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有什么用?

首先,计划生育有效地抑制了中国人口的过快增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4年的15年间,中国人口从5亿增加到7亿,平均每增加1亿人口需要7.5年。从1964到1974,中国人口快速增长。10年,人口从7亿增加到9亿,每增加10万人口的时间缩短到5年。从1973开始,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计划生育。从1973到1995,中国人口从9亿增加到12亿,每次人口增加所需时间延长到7年左右。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我国处于继1949之后的第三次生育高峰,但每年20-29岁育龄期女性平均人数超过1亿。如此庞大的人口的生育潜力是巨大的。但是,由于我国现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方案和政策得到了人民的理解和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育水平不断下降,有效地遏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与1994年的1970相比,出生率由33.43‰下降到17.70‰,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5.83‰下降到11.21‰,妇女总和生育率由5.81 ‰下降。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基本实现了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农村人口正处于这一转变过程中。根据联合国提供的数据,中国的人口增长率明显低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专家测算,如果中国不实行计划生育,仍维持70年代初的生育水平,现在中国人口很可能已经超过6543.8+05亿。20多年来,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创造了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口条件,保障了中国的生存和发展。

第二,计划生育促进了人们对婚姻、生育和家庭观念的改变。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婚育观、家庭观已经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早婚早育”、“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等传统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育龄人群所抛弃;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孩女孩都一样,建立幸福美满和谐的小家庭,追求现代科学文化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女性早婚比例下降,平均初婚年龄上升。1992年,20岁前初婚的女性比例下降到12.9%。1970年,女性初婚平均年龄20.2岁;1993为22.67岁,增加了2.47岁。家庭规模逐渐缩小,核心家庭正在成为当代中国家庭的主要形式。根据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的平均家庭规模为3.96人,比1971年的4.84人减少了0.88人。家庭规模缩小的主要原因是孩子数量的减少。与1993年的1970相比,当年出生的孩子中,独生子女率和二孩率分别从20.7%和17.1%上升到61.3%和27.5%,多胞胎率从62.2%下降到65438。到1994,中国共有4676万对夫妇自愿终身生育一个子女,占已婚育龄妇女总数的20.3%。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条件下,家庭规模的缩小和抚养子女数量的减少,显然大大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家务负担,提高了家庭的生活质量。

3.计划生育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试图使人口增长率远低于GDP增长率,从而逐步提高人均水平。近十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除了改革开放等因素,还得益于计划生育。从1952到1978,中国GDP增长了3.7倍,但人均GDP只增长了1.8倍。从1978到1994,中国在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搞好计划生育,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了3.2倍和2.4倍。同期,随着人民生活质量和购买力的提高,我国消费品市场规模扩大12.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长17.2%。199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53亿元,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与1978相比,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增长9倍,年均增长15.5%;农户人均纯收入增长8倍,年均增长14.8%。中国人均住房面积从3.6平方米增加到7.5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从8.1平方米增加到20.8平方米。大部分家庭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电视机、录音机、电冰箱、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率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第四,计划生育促进了中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的计划生育始终包括控制人口和提高人口素质两个方面。中国政府在合理控制人口规模的同时,高度重视教育、医疗等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人口素质。1949之前,我国死亡率高达20‰,70年代末下降到7‰以下。从1949到1990,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68.55岁,其中男性66.84岁,女性70.47岁,成为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卫生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全国平均每万人医院床位数由1970年的13.3张增加到1994年的23.6张,每万人专业卫生技术人员数由1994年的17.5人增加。各种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中国城乡居民的营养状况有了很大改善。每人每天平均摄入热量为2600千卡,而蛋白质为75克,已经达到和接近世界平均水平。随着妇幼保健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城乡基本形成了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服务网络。1990年,婴儿死亡率由建国前的200‰下降到35‰,孕产妇死亡率为94.7/65438+万,新生儿计划免疫率达到85%。人民健康和福祉的一些主要指标已经远远领先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中国政府把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从65438年到0994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2.7亿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4%,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7%,占全国人口91%的地区普及了初等教育。大城市和一些发达地区基本普及了中小学教育。幼儿教育和残疾儿童特殊教育稳步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速,在校生844.6万人,占整个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56%。中国两亿多农民接受了各种文化知识教育和实用技术教育。

五、计划生育进一步解放了妇女的生产力,有利于妇女地位的提高和改善。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使妇女从婚后频繁生育和沉重的家庭负担中解放出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妇女中的社会生产力,使她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活动,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妇女经济、社会和家庭地位的提高。妇女就业率一直在提高,就业领域一直在扩大。截至1992年末,我国女性从业人员达到5600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8%,与1985年末的4500万人相比,增长了24.1%。从1979到1988,城镇女性就业增速一直高于男性,年均增速为4.9%,比全国劳动力就业增速高出1.27个百分点。中国绝大多数妇女在农村,她们是中国农业生产和多样化的主力军。他们是计划生育的主要受益人群。1989年,中国在农村开展了“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活动,吸引了654.38+0.2亿农村妇女,其中9000多万人接受了实用技术培训,654.38+0.5万人获得省级以上先进女专家称号,565.438+。中国农村约有4000万妇女在乡镇企业就业,占乡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47%。实行计划生育给了妇女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有利于提高妇女的文化素质。目前,我国城市成年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7年,其中高中以上学历占56.3%,初中学历占33.3%,小学学历占8.3%,文盲半文盲仅占2.1%。而他妈那一代高中以上的只有9.1%,初中11.1%,小学24.5%,文盲半文盲55.3%。目前,8.9%的农村成年妇女达到高中以上学历,26.6%为初中,27.9%为小学,36.6%为文盲半文盲。而他妈那一代高中以上的只有0.5%,初中1.9%,小学9.0%,文盲半文盲88.6%。

六、计划生育促进了中国农村消除贫困的进程。在中国的贫困地区,经济文化落后和生育过度往往互为因果。在贫困地区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中国政府扶贫开发、消除贫困的重要举措。自1978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未完全解决温饱的人口从2.5亿减少到7000万。中国政府把解决贫困人口问题与计划生育结合起来,使许多家庭摆脱了“越来越穷,多生孩子”的恶性循环,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已经脱贫的人群中,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民往往优势明显。计划生育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生育对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好处将进一步显现。

三、国家引导和群众自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