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理论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当今社会处于加速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在这些社会问题的背后,有一群被贴上标签的人,他们陷入了屡犯的泥潭。面对这种现象,如何帮助他们摆脱标签,顺利回归社会,成为社会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着重探讨标签理论如何在矫正社会工作中发挥作用,帮助犯过罪的人摆脱标签,回归社会。
理论上,通过分析研究,总结出一套较为实用的矫正社会工作方法,为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注入了一点新的活力,丰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也为其他领域的社会工作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在实践意义上,它为活跃在一线的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一种较为新颖的实践工作方法,以更好地帮助有需要的人,从而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二,标签理论介入矫正社会工作的适用性分析
1)纠正客户的特殊性。
从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知道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为特殊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提供的服务,具体来说是为罪犯或有犯罪风险的罪犯提供的一系列福利服务。罪犯或有犯罪风险的罪犯实施了影响社会稳定、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所以说他们是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的侵害者。这些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不顺利,导致他们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减弱。他们无法通过社会认可的方式获得自己生存的必要条件,所以也被说成是社会的弱者。尤其是当他们的行为被社会认定为违法或犯罪,受到社会的惩罚和制裁时,他们的社会地位会下降得更多,他们的行为会更不能被大众所接受,从而面临偏离整个社会主流的不利局面。因此,如果不被社会所接受,这些人会变得更加排斥社会,思想更加极端,可能会导致更深的犯罪深渊,从而形成恶性犯罪循环,影响社会稳定。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也是犯罪行为的受害者,所以他们可以说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2)标签对客户的负面影响
一个人,做了很多错事,甚至犯罪,并不代表这些人就是天生的罪犯。他们中的很多人因为冲动或者迷茫而犯罪,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在社会大环境下,通过媒体、新闻、人物等肆意的宣传和传播,这些人的犯罪行为就会完全暴露在大众的眼前,他们的身上就会打上犯罪的烙印。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被动地被大众贴上罪犯的标签,他们的行为会被社会无处不在的关注和无形放大,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和思想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在求职中会因为有犯罪经历而被歧视,不会被录用。另一方面,罪犯被贴上罪犯的标签后,由于不能被社会接受和尊重,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内心的压力得不到释放,他们会适应社会对自己不利的评价,重新审视、评价和衡量自己的价值,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态,继续危害社会,甚至报复公众。可见,标签对犯罪分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在矫正服务中,要充分考虑这种情况,从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少标签对服务对象的负面影响入手,为服务对象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方案,帮助其摆脱标签,重新被社会接受。
3)“去标签化”帮助当事人回归社会。
标签理论认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一个重新定义或校准的过程,把那些原本被认为有问题的人还原为“正常人”。标签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为社会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工作实践,尤其是矫正社会工作领域。给罪犯去标签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如何帮助客户摆脱犯罪的标签,是服务活动的重点,也是整个服务计划能否有效实施和取得成效的关键。第一个方面,从犯罪者自身出发,要改变他对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的认知,首先要去标签化自己,以获得积极适应新的社会生活的良好心理状态;第二个方面,从社会环境出发,呼吁社会理解罪犯,给改过自新的罪犯一个机会,倡导人们摒弃对罪犯的偏见和歧视性看法,积极营造一个无标签的社会化环境,从而减少罪犯回归社会的障碍。劳动者在提供服务活动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对矫正对象的尊重和理解,让他们感受到周围对自己的接纳,积极引导他们回归社会,鼓励他们重新认识社会,鼓励他们勇敢面对新的生活。
