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人民银行员工队伍建设的难点及对策
一是突破教育培训的重点和难点
1.思想道德建设
传统的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多以义务为导向,奉献为主流,缺乏权利,不能体现社会公平,收效甚微,应引以为戒
加强公民意识培养,彰显公民精神。具体措施:一是举行合格公民标准大讨论,让更多的劳动者和民众关心和参与其中,建立通用标准;二是开展成为合格公民的活动,明确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精神;三是歌颂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建立职业道德标准,引入契约精神。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业道德标准,要求所有员工签署行业道德公约。具体措施:一是在资格审查上。
增加行业道德内容,充分发挥考核制度的导向作用;二是强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行业协会和公共媒体的监督作用;第三,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定期在权威媒体进行行业公示。
道德状况,惩恶扬善。
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改变工作方法。具体措施:一是各级工会组织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对职工进行心理辅导,提高职工心理健康水平;二是组织员工接受心理咨询培训,提高自我咨询能力;第三,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作用,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馈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3.新知识、新观念的学习和培训。
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创新群众性学习活动载体,搭建员工学习平台。加强教育培训阵地建设,为劳动者学习创造条件。结合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
通过学校培训、企业培训和个人自学,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面向基层,立足班组,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
等活动,激发广大劳动者获取知识、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深入开展员工阅读自学活动,将阅读自学与员工素质教育紧密结合。
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中型企业培训机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多种现代教育培训手段,拓展教育培训的广度和深度。
3.技术技能提升
建立时代所需的职工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职工培训、技术竞赛、技能鉴定、资格认证等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格局。企业要建立规章制度,制定提高职工技能的计划;选择“首席技师”和技术负责人。
工会要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变职业资格鉴定权力过于集中的现状,赋予符合条件的企业职业资格鉴定权。企业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应当有工会参与和监督。
各级工会应当依法建立健全职工教育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培训和提高职工技能素质的网络体系,培养技能培训和优秀技能人才。
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使用纳入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职工代表视察等有效制度进行监督检查。
通过“技术协会”,员工接受各种形式和水平的技术技能培训。
遏制师徒关系的衰落(见图2),发扬传统师徒关系,赋予其时代内涵。
4.女性员工的职业发展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员工认为大多数单位重视提高女员工素质,但也有1/3的员工认为不重视或不太重视。参见图3。
进一步提高对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内容和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
提高女职工素质,大力开展“女技术能手”、“巾帼文明示范岗”、“先进女职工”等活动,促进女职工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推广上海市总工会的经验,向全体女职工提出“掌握一门学科,懂得两门学科,学会三门学科”的要求,开办女职工周末学校。
5.农民工成长成才
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组织农民工参加安全生产和职业技能培训,设立农民工生产技能专项竞赛。农民工国家职业资格等级技能培训比例不低于50%。
中华全国总工会要与中华慈善总会、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展新生代农民工成长成才教育活动,分层次、分阶段推进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学历教育。将农民工培训延伸到乡镇。
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文化权益。工会要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加快农民工享受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步伐,在各个城市建立“农民工假日影院”,开展一系列为农民工送文化、送法律、送健康的活动。
二是突破载体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1.员工技术创新的载体
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现代教育培训手段,优化员工素质教育模式,创新员工教育培训形式和载体,为员工学习新技术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组织员工进行技术竞赛,评选优秀技师。在员工中展示“五小成果”,提高员工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工人技术协会成为工人技术创新实践的有效载体。工会应加强对技术协会工作的领导,支持技术协会根据章程独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胜利油田每年组织员工进行技术竞赛,在评定技师、高级技师时,对成绩优异的选手给予1分。鹤岗新兴矿业公司制定了478条“必须做”和235条“必须禁止”,开展了员工“必须知道、必须做、必须禁止”的教育培训,进行了23次有奖问答,效果显著。
2.员工文化建设载体
