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切需要ERP培训项目。

ERP的基础知识

ERP的初级阶段(1):走近ERP

介绍

当今全球竞争激烈的大市场,无论是流程化还是离散化制造,无论是单件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少品种重复生产还是标准产品批量生产;制造业内部管理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比如企业可能有优秀的销售人员推销产品,但生产线上的工人不能按时交货,车间经理抱怨采购部门没有及时供应他们需要的原材料;事实上,采购部门的效率太高,有些材料堆积在仓库里10年都用不完,仓库位置饱和,资金周转很慢;很多公司需要6 ~ 13周计算所需物料量,所以订单周期只能是6 ~ 13周;采购订单和采购订单上的日期与缺料单上的日期不同,且都不确定;财务部门不信任仓库部门的数据,也不用它来计算制造成本...

不可否认,上述情况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但是,有什么有效的方法可以解决这种现象呢?事实是,当中国的企业界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时,国外的ERP/MRP II软件厂商就已经悄然进入中国市场,而随着时间的推移,ERP也逐渐被中国的企业界和理论界所认可。

ERP现象

时至今日,只要翻翻与管理和信息技术相关的报刊杂志,就会出现大量的MRP II/ERP广告和相关报道。就在人们还在困惑ERP是什么的时候,“电子商务时代的ERP”、“iERP”等新一代概念不断袭来。

事实上,ERP所能带来的巨大利益对很多企业来说确实是相当有吸引力的。根据美国生产和库存控制协会(APICS)的数据,使用MRP II/ERP系统平均可为企业带来以下经济效益:

1.库存下降30% ~ 50%。这是大家谈论最多的好处。因为可以减少一般用户的库存投入1.4~1.5倍,提高库存周转率50%。

2.延期交货减少80%。当库存减少并稳定后,客户服务水平提高,使得使用ERP/MRP II的企业准时交货率平均提高55%,延迟交货率平均降低35%,大大提高了销售部门的声誉。

3.采购提前期缩短了50%。有了及时准确的生产计划信息,采购人员可以集中精力进行价值分析、货源选择、研究谈判策略、了解生产问题、缩短采购时间、节约采购成本。

4.停机时间减少了60%。由于零件需求的透明化,计划也得到了改进,可以做到及时准确,零件可以以更合理的速度准时到达。所以生产线停工的现象会大大减少。

5.制造成本降低了12%。由于库存成本的降低、人工的节省、采购成本的节省等一系列人、财、物的作用,生产成本必然会降低。

6.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人员减少了10%,生产能力增加了10% ~ 15%。

此外,近年来ERP市场的快速增长也显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MRP II/ERP行业从1995到1997的年均增长率约为27%,而1998的增长率高达35%(不含财务软件),市场销售额达到4.2亿元。1999由于亚洲金融风暴等因素的滞后效应,ERP市场明显下滑。但随着财富论坛在上海的成功召开和中美最终签署WTO协议,大多数中外资企业坚定了进一步投资的信心。这使得ERP市场在1999年下半年和2000年再次出现。据香港《大公报》消息,未来两年,中国ERP软件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元左右。据统计,我国注册企业约1100万家,其中10%为大型企业。在南方企业中,超过一半的大中型企业有采用和采购ERP产品的计划,但中小型企业较少,而北方企业采购ERP产品的数量逐渐增加。

从整个国际形势来看,据美国权威市场预测研究机构AMR Research预测,未来五年全球ERP市场将以37%的年综合增长率发展。从65438年到0998年,全球ERP市场总收入达到1480亿美元,到2002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520亿美元。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ERP都掀起了一场管理思想和技术的革命。更值得注意的是,MPR II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商务人士的充分认可之前,短短几年就已经发展成为当今电子商务时代的ERP。可以看出,这种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正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在中国企业中得到应用和发展,这无疑为许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挣扎的企业注入了新的血液。因此,为了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这种新的管理工具,首先需要对ERP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ERP的初始阶段(2):ERP的概念和过程