第三,标签理论在矫正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1)联系客户,建立专业关系。
矫正社工是一项非常艰巨复杂的工作,需要遵循科学的程序来开展服务。首先,我们需要与客户取得联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客户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当事人因为长期生活在标签化的社会环境中,被迫接受了“不正常”的自己,更不愿意主动寻求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真诚地与客户联系。然后,在大致了解客户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尝试与他建立业务关系。比如40岁的吸毒人员老李,主动进入戒毒所戒毒。回归社会后不被社区居民接纳,经常被社区居民回避和歧视。所以他变得抑郁自暴自弃,在对生活不抱希望的时候染上了有毒物质。社区的管教人员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找到老李,诚恳耐心地了解老李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并向他表明了来意,希望帮助他重新融入社区生活。
在沟通过程中,工友们多次向老李提到,他的困境是因为社区居民给他贴上了“吸毒人员”的标签。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重塑自己,改变人们对我们自己的刻板印象。经过多次交流,老李逐渐对劳教人员产生了信任,并愿意在劳教人员的帮助下,通过专业的服务活动积极改变自己。由于社会工作本身和矫正对象的特殊性,在建立职业关系的过程中,矫正工作者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帮助消除服务对象的戒备心理,减少贴标签给服务对象带来的压力,为服务对象营造一种无标签的氛围。工作人员应该以客户为导向,充分考虑客户的需求和要求,站在尊重、平等和自愿的角度,让客户理解并逐渐进入角色,以平等和接受的态度与客户建立关系。
2)校正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当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职业关系确立后,矫正的社会工作就进入了收集和分析矫正数据的阶段。为了准确把握矫正对象的需求和问题,使矫正工作有针对性,需要尽可能全面地收集矫正对象的信息。对于老李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收集信息,即个人信息、环境信息和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首先,收集老李的个人基本信息,如年龄、经济基础、个人生活经历、个人戒毒经历、相关社会制度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老李本人和他的社会关系。然后,了解老李生活的环境层面。这里的环境层面是指当事人所处的重要社会系统,主要包括家庭、亲戚、邻居、朋友、学校、工作等。在了解这些不同的系统时,要特别关注对服务对象有重要影响和关系的人,因为他们的存在和对服务对象的看法是形成标签化环境的基础,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对整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最后,需要特别关注服务对象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的生理、心理和情绪变化,这是分析服务对象如何在标签化的环境中生存和变化的关键。
在收集了大量被纠正对象的信息后,需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进行相关分析。首先是整理资料,对原始资料进行回顾、审核、分类,做到系统、规范、有序。完成上述工作后,还需要对数据做进一步的深入分析,这不是确定服务对象的问题,而是与数据收集形成良性的反馈和配合,从而对收集的数据进行重新整理和重新分析。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工作人员对矫正对象形成了基本的、系统的认识,以便为后期的服务工作提供支持。
3)研究和确定客户。
矫正社会工作是在矫正工作者和当事人探讨当事人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工作人员在收集到各种数据后,要和服务对象一起研究分析服务对象的数据,总结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从而指导工作人员设计服务方案,实施专业的矫正服务。
为了提炼出被矫正对象存在的问题,要考虑是什么造成了被矫正对象的生活状态,是什么阻碍了被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首先,从矫正对象的个体出发,由于矫正对象本身的局限性,导致性格和行为出现偏差,从而导致犯罪,受到社会的控制和惩罚。他们对社会的危害性使他们受到社会的排斥,基本生活得不到正常保障,陷入挣扎的境地。老李年轻时因缺乏价值判断而受到他人引诱,对其人生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其次,由于矫正对象的犯罪行为,社会给其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周围的公众对其有着刻板的偏见,将其贴上“罪犯”的标签,在生活中得不到尊重和接受,处处遭受冷嘲热讽和歧视。
