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 ToB教育信息化市场布局及未来发展趋势

在线教育的ToB市场,准确地说是ToG市场,已经有大约20年的历史。90年代是中国互联网的萌芽期,教育行业的萌芽也在这个阶段。

2000年左右,教学资源和教学资源管理网站——资源网(库)开始出现,随后资源产品逐渐分化,形成课件/教案和试题产品。在这个阶段,在线阅读产品开始发展,是除了资源库之外比较成型的应用产品。

2000年Flash非常流行,出现了很多Flash形式的教学/学习资源工具。

但是百度文库诞生于2009年,在2011和12进行了优化和改版。专注教育、PPT、专业文档、应用文档后,2014年,用户* * *享受文档超过65438+亿,用户* * *免费享受文档。梯子网(龚海燕的创业项目,91讲座创始人),2013年6月高调上线,2014年9月关闭。虽然梯子网的失败有很多因素,但是专注于K12教育资源平台的概念显然错过了资源平台的发展机遇。

2012年被称为海量开放网络课程元年,海量开放网络课程在国内流行,但海量开放网络课程更适合高等教育和成人学习,在K12领域并不流行。然后2013被称为微课元年,微课的简称更符合课程整合的理念。曾经,教育界认为微课是撬动教学改革的支点,以微视频检索和点播学习为主的微视频资源和微课网大量爆发。

现阶段,教学资源内容开发和资源管理网站是主要的产品形态;

也正是在这一阶段,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融合点理论,即如何在各学科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将板书教学转变为结合多媒体资源的课堂教学模式;

2012是教育信息化政策红利最大的一年。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时任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抓手,即“用宽带网连接学校,用优质资源连接班级,用在线学习空间连接大家”,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一时间,“三通两平台”成为教育行业的热门词汇,各公司开始推出自己的三通两平台解决方案。

(1)专注于软件服务的企业,推出了以信息链接为呈现形式的“在线学习空间”整合产品,功能上类似于QQ空间,但并没有在个性化装扮和内容交互上做出努力,而是以用户为中心,与其他产品聚合信息,很像超链接页面;

(2)以互动设备为主要产品的企业,将电子白板或互动电视等硬件设备包装成“班班通解决方案”,迅速向全国一二三线城市蔓延;

(3)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行业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利用自身业务优势解决地区和学校宽带接入问题,提供“宽带网络接入学校”的升级解决方案,或者联合上述两类企业成为三通两平台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现阶段,基础网络建设和硬件终端的升级是主要的产品形态。没有一个企业能够独立完成所有的产品。谁有市场准入,或者谁获得了项目许可,谁就被整合为一流的整合者。

2012,另一个概念遍布教育领域,那就是“e-bag”,这也是目前备受关注的“智慧课堂”的前身;

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教育信息化的1.0时代;1.0时代,产品形态快速发展,包括更多基于内容的产品和大量面向应用的产品。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和微信的诞生,出现了强强联合的协同效应。

2018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高两满意一大”的发展目标,即:

这带来了新一波的政策机遇。几乎所有在1.0阶段整合的企业都开始转型。所有企业都宣称可以“为省市教育局搭建一个‘互联网+教育’的大平台”,都在竞相成为大平台的垄断者,或者发展成为教育信息化标准的制定者(成为“教育中的谷歌”)。顶层路线的典型代表是天宇信息(武汉天宇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同时,教师培训进一步增加了信息素养培训的比重。几乎所有学校每学期的培训计划都包括部分甚至全部教师/领导进行信息素养培训。

政策中的三个全覆盖可以分解为至少四个产品方向:

目前还有很多教师备课资源检索、作业、考试、课前准备、编程等精品课程、项目学习等教学辅助应用,以及教师考勤、购书审批、请假、职称评定、代课、班级管理等教学管理辅助应用。形式也从web形式发展到web+app+微信小程序/微信企业号等多种形式;

这类产品主要集中在学科课程/知识点的学习、试题的讲解/解答、诊断的学习(学习报告)、英语的学习(单词、口语、阅读、评课、趣味学习);K12阶段学习申请一般分为小学、初中、高中。由于家教市场的发展日益成熟,知识付费概念的市场接受度也越来越高。很多企业直接瞄准ToC市场创业,BToC组合很多,暂时不做延伸;

其实数字校园应该叫数字校园解决方案。在1.0时代,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把基于信息技术为学校提供的软硬件产品集成服务称为智慧校园解决方案。2.0行动计划后,大家称之为数字校园。2018同时颁布的《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明确提出,数字化校园要实现以下目标:

首先是真实园林环境的数字化。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实现基础设施(网络、终端、教室等)的数字化。)、资源(课本、书籍、讲义等。)和应用(学习、教学、管理、生活等。)才能实现。

二是实现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拓展真实校园的时空维度,实现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建设网络应用环境,实现校园宽带网络全接入、全覆盖;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应用和享受,让每一个班级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创建在线学习空间,促进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家校之间的互动。

