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琅琊山脚下的安徽省滁州市。是滁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综合性普通高职院校,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学院成立于2002年7月,占地面积1140亩,建筑面积310000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学院设有机电系、土木工程系、信息系、经贸系、汽车系、食品与环境系、传媒系、基础系、安徽滁州技师学院等9个教学单元。高职专业45个,其中智能家电、先进装备、化工新技术、新能源、农副产品深加工、硅基材料等28个专业与滁州六大支柱产业结构一致。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12162人,教职工673人。

学院秉承“以德育人”的宗旨和“培养实用型人才,追求高深学问”的校训,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办学声誉和规模迅速提升。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47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10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232人,有4个省级教学团队,4名省级名师,10名省级专业带头人,2名省级优秀教师,7名省级教学新秀,1名教师入选安徽省“杰出人才”培养计划。

学院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央政府支持提高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专业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3个,省级优质资源享受课程1个。

该学院拥有优良的实践教学条件。辖有机械加工、数控技术、计算机软件开发等9个实训中心,93个实验实训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54.38+0.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2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学院教学仪器设备平均价值9800多元,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两次被安徽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8-2009,2010-201),自2005年起连续九年被评为“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合并以来,学院为社会培养了22344名各类毕业生,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条战线上茁壮成长,许多人已成为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

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际合作。17年,学院与德资企业博世-西门子合作,采用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积极探索双元制模式中国化的途径和方法,先后与安徽康佳、扬子集团、长电科技、东菱秦凯等数十家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加强了与滁州市及其各县市13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合作,成立了校地合作委员会。2013年7月,学院在滁州市政府的领导下,率先成立安徽滁州职业教育集团(* * *拥有102成员单位),并当选为首任理事单位。学院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以合作培养五年制专门人才为抓手,加强与区域中等职业学校在课程衔接、教学科研、实训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积极探索高职教育引领职业教育、中高职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该学院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四年来,我校教师共出版专著7部,编写教材167部,发表论文894篇,承担科研项目127项,其中国家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6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

学院坚持多元化发展战略。2009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学院成立安徽滁州技师学院,培养储备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学院配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可提供65个工种的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服务。五年来,学校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7000人次,各类工种职业技能鉴定26000余人次。

学院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和肯定。先后获得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安徽省“双师型”软件教师培训基地、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创新创业示范学校、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AA级)、滁州市文明单位、滁州市直属企业招聘帮扶服务先进单位等荣誉。

学院将立足滁州,面向安徽,辐射长三角,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开放、合作、多元办学,以内涵、特色、创新求发展,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流、知名、特色”的高职院校。

学院所在地滁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毗邻长江三角洲。是安徽省的东大门,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一翼。东邻江苏省南京、扬州,南接芜湖、马鞍山,西接合肥、蚌埠、淮南,北接江苏省淮阴、宿迁。滁州辖两市两区四县,总土地面积1.33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52.9万人。京沪高铁、沪高铁、京沪铁路、宁西铁路穿城而过,沪陕高铁、罗宁高铁、马楚阳高铁穿城而过,形成了连接东西的立体交通网络。滁州火车站作为京沪高铁在江北的第一站,到北京和上海分别只需要三个半小时和一个半小时。南京都市圈城市发展战略中,有轻轨、城际铁路等14快速通道连接滁州。从市区驱车一小时可到达合肥新桥机场和南京禄口机场。

学院十分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莱茵-应用技术大学、迈哈根学院、杜塞尔多夫大学、韩国佳得乐索菲亚大学、美国微软公司等国外高校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