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帮助和引导,被矫正的对象会产生消极的心理变化甚至人格扭曲,行为偏离正常化或失控,从而形成累犯。在家人的支持下,老李主动进入当地戒毒所戒毒。一年后,他的毒瘾得到遏制,重返社会。在求职过程中,他多次因吸毒经历被拒。在这种情况下,老李渐渐对生活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再也不能被别人接受和认可。心灰意冷之时,他又沾染了有毒物质。从以上可以得出,矫正对象的问题,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其自身的犯罪经历和社会公共标签所导致的一系列不良行为后果,甚至是犯罪的恶性循环。
(4)制定整改方案,提供专业服务。
矫正社工在明确矫正对象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后,需要制定相应的矫正方案,为矫正对象提供专业服务。因此,矫正计划和服务是矫正社会工作者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的核心工作,对矫正社会工作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一般来说,整改方案由三部分组成,即方案目标、方案目标、方案实施策略。对于老李来说,计划的目标是帮助老李摆脱标签,回归社会。除了老李本人,计划的对象还应该关注他的家人、邻居、朋友等相关群体。他们是老李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所以我们应该从他们开始推广支持系统。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不仅要实现目标,还要注意实施计划的策略,如何最大限度地有效帮助矫正对象,以及事先对一些突发事件的预防措施。
针对矫正对象的问题,在制定矫正计划后,矫正工作者和矫正对象需要按照规定的目标和措施将矫正计划付诸实施,为矫正对象提供专业服务,真正帮助他们改善自身状况,去除标签,回归社会。在服务的过程中,可以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入手。被矫正的个体面临着被大众排斥和歧视的困境,在社会适应、行为、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诸多困惑。工作者要帮助矫正对象正视自己的问题,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原因,对自己身上的标签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同时注意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对改变自己的现状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改变自己对标签的认知是重要的一步。一个人只有坦然面对自己的过去,坦然对待大众的目光,才能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新的生活。管教人员与老李进行了深入沟通,制定了服务帮扶方案。很显然,计划的第一步是改变老李对自己的认识,让他给自己贴上标签,重新树立对生活的自信。通过标签理论的学习,老李逐渐意识到摆脱自己标签的主动权在自己手里。在建立信心训练和情绪训练的帮助下,他接受了过去的自己,坚定了自信心,开始走出家门,积极融入社区生活。
从间接方面来说,是指矫正对象之外的其他系统所采取的行动,包括矫正对象的家庭、社区和社会环境。帮助被矫正对象改变自己是整个服务的关键,改变被矫正对象周围的环境是优化服务结果的保障。生活在无标签的社会环境中,对于促进矫正对象更好更快地适应和回归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劳动者积极地与矫正对象周围的群体建立联系,获得他们的支持。工作中要重点倡导改变大众对标签的看法,给身上有标签的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支持和鼓励他们走出阴影,重新融入社会生活。公众对当事人的接纳和帮助,使其回归社会,不仅帮助了当事人本人,也促进了其他社会成员的安全,维护了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管教人员来到老李所在的社区,主动挨家挨户走访居民,向他们展示老李的悔悟,希望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此外,在社区举办如何帮助吸毒人员回归社会的文化展览和宣传,举办各种相关活动,改变居民对吸毒人员的认识,营造无标签的社区环境。经过长期的努力,老李已经能够和小区的居民友好相处了。
5)纠正性评估和结案
矫正评估是矫正计划实施后对矫正工作进行总体评价和反思的过程。通过矫正评估,矫正社工不仅要思考矫正的过程和效果,还要对矫正工作的未来做出相应的后续规划。经过一段时间的矫正服务,方案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矫正对象的心理和行为是否得到良性改变,需要劳动者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评估,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掌握整个矫正过程的实施情况,寻求矫正工作的未来方向。老李重新融入社区生活后,工人需要对这一阶段的服务活动和成果进行评估。首先,工人们做出了评价,为老李制定的方案成功实施,实现了既定目标,有效改善了老李的困境,改变了社区成员对老李的态度。其次,通过老李本人的评价,老李的情绪和压力都得到了释放,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也能积极与社区成员交流。最后,对老李的家人、朋友和社区成员进行评价。通过对工友的了解,家属和朋友都感受到了老李的变化,表示支持老李戒毒。社区成员开始改变对老李的标签化看法,愿意帮助他的晚年生活,接纳他回到社区。