三是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的信息教学能力;提高管理者的信息管理能力;提高技术人员的信息服务能力。

四是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常态化和创新性发展;支持学校服务和管理流程的优化和再造,提高校园管理的效率和决策水平。

《规范》提出,数字校园建设应采用“云-网-端”架构模式:“云”服务是指基于云计算技术提供的互联网服务,包括IaaS(基础设施服务)、PaaS(平台服务)和SaaS(软件服务),由教育行政部门通过组织建设、租用和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建设和维护;“网络”是指固定宽带、移动宽带、有线电视网络等。“终端”是指学校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计算机和各种新媒体技术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2]

这些目标实际上并没有定量描述应该建设什么,只是有了一个方向和一个超宽维度的导数,实际上相当于过去已经建设的都还可以继续建设,有了基础的还可以在技术、内容、数据、形式上覆盖建设。

数字校园这么多师生应用和信息应用及服务应该建在哪里?数据应该存储在哪里?直指“三全、两高一大”的“一”,即大平台;

互联网+教育平台业务架构图(仅供图解,整体相似)

在整个发展阶段,教育信息化企业可以分为四类:

中国教育信息化相关企业数量的粗略估计

根据最新教育装备展(第76届教育装备展,2019年4月26-28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设有S1-S7,N1-N8,1中央馆* * 15展区

(表格数据源t_90.html)

这是参加过教育装备展的企业数量,大概是1,000家。还有很多创业型的小公司可能负担不起设备展的参展费用,更难以准确统计没参展的人数。

教育装备展的展览范围包括:

展示各级各类教育需求: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室及功能教室设备、试剂耗材、职业教育培训、地理园、生态园、数字校园建设、电教设备、课堂教育资源、创客教育、机器人、VR技术、校园网络系统建设、信息中心建设、数字校园应用服务平台建设、e-bag、学前教育设备、益智玩具、户外设施、室内玩具、娱乐玩具、自制玩具、教学音乐、美术、图书体育设施、后勤设施设备、学校办公、 校车、校服、校园照明设施、安全消防设备、厨房设备、家用电器、学习用品、环保节水设备等。

在线教育与远程教育:在线教育、在线课堂、云课堂、云直播课堂、在线教育平台运营商、在线教育技术支持平台、在线教育直播平台、在线互动平台、在线培训系统、在线考试系统、在线教育社区、流媒体管理系统、视频会议、在线教育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e-learning教学系统、云录播设备、视频直播设备、数字图书馆、学习解决方案、专业教育软件、语音识别系统、智能语音技术、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微课、数字出版、创客教育、3D打印及耗材、VR教育产品等。

特殊教育:校园医疗体系及康复技术设备、听障教育、视障教育、语言障碍教育、智育、心理咨询室等。医疗康复器械;康复辅助器具、行动辅助器具、电子计算机语音通讯设备、计算机使用辅助器具、通讯辅助器具、休闲娱乐和其他个性化训练辅助器具。

在这个阶段,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是百家争鸣,举国混战,鱼水交融,诸侯割据,万物兼容并蓄,蓝海变红海,鲜血染红的白热化阶段。但仍有人选择在教育行业创业,许多其他行业的领导者继续进入该市场。为什么?

至少有以下强烈的吸引力:

K12在线教育ToB市场虽然蓬勃发展,但发展至今已有20年,至今没有BAT/TMD这样的龙头企业。归根结底是教育市场本身不成熟,不平衡。

而且这种不成熟和不平衡还会持续很长时间,能否最终消除还有待商榷:

教育学最早从孔子时代就有了。即使是以“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的现代教育学,从1806开始也有200多年的历史。“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的观念根深蒂固。即使有一批接受先进技术思想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也还是少之又少。

有思想上的差异,有行业的实际痛点,有社会的整体认知水平,有技术不成熟导致的误解,这些都存在;大部分学生是被动的,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是被动的。所以他们虽然不会成为选择和提升的主体,但是他们的父母对教育的认知是不成熟的,不平衡的。有多少父母能把固定的精力投入到孩子的成长上?父母的教育水平跨度更大,对信息化的理解可能仅限于手机提供的泛娱乐产品带来的直观体验。更重要的是,几乎所有家长对孩子学习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个:多少分,多少人排名。

至于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培养孩子什么能力,如何评判学校的教育形式和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等等,家长没有思辨的权力。

目前大部分公立学校的师生比,高中是1:12.5,初中是1:13.5,小学是1:19。但实际上,普通小学的班级规模一般在40至55人之间。一个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备课和讲课,还要批改作业,测试和与家长沟通。学校筹备集体教研活动、体育等活动,参加公开课示范课,参加区-市-省-国教育活动,党团学习活动等活动等。

