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学习和工作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论文是研究某些学术问题的手段。还在为论文茫然?以下是我关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论文,仅供参考。让我们来看看。

摘要:人文素质是现代医学院校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注重具体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研究的同时,也要注重观念的更新,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方法、实践等各个方面。

关键词:以人为本;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如今,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不仅关系到医疗质量,也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滞后是一个重要的内因。每年都有大量的医学生进入医疗行业。因此,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从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入手。“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也完全适用于人文素质教育。

一,“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人’的主观要求。以人为本,重在肯定人的价值和意义。”[1]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必须使人在社会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因此,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必须以人的需求为基础,人必须带动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从根本上说,是以人为本,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和保障人权。我们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强调社会各领域人人平等,人人享有权利,也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人文关怀突出了对人的尊重,用人性化的思想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勇于突破创新。既要承认人与人之间的* * *性,又要包容不同个体的差异性,突出“人”的主体性。

第二,人文素质教育

“以人为本”是基本内容。医学以“人”为工作对象。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医学是一个注重人文学科发展的领域。恩格尔指出,医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正确、理性地对待人类健康问题和各种疾病。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这也符合中国古代医生“医为仁”、“医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思想。医学的人文价值体现在以病人为中心的信念中,渗透在医学高新技术的应用中,对医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还要关心患者,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变化,减少医患冲突的概率。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否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会直接体现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人文关怀要求医生真正为病人着想,“人性化医疗”是建立在人文、科学、哲学知识基础上的。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通过经验的积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不断完善人格,提高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传统医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人性化医疗”的目标。

康德认为,所谓以人为本,即一切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而不是把人作为中介,或者把人看作完成某件事的工具。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一视同仁,这是践行道德准则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本质上与儒家创始人提出的“仁者爱人”的思想相似,都强调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在医疗工作中,医生直接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医务人员应始终以“关爱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为己任。[2]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患者对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不断调整医学模式,强调人在医疗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医务人员关注人的心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表明,人不仅具有生物特征,还具有社会和心理属性,而传统医学模式忽略了这一点。医疗服务必须以人为本。现代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还要帮助他们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医疗工作中,引导医学生自觉肩负起拯救生命的使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关注患者心理。

三、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应该体现

“以人为本”导致医学生人文素质低下的原因,除了教学内容的缺失,还有教学环节的问题。人文素质教育的传统教学方法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老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完全接受。几乎没有发言和提问的机会,师生之间也很少交流。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精神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人才观,要坚持因材施教,因材施教。”[3]从灌输多少知识的标准,到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的标准,以及学习过程是否愉快的标准,都应该更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回答问题,而不是等着老师提问。教师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进行引导,增加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发挥好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做好文化传承和道德灌输的桥梁,以自己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优良的教师作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教师肩负着育人的天职,应以自己的行动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职业发展规划,创设学习情境,安排教学互动,改进教学环节,加强教学管理,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第四,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应该反思

“以人为本”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部分医学生毕业后都会去医疗机构或者医院工作。因此,医院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首选,但这并没有引起学校和医院的重视,实践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为什么医学生进入临床后病情越来越严重?”这个问题与过于注重技能训练,忽视人文精神的践行有关。医学生来到医院或医疗机构后,有经验的医学专家急于向其灌输医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却忽视了传播人文思想和学术精神的重要性,医德建设更是形同虚设。现代医学教育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播专业知识,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进入医院后自觉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用自己的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加强道德修养。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能使他们掌握专业知识和医疗技能,而且能深刻理解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此外,“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注重‘以人为本’的精神”[5]。让学生了解医务人员的神圣使命,在实际工作中更加关注患者的人文需求。教师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在医疗中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实习是医学生走出校园,正式步入职场之前的一个过渡阶段,也是践行人文理念的最佳时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人文活动的形式层出不穷,如义诊、疾病知识讲座、医患交流会、老年人康复、关爱弱势群体等。,这不仅可以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而且有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维护社会稳定。医学生可以感受到患者的心理变化和医疗需求,从而更好地进行人文关怀,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医生肩负着拯救生命的使命,应该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医患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不仅有助于准确掌握患者的病情,还能降低医患冲突的概率。因此,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医学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在实习期间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和医学感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有助于缓解医患矛盾。医护人员的表情、态度、服务影响着患者的心理感受,很多医患矛盾都是因为医患沟通不畅造成的。综上所述,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培养综合性医学人才的基本要求。教育工作者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医疗行业的发展需要和医学生的特点,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人文素质。

参考资料:

【1】钟天生。论民本思想中“人”的主体性内涵及其现代价值[J]。当代哲学视野,2007(4)。

[2]任桑桑。关于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6)。

[3]何宋,。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现代医学与健康,2008(5)。

[4]张磊。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及对策[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5]胡瑞民。论当前我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