3.信息技术在资源管理中作用的阶段发展过程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对于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甚至改变管理思想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互为因果的循环。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管理上最初的应用也很简单,主要是记录一些数据以便于查询和汇总,但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基于全球互联网的跨国跨企业的运营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MIS系统阶段(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记录大量的原始数据,支持查询、汇总等。

B.MRP阶段(物料需求计划)

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产品构成,借助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系统对客户订单、库存物料和产品构成的管理能力,根据客户订单和产品结构清单制定和计算物料需求计划。实现降低库存和优化库存的管理目标。

C.MRP阶段(制造资源计划)

该系统在MRP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企业生产中心、加工工时和生产能力的管理,从而实现了计算机生产调度的功能,还包含了财务功能,在企业内形成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闭环管理系统,已经能够对产、供、销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动态监控。

D.ERP阶段(企业资源规划)

进入ERP阶段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企业级管理系统更加成熟,系统增加了包括财务预测、生产能力、资源调度调整等功能。配合企业实现JIT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生产资源调度管理和决策辅助。成为企业进行生产管理和决策的平台工具。

E.电子商务时代的ERP

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增加了信息共享和与客户或供应商直接数据交换的能力,从而加强了企业之间的联系,形成了* * *与发展的生存链,体现了企业竞争求生存的供应链管理思想。ERP系统相应地实现了这一功能,使决策者和业务部门实现跨企业的联合作战。

可见,ERP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现有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要求,其引入已成为大势所趋。

ERP的初始阶段(3):MRP的基本原理

ERP是一个庞大的管理信息系统。要明确ERP的原理,首先要沿着ERP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MRP的基本原理说起。

基本物料需求计划的原理

众所周知,根据需求来源的不同,企业内部的物料可以分为两种:独立需求和关联需求。自主需求是指需求和需求时间由企业的外部需求决定,例如,客户订购的产品、科研试制所需的样品、售后维修所需的备件等。关联需求是指具有独立需求的物料根据物料之间的结构组成关系而产生的需求,例如对半成品、备件、原材料等的需求。

MRP的基本任务是

(1)导出相关物料(原材料、零件等)的需求和需求时间(相关需求)。)来自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独立需求);

(2)根据物料的需求时间和生产(订购)周期,确定开始生产(订购)的时间。

MRP的基本内容是编制零部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然而,为了正确地制定零件计划,我们必须首先执行产品的生产计划,这在MRP II术语中称为主生产计划(MPS),它是MRP开发的基础。MRP还需要知道产品的零件结构,即物料清单(BOM),以便将主生产计划展开为零件计划;同时,你必须知道库存数量,才能准确计算零件的采购数量。

因此,基本MRP的基础是:

(1)主生产计划(MPS);

(2)物料清单(BOM);

(3)库存信息。

ERP的初始阶段(4):MRP的基本组成

一、主生产计划(MPS)

主生产计划是确定每个特定时期内每个特定最终产品的生产数量的计划。这里的最终产品是指最终完成并要出厂给企业的成品,应该具体到产品的品种和型号。这里的具体时间段通常是以周为单位,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是几天、十天、几个月。主生产计划详细规定了生产什么和何时输出。这是一个独立的需求计划。主生产计划根据客户合同和市场预测,将经营计划或生产大纲中的产品系列具体化,成为制定物料需求计划的主要依据,在全面计划向具体计划过渡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产品结构和物料清单(BOM)

为了正确计算物料需求的时间和数量,尤其是相关物料的数量和时间,MRP系统首先要使系统知道企业制造的产品结构和所有要使用的物料。产品结构列出了组成成品或组件的所有组件、装配件和零件的组成、装配关系和数量要求。是拆解MRP产品的基础。比如下图是自行车大大简化的产品结构图,大体反映了自行车的构成:

图1自行车产品结构图

当然,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最终BOM。为了便于计算机识别,需要将产品结构图转换成标准化的数据格式,而这个用标准化数据格式描述产品结构的文件就是物料清单。它必须说明部件(零件)中各种材料需求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下表是对应于自行车产品结构的简单物料清单。

