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贷款有哪些套路?
小英,19岁,广州医科大学大一学生。小英回忆说,去年6月5438+065438+10月,进入大学校园才两个月,她偶然看到有人在校园路上发传单,说有一个就业方面的讲座,于是产生了兴趣。
和小英一样,很多同学表示是因为公司在校园里举办的讲座才接触到公司的。那天的讲座是关于现在的就业环境。“演讲者一直强调,你们大学生有智商,有情商,但就是没有财商(也就是理财的概念)。”
听完讲座后,学生们收到一份表格,要求提供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手机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
此外,也有同学通过在校同学发的问卷接触到导游公司。有同学透露,去年暑假,“师兄师姐”向大一新生联系QQ群发放了关于就业创业的问卷。“我说这是他们的作业,我就帮忙填了,在问卷上留了联系方式和名字。”
后来证明,这份问卷上的联系方式,最终被导员公司收集,用于下一轮的集中促销。
套路二:单挑打压学生,甚至让人落泪。
讲座后几天,小英在邮箱里收到了导游所在公司的专业评价问卷。她填完之后,一个工作人员联系她说:“可以给我做一个免费的职业咨询,把问卷上的问题一个一个解释,问我能不能去他们公司。”
多名学生表示,导游公司会让学生先玩一个类似大富翁的游戏,游戏内容涉及股票、购房等金融行为。
“在游戏中,导员的工作人员会一直质疑你,打压你,不断指出你的缺点。”小英回忆说,当时在场的同学几乎都被压制了。“他们会说你的财商不够。就算你是高管,月薪能达到多少,但你不会理财,最后只会破产。”
赛后是所谓的“一对一”职业评估。所谓的“职业顾问”会给学生精准打击。
套路三:饥饿营销
分析完评估报告后,工作人员开始介绍所谓的“蓝海计划”。
培训自然不是免费的。小英当时听说前六个月要交学费到每个月400元,第二个12个月每个月800元,就开始打退堂鼓了。这时公司的工作人员说平台会提供兼职机会。
套路四:学生以为在面试,其实是在申请贷款。
后来小英同意加入,100元的“名额预约费”也退了。小英说,她被要求拿着身份证和前台的一个工作人员合影。
一位工作人员给了她一张“分期(第三方贷款公司)申请表”。根据小英提供的表格,该课程名为“蓝海计划”,价格为8900元。申请表要求填写个人手机号码、手机服务密码、Xuexin.com密码、银行卡号、学校名称和地址、每月收支、父母姓名和电话地址、两个亲属和一个朋友或同事的电话号码等关键信息。
提交资料后,一家第三方贷款公司的销售代表让她在电脑上签字。“当时我不知道这是贷款,因为我根本没看到合同条款。我按照他们说的签了。”多名同学告诉记者,当时自己处于迷茫状态,或者已经借了钱,还没来得及查合同。
套路五:商业实战?就是在校园里卖水果。
去年6月5438+065438+10月15,小英再次来到贵德曼公司,完成了借款合同和蓝海项目协议的签订。根据协议,小英的学习费用是分期支付的,由第三方金融机构“分期”支付18个月。前6个月每月还款392元,第二个12个月每月还款793元。这样算下来,小英的借款总额超过1万元。
小英说,签完合同后她觉得有点后悔,但对方强调违约金是实际学费的20%,这让她望而却步。
而所谓的“蓝海工程”课程,“班里讲的都是很空洞的理论,从书本上学不到,不值一万多块钱的学费,也提高不了什么能力。”
至于兼职机会,很多同学表示其实只是给一些公司做兼职,或者是做促销。有同学说,在导游的介绍中,自己打了两份兼职,一份是在电影院当服务员,一份是管家,偶尔去一个有钱人家打扫卫生...
结果:学生自己贷款,说是活不下去了。
有同学发现,Guideman公司在珠江新城的办公场所和车陂的教育基地都是空的。
目前部分同学没有进行每月定期还款,会收到催款电话或催款信息。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收到这个信息,他们感到非常害怕。
根据学生提供的催款信息,第三方贷款公司委托催收机构进行催款,称将提交信用报告,向学生家乡当地派出所、政府、村委会等部门发送协查函,追究学生刑事责任。也有学生反映家长接到过催款电话,认为这是一种骚扰。
从学生处获得的名单显示,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80名学生反映曾通过导贷公司向第三方贷款公司借款。目前大多在经侦部门报警。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