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更强。乡村更美丽。农民更富裕了。
巩固粮食安全的基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抓好油料生产,实施新一轮提高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行动”“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2021年,云南粮食总产量稳步增长,达到19303万吨。在全国政协委员、CPPCC副主席看来,这与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科技增粮措施和高产创建密切相关。他说:“我们通过推广优良品种和间作套种,提高了复种指数和土地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他建议,云南要继续加强科技支撑,加强育种技术集成创新,开发高产、优质、抗逆、适应性广、资源效率高、适合机械化耕作的粮食新品种;加强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生产技术的推广,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引导农民以点带面种出多种粮、种出好粮;努力形成“专家团队+企业+责任农技人员+地方专家+科技示范户+农户”的多元化科技推广网络,全方位、全社会、各领域提高科技增粮能力。同时,要提高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优化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挖掘粮食生产潜力。
他还提到,对于云南来说,加强玉米育种研究是种业振兴的重要方向。目前,我省玉米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50%以上。玉米不仅是粮食作物,也是畜牧业重要的优质饲料,在云南畜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建议加快热带亚热带优良玉米种质的创新利用,为解决我国玉米品种同质化问题、实现种业振兴做出云南贡献。
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坚决防止大规模返贫。”云南曾经是中国扶贫的主战场之一。许多代表委员在扶贫过程中有亲身经历,对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有深入思考。
河口瑶族自治县NPC代表、瑶山乡党委书记所在的瑶山乡有1.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000多人。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瑶山乡已经铺好路,产业也发展起来了。现在全乡人均纯收入已达654.38+20万元。他说,瑶山乡将重点发展产业、乡村旅游和民族团结。他说:“瑶山乡立体气候突出。低海拔地区可种植青柚等热带水果,中海拔地区可种植柑橘、柠檬,高海拔地区可种植茶叶、中药材。只要产业发展了,农村就能留住人。”他建议继续加强对重点农业产业的支持,增加对农资和农机的补贴,让更多的农民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增加收入。
全国人大代表、临沧临翔区内环乡西博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对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也深有体会。她说,“第一任驻村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来到西博村,和村党支部一起,带领、教导大家去做。这个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锡伯村家家都住上了安全稳定的房子,家家户户都有了增收产业。高标准农田、蔬菜大棚、养殖场等设施一应俱全,发展了辣椒、茶叶、香橼、牛油果等农业产业化项目。村民收入翻了一倍。”
看到扶贫带来的变化,她和群众意识到,在乡村振兴中,做好土特产非常重要。她建议加大对边境民族地区农村道路、仓储、冷链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帮助山民的“土特产”更好地走出大山。同时,希望在东西部合作中深化农产品产销对接,帮助群众品牌化、拓展市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补齐现代农业发展短板
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代表们围绕推进云南农业现代化,结合自身实践和调研,分析不足,建言献策。
NPC代表、宁蒗恒泰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是一位返乡创业的青年。宁蒗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苹果产业,但起初大规模种植的技术和理念相对落后,苹果的品质和产量都不高。他带领公司团队培育了优质品种“2700苹果”,培训了果农技术,还建了有机肥厂和冷库,促进了宁蒗苹果产业的发展。2022年,“2700苹果”亩产达到1.6吨,带动976户合作农户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
他说,发展农业产业必须打通科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他建议政府加强对农村本地“乡土专家”和“田秀才”的全方位、系统性培养,并给予一定的工作补贴,让身边的乡土人才全心全意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他还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让“良田”出“良田”。同时,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通过粮经复合、粮油复合、油经复合等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金融支持。政协委员、台盟云南省委员会主席说:“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保险需求呈现多元化、结构化、复杂化趋势,金融服务应从‘优待’向‘普惠’转变。”在她看来,普惠金融的支持体系和农业保险体系应该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同步完善。一方面,应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市场和需求创新农村普惠金融产品,以满足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新需求。另一方面,要统一保费补贴比例,保持稳定,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她还建议加快推进政企联保的融资模式,允许政府平台公司对农业企业增信,同时通过发行基础设施金融专项债券,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项目。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小事抓起,从精细化入手,通过有力有效的综合治理,激活乡村振兴的驱动力。”政协委员、沧源佤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李以轩指出,要把人才振兴放在重要位置,集中力量筑牢人才“鸟巢”,鼓励和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流动。另外,乡村振兴不是一套模具,一个样子。要科学把握农村的差异性,统筹考虑生态、人文、美丽、宜居风貌的塑造,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打造各具特色、各具美感的“农村民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