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培训的体会

艺术学习体验

我常常想,能参加这样的培训学习,是领导和老师对自己之前工作的肯定和认可,大家对我寄予厚望。想着想着,我觉得有点惭愧,因为我真的积累的很少很浅。真的很珍惜这次学习交流的机会。通过学习,我开阔了眼界,让我耳目一新,我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还要坚定热爱教育的信念。只有更新观念,允许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为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才能为师生营造平等、愉快的教学民主氛围。

教学评价一直发挥着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指挥和导向作用。《美术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提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并强调“重视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和内在激励功能。”所以现在的美术课,少了老师简单化的负面评价,少了老师严厉的批评,多了对学生的赞美、欣赏和肯定,不能说是一种进步。而美术课则呈现出另一种令人担忧的“华而不实的热闹”和“零散的活动”。老师的表扬响亮而煽情,却让人觉得空洞而没有价值,就像口号式的评价词在班里此起彼伏,没有个性的廉价奖品满天飞,难免让人觉得“空洞”和“不真诚”。我们不能否认。但久而久之,这样的评价形式上浮躁,语言上单调,就像掠过水面,学生的心里就不会泛起温暖的涟漪,心里就不会萌发自信的蓓蕾。难怪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的推移,当学生被如此评价时,他们就习以为常,甚至无动于衷了。

如何改进课堂教学评价,让学生在阳光下全面发展,我做了一些尝试。下面我来说说我的经历。

第一,通过教学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传统的美术教学过于注重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对美术的个体体验,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体验到学习美术的乐趣,从而逐渐丧失自信心。学生喜欢美术课,却不敢展示自己的才华。鉴于这种现象,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自信,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有些同学天生聪明,但有些同学在学习上可能就没那么幸运了,反应似乎也比较慢。作为老师,他们不应该急躁。他们还应该在课堂上给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扬,这也会增加他们的勇气和信心。孩子是天生的表演者。他们将通过唱歌、跳舞、绘画等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他们每次表演都会成长。当他们被表扬时,他们的信心会大大增加,他们会更喜欢这个活动,表现得更好。我觉得适当的表扬是孩子促进进步的一张风帆。

在“我们社区”的课堂上,所有的孩子都开始做了。只有一个孩子看着别人,然后看着自己的蜡笔,但他没有这样做。从他的眼神可以看出他很想做但又不敢做。我去找他,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住在农村,刚搬来。我不知道怎么画社区。我怕我画不好会被同学看不起,我也不想画不是我家乡的东西。”原来是怕表现不好。看起来这孩子很不自信。所以我请他谈谈他的家乡。他谈到了家乡的房子,专属院落布置得像别墅。农闲时,村里组织大戏,人们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听着孩子的表情。我赞许地看着他。“你让你的家乡像一幅画一样美丽。老师相信你也能画得很漂亮。你想让你的家乡变成什么样,你就画什么样。我相信你能演好。”然后我看到孩子的眼神里充满了兴奋。他最后画了一个瓦房,房前安装了健身器材,老人们在健身。虽然它不是很漂亮,但他敢于这样做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画画的同学上台展示画的时候,他也勇敢地上来了。我当众表扬了他,看到了他自信的笑脸。

儿童可以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记忆,创造许多图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虽然作品中的形象不是很像,有时也不是,但象征意义非常明显,表现了儿童眼中的世界。我们应该对这种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给予及时的评价、肯定和表扬。如果老师要求孩子改正自己认为不合适的、严厉的东西,会极大地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但并不是说不改,而是要向他说明错误在哪里,如何改正才能让自己的作品更好。

正确引导孩子学习,了解孩子作品的特点,进行有益的评价,并给予适当的表扬评价,对孩子树立自信心、有效学习、大胆表达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多给孩子一点表扬,让他们更自信。

