判有期徒刑,他认为自己受了委屈,往往表现出情绪冲动,反复无常,粗心大意,对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漠不关心,甚至漠不关心,往往导致工作陷入僵局。这就需要在矫正方案中加强与这类矫正对象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让他们对自己的罪行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改造自己。有的矫正对象有自卑心理。如果他们认为自己犯了罪,就会对生活失去信心,无脸见人。针对这类矫正对象,我们需要在矫正方案中加强对他的心理疏导,鼓励他积极勇敢的面对生活,重塑健康向上的人生观。有些矫正对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要更多地利用这一有利因素,鼓励家庭成员更多地关注和理解矫正对象,与矫正对象一起面对矫正过程中的任何事务。这种家庭对矫正对象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只要方案的实施者给予适当的指导,就能更好地配合矫正机构开展矫正工作。对于年轻的矫正对象,很多是因为“文化水平低、腐朽思想影响大、法制观念浅”。辍学进入社会后,他们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整天无所事事,闹情绪。他们大多没有接受过普法教育,不学、不知、不懂法,自控能力差,驱使他们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制定矫正措施时,要更加注重加强他们的法制教育。同时,也可以利用社会资源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尽快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有固定的生活来源,从而更好地降低他们重新犯罪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