虽然大多数小学的工作时间是早上7点到下午4点,但大多数老师实际上是早上6点到晚上9点工作和休息。教师造成的“时间稀缺”现象普遍存在。

如果教师的能量得不到释放,教师就会陷入没有时间尝试新的教学形式——没有时间学习新技术——没有时间设计流程制作资源——没有时间理解甚至冲突的恶性循环;

学科教师扮演的角色太多,智慧教育提出的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课堂为教练或引路人的模式的前提是教师业务的勤奋和时间的空白。

K12阶段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外部压力大。我在策划新高考相关产品的时候,深入研究了高中生职业规划相关产品。虽然市面上有很多类似的功能服务,但主要的切入点还是线上注册服务和1到1的线下注册服务。职业规划只是自愿选择时的锦上添花。

相反,现在延伸到中小学的生涯服务产品,有助于孩子在小学甚至学前认识自己,激发能力。

其实所有的学业问题,本质上都是学生的心理问题。

如果学生在学习上没有上进心,他们在选择教育产品时就没有主动性。

教研系统和资源建设良莠不齐,体量庞大,变动频繁,维护困难,成本高。

可以称之为行业壁垒的,是那些在时间轴上达到一个门槛,会产生叠加放大效应的。比如QQ和微信,在用户数量上已经成为社交产品的绝对壁垒;

教育行业能作为壁垒的,只能是内容和数据的深度。只有在某个深度维度达到一定深度,教育行业的壁垒才能建立。

百度文库内容深厚,其他厂商做开放资源平台的机会都不大。而百度文库由于知识粒度粗、资源形式单一、资源内容普通、学习者场景不足、缺乏用户数据,未来无法支持自适应学习,只能成为百度那样的通用资源搜索库。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在K12的整个课题中建立公认的自适应学习数据库。不仅全国30多个省份都有自己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很多特色学校都有校本教学内容。统一教材才刚刚开始,还没有全国统一的学科知识体系。同时,资源种类多、知识点相同、学习视角多样,注定了这个数字资源库具有体量庞大、变化频繁、维护困难、成本高的建设特点。

但同时也说明,在线教育做得越深入,壁垒越高,内容永远是在线教育的基础,数据是动力,服务是保障。

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等很多时候并不能直接应用到教育行业。技术的应用取决于场景和市场需求。K12教育行业的需求驱动力来自于

除了政策力量的强弱,其他两者一直是教育行业的普遍需求,但技术不是他们唯一的影响因素,也不能证明是关键因素。没有刚需场景,只能培育市场,而培育市场往往是漫长的。

从智慧课堂解决方案来看,智慧课堂的核心是利用交互终端和网络资源,将原有的教学模式变为教学-互动学习-练习和及时反馈-作业展示和学习社交的混合模式,但实际的技术效果是:

从这一波政策红利就能看出来,就不赘述了。

如前所述,仍有企业涌入教育信息化领域是因为行业仍处于长期洗牌阶段;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政策仍然是关键的主导因素,所以政策红利还是可以持续一段时间的。但时至今日,很明显国家已经意识到信息化1.0并没有取得实效,所以2.0从“建设”变成了“使用”。

即使不做内容,不做平台,只是做一个空壳的整合型企业,作为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也能盈利,但这时候往往是业务能力,而不是产品本身。

那些没有拳头产品,缺乏业务能力的公司会很快消失。

端主要是教学支持端和学习支持端,教学端发生在教室和延伸办公室。

学生在教室和家里的常规学习场所学习。就像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手机带来的颠覆,就像苹果手机取代其他手机带来的垄断。

“端”是数据采集的基础,数据是自适应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前提。高层次学习模式的发生依赖于基础层的发展。

只有行业发展到成熟,行业内端的选择权在用户手中,优秀的产品才会诞生。

终端的概念是广泛的,并不局限于目前已经应用的形式。随着技术的发展,终端的形态一定会发生变化。

内容是学习这道菜的原料。首先崛起的是内容型企业,但今天仍然有大量的内容型企业在运行,就像人们无论在市场、超市还是新零售买菜,都需要便宜的蔬菜一样。

如上所述,蔬菜行业不会消失,教育所需的内容也不会消失。但最终赚钱的不一定是菜农,而是找到销售模式的中间商。

未来理想的学习一定是个性化的,是在社会整体发展趋势下适应每个孩子发展目标的学习方案。自适应学习的理论基础已经研究了几十年,但始终没有普及。抛开其他因素,就是因为自适应操作需要数据输入,所以简单描述一下流程(更专业的内容暂且不谈)。

在教育信息化领域,表面是技术的更替,本质是教与学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缓慢的,也是不断成长的,可能要过很久,我们才会突然意识到,此刻的他已经不是曾经的他了。

作者:闻道不喜欢唠叨,微信官方账号:驴猴。7年产品经理经验;5年团队管理经验;实现C端智能学习产品从0到1的经验;有从0到1的B端智能教、学、教育管理多个产品/线的实施经验。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