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展幼师培训有什么看法?

1.完善优质资源准入机制。

一方面,要重视培训课程建设,规范教师培训机构的准人事机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和评价机制,做好选课、培训、奖励和创新工作。

2.完善教师教育的管理职能。

实现教师身份统一认证,加强市区、区县之间的平台对接和与第三方平台的数据交换,初步实现异构教师培训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利用大数据分析服务,探索分析教师培训行为和能力提升的轨迹,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构建在线学习平台

建立集学习、评估、展示、反馈、管理于一体的系统化教师学习平台。逐步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程推送、资源共享、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跟踪等服务。逐步实现“人人都能学、无时不学、处处学”,提高学习的便利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基于标准化的内涵发展

4.制定一系列教师教育标准。

制定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和开发指南,指导各级各类学科的课程开发和建设。完善培训学分管理办法,探索教师培训选课制度。制定教师教育培训机构资质认定办法、社会第三方教师培训资源和课程资质条件。

5.启动优秀教师培训课程建设。

建设一批能够满足教师需求的针对性、引领性、前沿性的精品课程。通过协作创新,逐步探索示范精品课程的孵化模式和培育机制。

6.加强教师培训机构的功能建设。

通过校长联席会议进一步加强市区之间的联动机制,与高校、教育研究机构、社会各类优质机构形成战略合作联盟,加强教师培训机构的功能建设。

7.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内涵建设。

* * *教育将建在城区,每10所学校中至少有1所市级或区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完善机制,优化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机制,加强校际间信息交流,利用信息技术跨时空共享经验、辐射成果。

满足需求的立体化培训体系

8.构建分层次、分层次、分类分工的教师培训体系。

根据教师的特点和需求,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增强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导、支持、促进和优化功能。完善学分管理,原则上城市学校比例为:10%-20%,30%-40%,40%-50%。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和学校的比例分别为:17%和83%。

9.完善各级各类教师发展平台。

建立规范的见习教师入职初期培训制度,举办见习教师教学实践大赛,发展成长阶段骨干教师队伍,出国留学,爱岗敬业教学技能大赛,走向成熟。

期间将完成一体化网络课程建设和名师名校长培训工程,在市级层面展示高端教师“名师上讲台”和“优秀校长试点计划”,提升和完善职业教育。

教师岗位成长的体制与机制。

10.完善农村教师培训机制

以学校联合体为单位,送教师上门,提高乡村教师的课程实施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县要抓好乡村教师培训网上工作坊建设;市级机构展“中青年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提升”、“课程实施能力提升”等乡村教师专项培训。

11.加强教师培训者的建设。

市级机构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提高教师培训者组织实施培训的能力和水平,试行教师培训网上工作坊制度,培养一批教师培训网上学习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同时,各区县建立了规范的兼职培训员管理制度,选派中小学高水平专家和优秀教师担任兼职教师。

12.探索教师自主学习选择机制。

优化以教师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模式。

13.形成研究与培训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机制。

全面推进教材、教法、研一体化网络课程建设,建设不少于200门覆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师培训课程。建立由一个区县牵头、各区县参与、市与区县合作的课程开发机制,探索建设其他领域教师培训网络课程。

14.加强网络培训社区建设

充分发挥区县自主权,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区县现有网络平台和资源。同时,在市级机构的统筹下,加强区县之间的研讨交流,逐步打通区县之间的平台,最终实现优质资源的享受。

15.改进和完善校本研修机制。

各区县加强对校本研修的管理和指导。城市合作,加强沟通,提供更多展示平台,促进成果输出和辐射。学校要立足学校和教师面临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供研究能力,形成教师教学实践、教育研究学习和继续学习有机结合的模式。

16.构建学习与信息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培训体系。

全面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形成培训、评价、应用、研究一体化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