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数学情境教学
首先,情境的创设要服务于教学,要有效。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首先要思考整个活动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还是仅仅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一时热闹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趣味性。情境的有效性体现在明确的目的和参与的整体性上。
第二,情境的创设要联系现实生活,要真实可信。
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逼真、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热情,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比如在厘米和米的单元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知识的建构,我呈现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校园里的教室有多高?围绕这个问题情境,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得到了很多方法:对比一米,看看是多少米,对比自己,是自己的几倍。用米尺量,用直尺量,用台阶量...然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选择可行的方案,进行实地测量,从而解决情境提供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也是知识建构的经历。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将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将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体验问题,增加直接体验,既有利于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理解数学问题,又有利于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学生观察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创设情境要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和探究。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因此有效的教学情境强调学生的个体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个体地位和作用,使教学更加有效。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我希望我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但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受年龄和知识经验的限制,不可能自发探索。如果没有老师提供的情境、材料甚至目标,学生的探索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他们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第四,情境的创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而有针对性。
第一,情境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不同的年级而变化。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色彩、声音、动作都很吸引人,所以要多创造一些表现生动、内容生动、形式丰富的情境,如编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猜灯谜、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需要创造更多的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固有的、隐藏的美吸引学生,并试图从他们内心的成功体验中让他们对情境感到满意,从而成为下一步学习的动力。第二,创设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研究表明,认知兴趣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密切相关。因此,课堂教学应由易到难,由简到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熟悉教材,掌握知识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第二,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
五、情境的创设应根据教学内容而适度。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越多越好。一节课创设几个甚至更多的情境,学生一会儿忙这忙那,关注的是活动本身,而不是学习的内容,效果可想而知。创设情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探索新知的学习中来。所以我觉得在教材中是创设情境还是使用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