三、库存信息

库存信息是一个数据库,保存所有产品、零件、在制品、原材料等的现有状态。在MRP系统中,产品、备件、在制品、原材料甚至工装工具统称为“物料”或“项目”。为了便于计算机识别,必须对材料进行编码。物料代码是MRP系统识别物料的唯一标识符。

①现存量:指企业仓库中实际存储的物料的可用量。

②计划入库数量(在途数量):是指根据正在执行的采购订单或生产订单,物料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入库或完工的数量。

③已分配数量:指仓库中已保存但已分配的物料数量。

④提前期:指从开始到完成一项任务所消耗的时间。

⑤订购(生产)批次:向供应商订购或要求生产部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物料。

⑥安全库存:为了防止需求或供应出现不可预测的波动,仓库中应始终保持最低库存数量作为安全库存。

根据上述值,您可以计算某个物料的净需求:

净需求=总需求+分配数量-计划接收的现有量库存

ERP的初始阶段(5):20世纪70年代的闭环MRP

在20世纪60年代,分时段MRP可以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出相关物料需求的确切时间和数量,但并不完善,其主要缺陷是没有考虑生产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和相关采购条件的约束。因此,物料需求的计算日期可能因设备和工时不足而无法生产,或因原材料不足而无法生产。同时也缺乏根据计划执行的反馈信息调整计划的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MRP系统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成为闭环MRP系统。闭环MRP系统除了物料需求计划外,还将产能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采购作业计划整合到MRP中,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

一、闭环MRP的原理和结构

MRP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一个现实可行的主生产计划。除了反映市场需求和合同订单,还必须满足企业的产能约束。因此,除了制定资源需求计划之外,我们还应该制定能力需求计划(CRP)来平衡各个工作中心的能力。只有采取措施确保容量和资源满足负荷需求,计划才能实施。

要保证计划的实现,就要对计划进行控制。在执行MRP时,加工的优先级由派工单控制,采购的优先级由采购订单控制。这样,基本MRP系统进一步发展,能力需求计划、执行和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在内,形成一个环形回路,称为闭环MRP。

因此,闭环MRP成为一个完整的生产计划和控制系统。

二、能力需求计划(CRP)

1,资源需求计划和能力需求计划

在闭环MRP系统中,关键工作中心的负荷平衡称为资源需求计划,或粗略能力计划,其计划对象是独立的需求零件,主要面向主生产计划;所有工作中心的负荷平衡称为能力需求计划,或详细的能力计划,其计划对象是相关的需求零件,主要针对车间。由于MRP和MPS的内在联系,资源需求计划和能力需求计划也是一脉相承的,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

2.能力需求计划的基础

①工作中心:是各种生产或加工能力单位和成本计算单位的总称。对工作中心来说,统一劳动小时,量化其能力。

(2)工作日历:一种用于计划的特殊日历,它是通过从普通日历中排除周末、节假日、停工和其他非生产性的日子,并以顺序的形式表示日期而形成的。

(3)工艺路线:是反映制造一种“材料”的加工方法和顺序的文件。它解释了加工和装配过程的顺序,每个过程中使用的工作中心,时间定额,外包过程的时间和成本等。

MRP输出的零件作业计划。

3.能力需求计划的计算逻辑

闭环MRP的基本目标是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所以在计划的时候,我们总是在不考虑产能约束的情况下,优先保证计划需求,然后再计划产能。经过反复操作、调整、验证,转入下一阶段。能力需求计划的计算过程是将物料需求计划订单转化为能力需求数量,生成能力需求报告。这个过程可以用图2来表示。

当然,在计划期间,能力需求也有可能超负荷或负荷不足。闭环MRP产能计划通常以报表的形式上报给计划员(直方图是常用的工具),但不会自动平衡产能负荷,这项工作由计划员手工完成。

