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实物地质档案建设初探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数字实物地质档案以实物数据为基础,利用数字化手段采集、存储和管理信息资源,通过网络设施提供服务,实现资源共享。数字实物地质档案建设应从数据资源建设、技术标准和体系建设、软硬件和环境建设、管理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入手。要把握统筹服务社会的原则,努力开辟多种资源渠道。
数字实物图书馆;数据资源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为我国地质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各项地质工作突飞猛进;同时,随着地质工作的大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加强实物地质数据管理,建立数字化实物地质数据库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数字地球和数字自然地质档案
数字地球是与GIS、网络、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密切相关的概念,由美国副总统戈尔于5438+0.998年6月在加州科学中心开幕式上提出。在戈尔的文章中,数字地球被视为“地球的三维多分辨率表示,可以放很多地理数据”。数字地球的建立需要成千上万的个人、公司、研究机构和政府组织的共同努力。可以预见,随着地理空间信息学的发展而建立的数字地球,必将推动测绘现代化,建立测绘与整个国民经济更加紧密的联系,在未来和知识经济社会中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世纪是一个数字时代。用数字描述和管理地球,为社会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是地质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和发展趋势。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最直接的成果,是地球内部结构和特征最直接的反映。实物地质资料来源于地质工作并为地质工作服务。地质工作对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数字信息,建设数字实物地质档案已成为当代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者的历史使命。
二、数字化实物地质档案的特点
数字实物地质档案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以实物地质数据为基础,以信息资源采集、存储和管理为核心,通过网络设施提供利用和服务,实现资源共享的数字化信息系统。
与传统实物地质档案相比,数字实物地质档案具有鲜明的现代信息特征:首先,数字实物地质档案具有丰富的实物地质数据数字化信息,包括各种地质信息和管理信息,这是数字实物地质档案的根本特征;其次,数字实物地质档案具有更广泛的开放性。由于数字物理地质档案馆存储的信息多为数字信息,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等传播载体实现最大限度的信息传播,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第三,数字实物地质档案的建设和发展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离开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它将不复存在。最后,数字物理地质档案在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数字实物地质档案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包括其数据资源的存在形式和技术。
第三,数字化实物地质档案的建设
数字实物地质档案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资源、基础设施、网络设施和通信协议的综合体。因此,数字实物地质档案的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数据资源建设
作为数字化的实物地质档案,数据资源是其最重要的基础和立足点。这些数据资源包括实物地质数据扫描数字化形成的各类影像数据和采集实物地质数据同时采集的各类数据,如岩心扫描图像、文本数据扫描数据等。还包括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数据,如岩心整理过程中记录的各类数据和实物地质资料服务过程中形成和收集的各类数据;它还包括未保存在博物馆中的相关数据块,如其他物理地质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为了加快数字实物地质档案的数据资源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另一方面要拓宽数据来源,在收集岩心、标本等实物的同时,注意收集相关的电子文件。
数字化实物地质档案中存储了大量的数据,应采用科技含量高的各种形式、介质和手段进行存储。采用的存储方式包括:在线存储——主要存储经常提供服务或正在生产的数据资源,可以使用磁盘阵列。其优点是备份速度快,随机访问能力强,数据管理方便,缺点是成本高,数据安全性差;近线存储——主要用于提供服务或备份形成的数据,通过网线与服务器连接,可以及时更新和备份服务数据;离线存储-所有数据都离线备份,以确保数据安全。
2.技术标准和系统建设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为了保证数字实物地质档案的正常运行(尤其是数据服务和通信),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技术标准,不仅要实现数据标准化,还要实现管理标准化和服务标准化。规范科学的技术标准是数据正常传输和交换的基本保障。具体来说,数字实物地质档案的技术标准至少应包括几项技术标准:数据资源形成的标准,如实物地质数据的扫描和数字化标准,数据资源传输和交换的标准,如实物地质数据的数据交换协议;数据资源社会化服务技术标准,包括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和技术支撑标准。
数字实物地质档案的技术标准是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其建设需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首先制定和建立工作基础比较扎实、急需的技术标准,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修订和完善,逐步形成科学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
为了保证数字化实物地质档案的正常运行,除了技术标准外,还必须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指导下,研究制定包括国家和实物地质资料收集机构三个方面的管理制度。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根据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需要,制定相应的保障体系、交换体系和服务体系,保证数字化实物地质档案的运行。
3.软件、硬件和网络环境建设
现在已经进入信息网络化时代,数字化实物地质档案离不开网络的支持。根据当前和今后的工作要求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发展的需要,建立适合实物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特点的网络体系,根据不同需求逐步建立不同的网络环境(内部局域网、行业广域网、互联网),形成多层次的网络支撑体系,提供多层次、丰富的信息服务。
数字化实物地质档案的建设和运行离不开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应采用成熟、实用、高性价比的数据库、软硬件平台支撑体系,以主流的大型关系型数据库和简单易用的中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相结合的方式作为数据资源管理平台,以可靠性和安全性良好、被业界广泛认可的通用、专业工具作为软硬件应用开发平台。
4.管理团队建设
数字物理地质档案馆是集数据生产、管理、存储、收集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它的建设和发展对其管理团队有很高的要求,这将直接决定这个组织的发展。因此,在建设数字实物地质档案时,必须重视管理队伍的建设,加大人员培训力度,采取派出与邀请、定期与不定期、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完善数字实物地质档案。在管理团队建设上,首先需要人员的储备,数字实物地质档案馆需要综合型人才。要选拔优秀的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训练和锤炼,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其次,根据数字物理地质数据的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不断吸引人才,扩大队伍,保持其相对稳定。最后,管理团队的建设要遵循按需设岗的原则,对每个岗位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岗位调整。
4.数字化实物地质档案建设的建议
1.数字实物地质档案建设应统筹规划,服务社会。
数字化实物地质档案建设涉及面广,工作要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信息共享、服务社会的原则进行。数字实物地质档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统筹规划,才能防止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尽快一致、协调有序、取得实效。数字实物地质档案的建设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科学规范地进行,实现数据的信息共享。数字化实物地质档案建设应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准确、快速、全面、高效的服务,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丰富的信息服务。
2.开辟多种筹资渠道,增加经费投入。
数字实物地质档案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工作,投资高、周期长。稳定可靠的投资是数字化实物地质档案建设的重要前提。根据数字化实物地质档案建设的特点,从不同渠道申请资金,积极开辟各种资金渠道,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加快数字化实物地质档案建设步伐。
参考
李玉龙,王新春。2007.国家地质数据中心建设框架初探。见:第五届全国地质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90 ~ 92。北京中国迪达出版社。
尚武,高爱红。2004.国家地质档案馆电子文件的存储与管理。参见:第四届全国地质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3 ~ 206。北京:海洋出版社。
、孔、俞福林。2004.论数字地质档案的建设。参见:第四届全国地质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99 ~ 302页。北京:海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