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的心理营养?【560】

心理营养理论最早是由马来西亚心理学博士林女士提出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会慢慢长大,整个成长过程中需要两种营养:一种是生理营养,一种是心理营养,两者缺一不可。

而我们中国很多人,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富起来的中国人,非常重视给孩子身体营养,却忽视了心理营养,使得很多孩子严重缺乏心理营养。

所谓情绪不稳定,并不是指平时的愤怒、嫉妒、哭闹等等。正常人也会有愤怒、嫉妒、哭泣等现象,而缺乏心理营养的情绪不稳定是指反应过度。

例如:

某领导在会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工作要求,假设其中一条就是同事之间要团结协作,不要搞拉帮结派,不要说不利于工作团结的话。大部分员工可能觉得很正常。如果缺乏心理营养,他们可能会反复思考,和自己坐在合适的位置。是针对我的吗?是不是我某天做的一件事引起领导不满才提出这个要求?等等,然后你会特别生气,特别委屈。

其实这个要求根本不是针对他的,只是他价值感不强,缺乏心理营养,所以反应过度。嫉妒和哭泣也是如此。反应过度属于心理营养不足。

其实人际关系并不好。归根结底还是缺乏安全感。我不相信任何人,总是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这些都是缺乏心理营养的表现。这种孩子表现在爱抱怨,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搬弄是非”。这种现象在幼儿园经常可以看到,经常有小朋友去找老师道别。如果我们的家长和老师能理解孩子的表现,就不会责怪他们,而会在家长身上找到更多的原因,努力帮助他们弥补缺失的心理营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行为越轨的孩子最缺乏的心理营养主要是爱。因为你没有得到你应得的爱,所以你不会爱自己,也不会爱别人。当它发展到严重的程度,就会伤害到自己,甚至伤害到别人。这里的伤害既包括言语伤害,也包括身体伤害。这种现象在成年人中很多。无论你说什么或做什么,你总是在伤害别人。这些人大多在婴儿期严重缺乏心理营养。要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必须补足自己需要的心理营养,没有其他捷径。

一个心理营养充足的孩子,联结感很强,在陌生的环境里能很快找到知心朋友。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一些人们参加的短期培训班里,联系感很强的同学很快就会在众多同学中交到知心朋友。他们不仅在几天的学习生活后不会感到孤独,而且在分开后还能经常保持联系,交换需要的物品,证明这个人的联结感很强,也说明他的心理营养很足。

连接包括人与人的连接和空间连接。比如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我逐渐喜欢上那个城市,说明我因为某种原因和那个城市有了联系。所以连接应该是心与心的连接,而不局限于表面的形式。

一个心理营养充足的孩子,不仅独立意识强,而且有独立的能力。这类人遇到问题通常独立思考,独立实践,情绪控制能力强,理性分析判断能力强。

比如有的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就会自己偷偷努力,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学习,争取优异的成绩。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且不说达不到学校和家长的要求,对自己也不会有好的前途,他要努力,要上进,他要改变自己的处境,他不用父母操心。这是有独立的意识和能力,有崇高的责任感,事情发生时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自己的事情的表现。这是一种充实。

心理营养不足的孩子没有价值感,长大后没有兴趣、热情、动力,更谈不上学习、生活甚至工作中的梦想。这类成年人大多在婴儿期缺乏心理营养,没有形成自己。相反,孩子必须有强烈的价值感。

心理营养充足的人,不仅爱自己,也爱别人,能接受别人的爱。现实生活中,剩男剩女很多。主要是他们一开始不会爱自己,同时也不会爱别人。当然,当别人爱他的时候,他不懂得接受别人的爱。从根本上说,就是放弃爱的权利,或者说是没有爱的能力。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你会不会爱,大部分取决于婴幼儿的心理营养供给是否充足。

牢固树立宝宝的安全感对孩子的一生非常重要。如果心理营养充足,他会有很强的安全感,所以他会很自信,很有价值,人际关系也很好,他会很成功,很幸福。也可以说,足够的心理营养给了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孩子有了足够的安全感,就什么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