三、现场操作控制

在各工作中心的产能和负荷需求基本平衡后,下一步的重点是如何具体组织生产活动,使各种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各种订单如期完成,并及时将目标生产活动反馈给系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控制,这就是现场作业控制。其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车间订单下达:订单下达是对MRP生成的计划订单进行校验,并转换为下达订单。

作业排序:从工作中心的角度控制加工工件的作业顺序或作业优先级。

投入产出控制:这是一种通过工作中心监控工作流程(正在运行的车间订单)的技术方法。使用输入/输出报告,我们可以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作业信息反馈:主要跟踪制造过程中作业订单的移动,收集各种资源消耗的实际数据,更新库存余额,完成MRP的闭环。

ERP的初始阶段(七):80年代的MRPII

闭环MRP系统的出现统一了生产活动中的各个子系统。但这还不够,因为在企业的管理中,生产管理只是一个方面,只涉及物流,与物流密切相关的是资金流。这在很多企业都是会计分开管理,导致数据重复录入和存储,甚至数据不一致。

因此,在80年代,人们将生产、财务、销售、工程技术、采购等子系统整合为一个集成系统,称之为制造资源计划系统,英文缩写为MRP,命名为MRP II,以区别物流需求计划(也简称为MRP)。

一、MRP的原理和逻辑

MRPⅱⅱ的基本思想是把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优化的角度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的各种制造资源和产、供、销、财务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使它们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作用。

流程图右侧是计划与控制的流程,包括决策层、计划层和控制执行层,可以理解为经营计划管理的流程;中间是基础数据,要存储在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库中,反复调用。这些数据信息的整合可以沟通企业各部门的业务,可以理解为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左边是主财务系统,这里只列出了应收账款、总账和应付账款。每一个环节都表明了信息的流向以及它们之间的整合关系。

二、MRP管理模式的特点

MRPⅱⅱ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每个方面又包含管理模式的变化和人员素质或行为的变化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

1.计划的一致性和可行性

MRPⅱⅱ是一种以计划为导向的管理模式,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技术、从粗到细优化计划层次,但始终保证与企业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它统一了通常的三级计划管理,计划工作集中在厂一级的职能部门,车间班组只能执行计划、调度和反馈信息。在计划下达前反复核实平衡产能,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处理好供需矛盾,保证计划的一致性、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2.系统管理

MRPⅱⅱ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把所有与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部门的工作连接成一个整体。各部门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做好自己的工作,每个员工都知道自己的工作质量与其他职能的关系。只有在“一个计划”下,这才能成为一个体系,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应该被团队精神所取代。

3.数据* * *

MRPⅱⅱ是一个制造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的各个部门都按照相同的数据信息进行管理,任何数据的变化都能及时反映到各个部门,从而实现数据的共享。在统一数据库的支持下,按照标准化的处理流程进行管理和决策。改变了过去信息不合理、情况不明、决策盲目、矛盾重重的现象。

4.动应变

MRPⅱⅱ是一个闭环系统,需要对快速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跟踪、控制和反馈。管理者能够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随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做出决策和调整,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它能及时掌握各种动态信息,生产周期短,适应性强。

5.模拟预见

MRP具有模拟功能。它可以解决“如果……会怎么样”的问题,这将使管理者从繁忙的事务堆中解脱出来,投入到实质性的分析和研究中,为领导者决策提供多种可行的方案。

6.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MRPⅱⅱ包括成本核算和财务功能,可以直接从生产活动中生成财务数据,直接将实物形态的物流转化为价值形态的资金流,保证生产和财务数据的一致性。财务部门及时获取资金信息控制成本,通过资金流动反映物资和经营情况,随时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参与决策,指导和控制经营生产活动。

以上几个方面的特点表明,MRPⅱ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生产经营管理计划体系,是实现制造企业整体效益的有效管理模式。

ERP的初始阶段(8):90年代的ERP系统

9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和企业竞争空间和范围的进一步扩大,80年代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综合计划管理的MRPⅱⅱ思想逐渐发展为90年代如何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应运而生。ERP在MRP-ⅱ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给出了新的结构。