另外,在美术作业的评价上,我打破了原来的等级制度,采用了在作业上贴小牌子和评语的方式。比如评价作业的时候,我会贴一朵小花表示进步,贴一颗红星表示创新,后面是各种评语,比如你的想象力丰富,你的设计独特,你的色彩感觉很棒,遇到一些难懂的单词我会加一些拼音,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老师对待作业的认真,更有自信。

第二,注重形成性评价,提高学生艺术能力。

在课改之前,美术教学只注重对作业的评价,是对教学结果的评价。教学结果和教学过程有一定的关系,但不能简单地将教学结果等同于教学过程,因为相似的教学结果可能来自不同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细微差异会导致教学结果的巨大差异。因此,仅仅静态地评价教学结果并不能体现教学的价值。《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通过作业进行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美术能力和水平只有在美术活动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特别适合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活动评价方式:个人或小组。对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术、探究能力、认知水平、沟通表达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对于高二以上的学生,我也会让学生在作业后面写下自己的想法,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他的作业,了解他的想法和创作过程,联系这些来评价作业结果,正确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成功,提高自信心,更好地起到提高艺术能力的作用。

第三,注重个体差异,评价重在引导学生发展。

心理学表明,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对待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美术评价中,学生的作业不能用固定、僵化的标准来衡量,枯燥、冰冷的分数会浇灭学生创作的火花,折断学生想象的翅膀。由于美术不同于一般学科,学生的作业是一种情感性的创造性活动产物,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差异。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艺术的感知也不同。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承认和维护学生在艺术上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艺术,为学生的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时空环境。

我记得教过一个不喜欢在课堂上发言的学生。老师问他,但没有回答。每份作业不是空白就是潦草。我很想帮他一把,所以经常给他指导。我在这里的时候,我的作业做得更好。我一走,他就开始不再画画或者涂鸦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在笔记本上画了各种各样的恐龙,非常漂亮。我当时就想:他还是喜欢画画的,但是对艺术的其他内容兴趣不高,兴趣比较单纯。在接下来的美术课上,我给学生们展示了许多恐龙的图片。同学们赞叹了一番后,告诉他们:这是老师从动画片里给大家找的恐龙图片,我们班也有一个画恐龙的专家。然后我把他介绍给全班同学。面对全班同学,他脸红了。受到鼓励,他在黑板上画了一幅恐龙的画。这幅画震惊了学生,每个人都对他的画尖叫。当时,我看到他眼里闪烁着骄傲的光芒。课后,我单独找他谈话,告诉他,画好恐龙是不够的。美术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老师相信你会学得很好,会在美术比赛中拿个奖。在后来的教学中,我经常注意鼓励和表扬他,他也逐渐走上了美术课,更喜欢思考和动手。他甚至在区里的科幻绘画比赛中获奖。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肯定每个学生的表达方式,让每个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降低对学困生的评价标准,鼓励学习优秀的学生挖掘潜力。同时,引导学生纵向对比自己的变化,找到自己的优势,通过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四,加强自评互评,让学生逐渐成为评价的主体。

《美术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第一项是“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和评价观。在美术教学中,我改变教师是评价权威的现象,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在作业的背面写下自己对作业的评语,然后拿给讲台看,说说自己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评语。感觉他们哪里画的好,哪里还有些不足,怎么改。同时,他也请其他同学帮他出谋划策。通过自我评估,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学习。有时候会采用互相评论的方式。二年级的课《如果我是巨人》,先展示全班的作业,然后给每个学生一张小矮人的贴纸,让学生把贴纸贴在自己认为最好的作业上。然后问他们:你把贴纸贴在哪个作业上了,为什么贴在那里?还有哪些地方不够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通过在轻松的氛围中相互评价,他们可以正视自己,尊重他人,同时提高自己的鉴别、分析和表达能力。我发现加强自评互评后,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也更融洽了。学生增强了对大师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学会了宽容和理解,增强了学习艺术的信心和兴趣。

给学生一点阳光,他们就会灿烂!改革评价方式,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已经成为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搭建师生友谊的桥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教师评价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开展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评价,将艺术课堂教学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