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友谊医院科室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是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消化内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以食管、胃肠、肝胆胰疾病的内镜介入(微创)诊疗为特色。在消化系统疾病和肿瘤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不断创新和突破,多次承担国家“十一五”、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公益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九五计划和北京市科委重点科研项目。每年与中华医学会消化内科医师协会共同主办“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承办卫生部委托的“全国消化内科医师高级培训班”。同时不定期举办胃镜、肠镜、EUS、ERCP沙龙、“手把手”等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友谊消化直通车之旅”被批准为“卫生部第二个十年计划”,学员们通过了“动手”课程。

科室员工团结进取,连续多年被评为医院先进科室。2008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2007年被评为医院先进党支部、北京市卫生局五四红旗团支部,200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学习队、北京市学习队先进单位。

200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肝病科、普外科成立北京消化疾病中心,进一步凸显了在消化疾病诊疗方面的综合优势。提出“急重症直通车、疑难病一站式服务、癌前疾病防治、医学教研齐头并进”的宗旨。北京消化病中心不仅以食管、胃肠、肝胆胰疾病的内镜介入(微创)诊疗为特色,还突出了胃肠、肝胆胰疾病的外科和腹腔镜治疗,罕见疑难肝病的诊治,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诊治,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肝移植和术后乙肝复发的防治。1952开展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1958开展心脏外科,1989成立心血管内科,2000年成立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心血管中心”)心血管中心由心血管内科、外科和辅助科室组成。有3个病房和77张床位的心脏重症监护室(CCU),其中CCU床位8张,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4张。现有工作人员90余人,其中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8人,医师14人,硕士12人,护士40余人。心血管中心是首都医科大学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的培养中心,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人。

心血管中心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在心血管常见疾病和疑难重症的治疗和抢救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国内首家集心血管与外科诊疗为一体的中心,为患者提供全面、精准、便捷的医疗服务。拥有心血管造影仪、超声心动图机、射频消融治疗仪、运动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检测等先进的诊疗仪器。结合医院其他科室拥有的先进设备,囊括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心血管诊疗手段。

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是心血管中心的优势之一。心血管内科可以完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特别是经桡动脉途径的冠状动脉治疗在该中心广泛开展,80%以上的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治疗,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减轻了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带来的痛苦。在国内率先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绿色通道”,全年365天24小时开放,为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显著降低了死亡率。心血管外科可以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修复和置换手术、成人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修复、大血管手术等。,尤其是小切口微创,具有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手术疤痕小等优点。

心血管中心有两位全国知名的专家,顾教授和沈教授。他们依然工作在临床一线,以身作则,悉心指导中青年医生,使他们摒弃浮躁,勤于钻研,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心血管中心围绕糖代谢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机制与治疗、心房颤动的发生与治疗进行临床和基础研究。主持教育部博士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参与国家重点研究项目,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循环研究》、《糖尿病》、《美国生理学》等国际知名医学期刊上,多次获得北京市卫生局科技进步奖。教学方面,承担首都医科大学五年制和七年制教学任务,是心血管内科医师培训基地,承办国家级社区医生继续教育项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以友谊医院“仁者,专精”为校训,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解除患者痛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麻醉科由新中国麻醉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从法国归国的谭惠英教授创建,1954。是北京最早的麻醉科之一。他的继任者是我国著名的麻醉学家,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原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主任李教授。现任组长是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气道管理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田明教授。经过50多年的发展,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学科梯队齐全合理,高学历人才比例高,其中硕士91.8%,博士30.3%。同时在中青年中培养了一批能从事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新型学科带头人和后备队伍。我系在1983成为硕士点,在1992成为博士点。目前有硕士生导师2名,博士生导师2名。

我科坚持医、教、研并举,拥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麻醉机、监护仪和抢救设备。所有麻醉医师都接受过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麻醉医师培训,掌握了各种适用的麻醉方法和国际先进的围手术期监护技术。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临床麻醉的范围不断扩大。麻醉科承担全院的临床麻醉、麻醉后监测和治疗(PACU)以及急性疼痛和癌痛的治疗。每年实施麻醉约18000例,镇痛近6000例。同时,我科在大量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并形成了气道保护、疼痛治疗、麻醉机制研究和麻醉与器官移植等多个研究方向,是2006年成立的首都医科大学麻醉科的挂靠单位。是北京市麻醉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和考核中心。

一、部门人员

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10名,主治医师8名,住院医师12名,护士4名。

二、科室设备

各种多功能麻醉机、高级监护仪、呼吸机、加热装置、血液回收系统、BIS、AEP等围手术期监护设备可以满足最复杂患者的需求。

四、科室特色:

困难气道管理、术中自体输血、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肝移植麻醉、肾移植麻醉、产科麻醉、无痛人流和分娩镇痛、急慢性疼痛治疗、无痛胃肠镜检查。

第三,部门职能

1.临床麻醉

麻醉科作为北医友谊医院的主要临床科室之一,承担着13科室和科室的手术麻醉工作,包括心外科、胸外科、普外科、骨科、耳鼻喉科、妇科、产科、泌尿外科、脑外科、眼科、血管外科、导管室、内镜中心等。,每年开展约18000例麻醉,可承担各类手术麻醉。包括难度较大的器官移植、心胸外科手术、儿童人工耳蜗植入等。,同时开展了急慢性疼痛治疗、无痛人流等治疗,并建立了术后恢复室。麻醉质量和安全性达到国际标准。

2.疼痛治疗

疼痛不仅折磨着患者的精神,而且对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产生极其不利的负面影响。疼痛治疗是我科的专业方向,也是治疗特色。我科设立了专门的镇痛门诊和病房,可以治疗急慢性疼痛,包括腰腿痛、颈肩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等。,积极运用专业的理论和技术,让更多的人远离痛苦,同时在病房手术麻醉前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相关疾病。对于术后疼痛,我科根据不同手术和患者情况进行了个体化镇痛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科还为相关科室的患者提供分娩镇痛、癌痛治疗、无痛胃肠镜检查,为患者的快乐病期、建设无痛医院做出了我们的贡献。

3.紧急复苏

我科参加过医院的抢救插管和复苏工作,有很多急诊复苏的临床经验。每年参与重症患者急救800余例,挽救了无数宝贵的生命,每年都获得医院“抢救奖”。并担任过医院急救复苏的教学、培训和考核。

4.临床教学

麻醉学是国家麻醉学博士、硕士培养中心,每年招收十余名研究生。同时还承担首都医科大学五年制和七年制学生的教学和临床实践,每年培养高级医师10余人。2006年,在李教授的领导下,我科成为首都医科大学麻醉科的挂靠单位,李教授任麻醉科主任。友谊医院麻醉科是北京市麻醉医师培训基地和考核中心,田明教授是项目负责人。在田明教授的领导下,麻醉科有两个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气道管理培训班和自体输血培训班。《中国困难气道管理指南》由田明教授撰写并主持。在麻醉下困难气道管理的临床实践和培训教学方面国际知名,国内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