1.ERP与MRP的主要区别

资源管理范围的差异

MRPII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ERP系统在MRP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它整合了客户需求、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和供应商的制造资源,形成了企业完整的供应链,控制了订单、采购、库存、计划、制造、质量控制、运输、配送、服务和维护、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生产方式管理的差异

MRPII系统将企业分为几种典型的生产模式进行管理,如重复制造、大规模生产、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和按库存生产,每种模式都有一套管理标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了跟上市场的变化,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和看板生产是企业采用的主要生产方式。随着单一生产模式向混合生产模式的发展,ERP能够很好地支持和管理混合制造环境,满足企业多样化的业务需求。

管理职能的差异

ERP除了MRPII系统的制造、配送和财务管理功能外,还增加了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以支持整个供应链中的物料流通系统。支持生产保证体系的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设备维护和备件管理;支持工作流(业务流程)的管理。

交易控制的差异

MRPII通过及时滚动计划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实时性差,只能实现过程中的控制。ERP系统支持在线分析处理OLAP (Online Analytic Processing),售后服务是质量反馈,强调企业的预控能力。它可以整合设计、制造、销售和运输,并行进行各种相关操作,为企业提供对质量、适应变化、客户满意度和绩效等关键问题的实时分析能力。

另外,在MRPII中,财务系统只是信息的汇总,其作用是将供、产、销中的数量信息转化为价值信息,这是物流价值的体现。ERP系统将财务计划和价值控制功能集成到整个供应链中。

处理跨国(或地区性)商业交易的差异

如今,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内部组织单元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业务单元之间的协调变得越来越重要。ERP系统应用了完整的组织架构,可以支持多国家、多地区、多工厂、多语言、多币种的跨国经营的应用需求。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差异

随着IT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ERP系统可以实现整个供应链信息的集成管理。ERP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和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支持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电子商务和电子数据交换(EDI)。此外,它还可以实现不同平台上的互操作。

2.2的管理理念。ERP系统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是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体现管理整个供应链资源的思想。

现代企业的竞争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的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即企业不仅要依靠自身的资源,还要将供应商、制造厂、分销网络、客户等参与经营过程的各方整合成一个紧密的供应链,才能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ERP系统正是适应了这种市场竞争的需要,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

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ERP系统支持混合生产模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益生产LP(LeanProduction)”的思想,即企业将客户、销售代理、供应商、合作单位纳入生产系统,与之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进而形成企业的供应链。二是“敏捷制造”的思想。当市场出现新的机会,企业的基础合作伙伴无法满足新产品开发和生产的要求时,企业组织由特定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将供应和合作单位作为企业的组成部分,采用“同步工程(se)”组织生产,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新产品带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性和灵活性,这就是所谓的“同步工程”。

体现事前规划,过程控制的思想。

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流需求计划、产能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这些计划功能和价值控制功能已经完全融入到整个供应链体系中。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与交易相关的会计科目和核算方法,在交易发生时自动生成会计分录,保证了资金流和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一致性。从而根据财政资金的现状,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进一步追溯相关的经营活动,便于实现过程中的控制,实时决策。

至此,我们完成了整个ERP原理的介绍。当然,ERP还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对于它的最新发展,我们将在以后的系列文章中详细介绍。

ERP的起步阶段(十):ERP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ERP的引入是很多企业关心的问题。自1981,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第一套MRPII软件以来,MRPII/ERP在中国的应用和推广经历了近20年的风雨历程。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约有700家企业购买或使用了这一先进的管理软件。但其应用的效果很不平衡,企业之间差距很大。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回顾和思考。

回顾MRP-II/ERP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业期。

这一阶段几乎贯穿了整个80年代,其主要特点是基于MRP-II的引入、实施和部分应用,应用范围仅限于传统的机械制造业(多为机床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由于种种障碍,应用效果有限,称为“三三论”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刚刚进入这个市场。/div &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