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如何推广垃圾分类?

住宅小区内,业主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物业管理的,物业服务企业为管理责任人。管理责任人应当设置容器,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生活垃圾收运集中投放点设置可回收、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四类收集容器;在其他公共区域设置收集容器的,应分组设置湿垃圾和干垃圾两种收集容器。管理责任人应当将需要运输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至生活垃圾收运投放点。

按照每300至500户设置一个定点落客点的原则,可根据社区空间条件、志愿者人数等因素合理确定落客点数量。定点投放点的开放时间应设定为每天3至4小时,并选择居民投放垃圾的高峰时段(一般为早晚)。开放期和持续时间可根据社区定点推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增加。定时定点投放要根据小区居民原有的投放习惯和垃圾房的位置,按照方便的原则合理确定位置。

定时定点制度实施细则

这是什么?

01

1,成立工作组。居民区党组织牵头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组织成立工作组,根据实际情况推进居民区垃圾分类(定时、定点)。

2.开展基础研究。工作组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专业咨询等方式进行社区基础调查,掌握了社区垃圾投放点的设置现状、日均垃圾产生量、垃圾收运方式、居民开展垃圾分类的意愿、居民对定期定点投放的接受程度、保洁员和志愿者的配备情况。

3.确定实施计划。工作组应当根据社区调查情况,定期制定社区定点分类投放实施方案,并做好居民咨询,定期做好定点方案的宣传和推介工作。实施方案应包括分拣设施设备配置(定时定点设置、垃圾房改造、分拣驳运机配置等。)、工作组职责分工和长效管理制度(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管理等职责分工。)、导师的配置(分拣志愿者、主管、保洁员等。),收运服务的对接,培训宣传,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

4.实施宣传培训。工作组应当对物业管理人员、志愿者、监督员、保洁员等具体宣传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基本知识、分类收集和驳运操作规程、与居民沟通技巧等。

02

采用期

1.配置分拣设备。工作组在居民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实施定期定点投放点和垃圾房改造;管理责任人应当根据实施方案,配置符合本市分类标准和标识规范的分类收集容器和分类驳运机。

2.广泛宣传和告知。工作组组织志愿者,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和定期定点通报,实行上门宣传。宣传内容至少包括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分类方法和定期、定点投放要求,并保证宣传的有效性;设置公共公告栏和电子显示屏,公示垃圾分类相关内容;有条件的,定期开展垃圾分类专项宣传活动,将垃圾分类宣传融入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中。

3、实行值班指导。在定点实施初期(至少三个月),工作组确保各点1-2名志愿者在定点开放时间内上岗,要求志愿者做好开包检查、劝导引导工作,引导居民正确分类上岗;工作组组织监督员在小区进行巡查,督促志愿者规范引导,防止居民随意倾倒垃圾,并做好劝导;保洁人员应做好分类收集和驳运工作,并立即反馈每日分类情况。在撤桶归并定点方案实施初期,工作组协调物业增加巡查保洁频次,防止环境卫生质量恶化,对约定时间段外定点定位、投放点不当、其他区域垃圾投放不规范等情况进行了记录、反馈和公示。

4、定期分析评估。工作组应建立每1至2周的垃圾分类分析评估制度,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居住区标准》中“五有”的要求,评估推广效果,总结经验和问题,提出对策和整改建议。

5.引导平稳过渡。在定点制度实施初期,根据征求意见期居民对定点方案意见的统一程度,根据不同情况做过渡性引导:在居民宣传承诺的基础上,原地面楼前或几栋楼前设有入点的住宅小区可错设入点,错设入点比例按时间应等于或小于定点点数;原楼层有落点的住宅小区,可保留全部或部分楼层落点,通过约定承诺,引导居民分类后落楼层。对约定期限内未分类的楼层,逐步拆除桶,实行集中定点投放。

03

保养周期

1,改变值班检查机制。工作组可根据定点制推进实效,逐步减少义务值班、监督员巡查等监督手段的持续时间或频次,最终实现居民自觉定点分类投放。

2.建立长效机制。工作组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先进表彰、社区红黑榜等宣传方式,提升居民垃圾分类积极性,巩固居民定期、定点分类投放的习惯;通过绩效考核等评估方法,确保工作组所有成员及相关推广人员的责任落实。

3.定期实施后评估。工作组应定期开展自我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适当改进硬件配置和管理方式,切实提高社区垃圾分类的有效性。

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