通过对服务工作的评价,有效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劳动者可以结束与服务对象的职业关系。此外,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后续服务的准备,在一定程度上结束职业关系后处理和应对当事人的情况,彻底解决当事人的问题。结束专业服务后,老李灿基本上重新适应了社区生活。本案中,工人和老李成功结案。在后续的过程中,工人们帮助老李求职,解决生活来源问题,帮助老李应对情绪、压力和与社区居民的矛盾。最后,老李成功地融入了社区生活。
第四,标签理论在介入矫正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矫正对象具体标注的生活环境。
被贴上标签的人,他身边的群体对他的看法会和正常人不一样,这对于惩罚心理敏感的人来说,会是一种无形的伤害。容易强化犯罪分子对自己不良价值观的认同,容易迫使犯罪分子与其他犯罪分子交往,经常做出自己认为符合自己身份的行为。在我国刑法传统的复仇观念下,罪犯在接受刑罚的那一刻,往往就已经被大众贴上了标签,而这种标签传递着邪恶、堕落、暴力的思想。很多人犯了罪,不是因为不想改正,而是因为在标签化的社会环境中,失去了改正的勇气。大众的不同看法会让他们怀疑自己,在未来的生活中承受巨大的压力,陷入无限的挣扎。他们对生活很无奈,很失望,却得不到理解和帮助。他们是被社会主流抛弃的一群人。人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人可以影响环境,环境也可以改变人。同样,一个人犯罪会影响到周围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改善也可以帮助这些犯过罪的人重新适应生活。因此,矫正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矫正对象所处的标签化社会环境,尤其是与矫正对象接触较多的家人、朋友、邻居等社会群体,倡导他们建立有助于矫正对象回归社会的支持系统。
2)注意与其他理论的借鉴和综合运用。
根据以往的研究,标签理论在矫正的社会工作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帮助矫正对象摆脱标签,顺利回归社会。但是,在大量的矫正服务活动中,仅仅依靠一种理论的支撑是远远不够的,在很多方面也是不完善的。因此,工作者需要打破思维的局限,广泛吸收和借鉴其他理论的优点,更好地为被矫正对象服务。有了不同的理论,针对被纠正对象开展的服务活动也有所侧重,必然导致问题的遗漏或重复,从而导致人力物力的不合理分配甚至浪费。比如,整合优势视角理论的主要观点,可以帮助被矫正对象发掘自身的优势和潜力,帮助其脱离困境,增强自我改变的信心;在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的指导下,纠正被矫正对象在自我标签中的不合理信念,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引入社会网络干预理论,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号召公众共同行动,支持和帮助矫正对象。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做好全面的规划,同时从各种理论的角度考虑矫正对象,真正把自己放在理解和尊重矫正对象的位置上。这样既能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又能将不同理论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反馈给工作者,以进一步整合和完善理论。
动词 (verb的缩写)结论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速,吸毒等越来越多的犯罪行为暴露在公众面前,犯罪分子作为社会的边缘群体受到了歧视、忽视和远离。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工作以其助人为乐的专业方法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并开始关注罪犯,帮助他们。标签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为社会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工作实践,尤其是矫正社会工作领域。给一个犯过罪的人去标签,可以让他们更好的回归社会。经过研究发现,大多数学者很少涉足标签理论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虽然对社区矫正工作有一些争论,但也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因此,笔者以探索和完善的态度,大胆尝试从两个方面研究标签理论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一是从犯罪者自身出发,给自己贴上标签;其次,从社会环境出发,营造一个无标签的社会化环境。
由于矫正目标群体的特殊性和现代社会工作在实践中的局限性,标签理论在矫正工作中的实际操作并不成熟,本文是基于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希望能为广大一线社会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同时也难免有欠考虑或欠缺的地方,需要在以后的实践探索中慢慢验证和完善。随着矫正社会工作的深入发展和不断完善,这方面的研究将会越来越多,从而指导广大一线社会工作者更好地帮助矫正对象回归社会,最终将极大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