过去,工会系统也使用过职工文化的概念,但它往往越来越多地指“文艺”意义上的文化,而不是广义上的文化,这可以从以下几点看出:一是往往与“节假日”有关
“节”和“文化体育活动”是联系在一起的。例如,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出了《关于广泛开展职工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职工节假日精神文化生活的通知》。二是经常加“群”。
“群众”二字强调的是草根性甚至自发性,比如“工人群众文化”的提法。三是经常以“工人文化宫”为载体,如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推进地方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改革的意见》
和发展意见》(2005 11.25)。第四,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基本上没有进行与企业文化同步的员工文化建设。第五,今天,许多人
认为企业文化包括员工文化,员工文化不是一种单独的文化。
与企业文化并列的科学员工文化的概念是由辽宁省在2007年首次提出的。2007年9月,辽宁《当代工人》杂志举办“中国当代工人文化研讨会”。
本课题组组长提出以下观点:广义的职工(工人)文化,是与企业文化并列的,在国内外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者的责任,工会系统可以也应该。
协助企业做好企业文化建设,但一定不能忘记或忽略自己的内部事务和自己的“章”——员工文化建设;只关注企业文化而忽视员工文化是极其不公平的。
各级党政要把员工文化和企业文化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开拓员工文化建设的新领域。2008年4月,包括本课题组组长在内的三人写了一篇题为《当代中国工人》的论文
《文化研究》发表在《中国工人运动》杂志上。
2009年3月,国内外首个研究和推动职工文化建设的社会团体——辽宁省职工文化建设促进会获批成立,辽宁省总工会相关领导担任会长和名誉会长。
员工文化是一种独立的文化,它与企业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员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区别在于:第一,员工文化是大多数员工遵循的基本信念和价值观。
标准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同和遵循的,具有组织特征的价值观、群体意识、工作作风和行为准则。
以及思维方式。第二,员工文化代表员工群体利益,企业文化代表企业整体利益。第三,企业文化和员工文化在一定范围和意义上是重叠的。
但是,企业文化不能完全覆盖,更不能取代员工文化。第四,企业文化强调特殊性——每个企业的文化都不一样,员工的文化强调普遍性和整体性。第五,还有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
员工文化,但不是“企业文化”。
建设先进的员工文化意义重大。一是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维护员工精神文化权益。
二是与企业文化共同发展,协调行动,构建和谐企业,实现“劳资双赢”的需要。第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广大职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繁荣的需要。
文化是劳动者素质的精髓,提高劳动者文化水平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
要建设“四位一体”的工人文化阵地(市工人文化宫、县(区)工人文化馆、企业工人书店、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改变文化宫(馆)闲置或租用状态。开辟员工电子书屋,创建员工文化网站。
设立职工文化日、文化月、文化节,打造职工文化品牌。调查显示,77%的员工赞成设立“员工文化日”、“员工文化月”、“员工文化节”,76%的员工赞成评选员工文化建设先进员工和先进集体。
将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和员工文化有机结合,博采众长,发展多元化的员工文化。
配合企业文化,共同努力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三是突破保障机制的重点和难点
1.组织领导机制
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行政重视支持、工会组织实施、各方参与配合的职工素质建设工作格局。为推广上海经验,九部委党政部门将组成职工素质工程联席会议,统筹职工素质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的常设机构设在工会,各级工会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组长。
江苏省近日调整充实了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和领导力”作为“三强”目标之首加入其中。
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工会、人力资源、教育宣传、* * *联席会议制度,管理和推动员工的精品工程建设。
2.科学领导机制
素质教育是科学的,必须坚持科学的指导。北京、广州实施了科学的素质教育工程示范体系,形成了可行性论证报告,制定了一系列运行模式和工作机制。
西南铝业公司熔铸厂编制了12岗位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全面推进标准化工作。
3.考核激励机制
制定并实施对优秀技能人才的激励措施。
提高技师、高级技师工资指导标准,建立健全有利于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
企业要深入实施员工素质教育工程,将素质教育纳入人力资源管理,将员工参加素质教育工程培训与首席员工评聘和员工岗位竞争挂钩。
胜利油田增设高技能岗位,对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分别设置首席技师、责任技师、操作能手岗位,提高了技术工人待遇,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4.资金保障机制
按照有关法规和政策,解决推进员工素质提升工程的资金问题。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足额提取相当于工资总额0.5%-2.5%的税前费用用于职工教育。
资金,而其中的60%将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培训。为保证企业及时、足额退出,企业应将此项列为厂务公开、政务公开的内容,接受职工代表和全体职工的咨询。
监督,并纳入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的内容。
逐步改变财政就业资金用于“输血”的比例过大,即用于“造血”的生活费比例过低的现状。提高社会培训经费补贴比例,允许在职职工参加社会培训。
5.宣传教育机制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宣传员工素质,形成良好氛围。各级工会组织应协助党和政府进行宣传教育。
教育员工克服漂浮心理和过度的价值取向,避免“跳蚤式”求职,注重提升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