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一所比较好的初中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东营市实验中学位于东营区辽河路126号,是一所县级市完全中学。作为1994市政府下大力气做好的八件实事之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1993下半年启动筹备工作,并下发了1994第9号公文。1994 9月1正式开学。学校同时招收“六年一贯班”(* * *招收两届,2001停止招生)和四年制初中班(四年制初中2003年停止招生,按国家规定改为三年制班)。学校原设计规模为36个班,1800名学生,初始编制为70名学生。学校下设:教务处、总务处、政教处、办公室。1998补充:教学部。由于城市发展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学校编制为248人,最高时期有3723名学生。
第二,基础设施、教师和学生
学校占地110亩,建筑面积44386平方米,总投资7000多万元。学校有78个初中班,4009名学生。教职工262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专任教师225人,高级职称53人,中级职称99人,特级教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齐鲁名师1人,省级教学能手7人,市级教学能手26人,国家级骨干教师4人,省级骨干教师65438人。
学校创办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校园已经绿化、美化、净化。学校拥有400米标准塑胶跑道(带草坪足球场)、2500人的体育看台、6个塑胶篮球场、2个排球场和一个室内体育馆。行政生活用房和校舍按省标准设计,饮用水、卫生等公共设施齐全。全体师生饮用健康的矿化水和纯净水。学校有12理、化、生物实验室,3个微机室,3个多媒体教室,2个语音室,1电教中心,4个电教阅览室,2个教职工阅览室,2个学生阅览室。教学仪器、电教设备、实验设备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学校投资近400万元建立了校园网络系统,在每个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电脑,初步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图书馆藏书3.2万册,报刊杂志376种,电教中心使用的教学群软件和视听资料6种。现在学校正在建设高标准的科技楼。
三、办学理念、特色、发展规划
办学的总体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践行“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全面实施“创特色、育名师、育优生、兴名校”战略;树立规范、质量、品牌意识;营造美好的物化环境、浓厚的文化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实施德育网络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和教师培训工程;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积极探索联合办学新途径,打造全市初中教育航母,打造“齐鲁名校”,实现“让学生成才、让教师成功、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宗旨。
学校在充分借鉴先进学校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实行了“校长负责,四线管理(教育、教学、科研、后勤),落实级系、教研组”的管理体制,管理重点向级系、教研组转移。部和教研组作为工作实施单位,实行部主任和教研组组长负责制。实行了中层干部与系联系、校级领导干部与年级联系、中层以上干部与教研组联系的制度。
在德育方面,要积极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网络体系,不断探索育人的有效途径,创新组织形式,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坚持引导、渗透、体验相结合的原则,探索实践“三三制”德育组织模式(“养成教育、关爱教育、心理教育”贯穿三条主线;“主体教育、活动教育、环境教育”协调推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将逐步实现从约束性德育到发展性德育、从单向德育到互动德育、从封闭式德育到开放式德育的转变。
在教学管理上,学校提出了以常规教学保证质量,以教育科研水平为依托的工作思路。在课程结构上,学校根据学生实际增加了20多门选修课和活动课,逐步优化了包括学科课、选修课、活动课、环境课在内的课程结构。学校努力加强教学管理,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减轻学生学业、经济和心理负担。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科研兴学”之路,建立了校内科研体系。形成了国家、省、市、高校四级项目网络,其中国家级项目1,省级项目2个,市级项目12,高校级项目201。近年来,有380多篇学术论文在各级报刊上发表或获奖。
第四,学校教育教学成果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科普示范学校、山东省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实验基地等80多个省市荣誉称号。入选全国100所特色学校,是省级标准化学校。历年来,学校中考成绩在本市同级别学校中名列前茅,两个高中实验班成绩优异。1998年5月,10年10月,在全省初中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山东教育研究》、《东营日报》、《东营教育研究》对学校工作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