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教研的总结与思考
小学校本教研的总结与反思——在学校教导处和教研中心的指导下,我们备课组全体成员在完成各自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听取英语专家报告,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撰写教学反思和教育教学论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第一,积极参加校本研修活动,认真写心得体会。
1.认真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取得丰硕的教育科研成果。
我们备课组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老师们取长补短,初步形成了我们备课组“写作课”和“阅读课”的模式,备课组的每一位老师都从中受益。其中,3篇教师论文获奖,2篇教师论文在报刊上发表,2名教师指导的学生在全市中学生英语模仿秀比赛中获奖,2名导师获得优秀导师奖。
2.积极参与讲座和评估。
这学期,我们备课组全体老师积极听课,进行集体讨论,总结优势,发现不足,逐步提高;让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成熟,为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注入更多的活力。
3.及时反思和总结教学。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反思自己备课时遇到了哪些困难,有没有调整教材,为什么;反思课堂上是否出现意外问题,你是如何处理的;反思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满意度或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和积累,我丰富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学期我们举办了骨干教师示范课,外出学习老师的报告和示范课活动,老师写教学反思,老师写讲课心得,及时整理资料交给学校教研中心。
第二,继续学习,全面提升备课团队的教研能力。
1.自主学习
我们备课组的老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业余时间看一些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还有一些著名教育家写的专著。如:对教师的建议,校本研究的方面,教师如何评价学生,以及有效的备课,上课和课堂评价。这些书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震撼,让我们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下定决心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2.积极参加外面的学习活动。
这学期我们备课组出去听了一些公开课,有老师观摩了临沂举办的省优质课,在备课组做了报告。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明白了要把舞台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做“小老师”。我们要培养的学生,既要有国际视野,又要有本土情怀。他们应该知识渊博,有外语专长。能够学贯中西,兼容并蓄;有远大志向和务实精神;能够保护自己,善待他人。培养这样的学生,要把舞台还给学生,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展示自己。
作为老师,不学习不上进,能力就会退步。“教”就是边教边学,“学”就是边学边学。教育是事业,不是职业。信仰是对价值观的不懈追求,学习是一种信仰。作为老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充实自己。
三。未来措施
在今后的校本教研中,我们将积极收集反馈,开展听评活动,开展项目研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次成功的体验,开阔学生的视野,多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或英语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有用的教材。
总之,通过本学期的校本研修活动,我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困惑。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小学校本教研的总结与反思2月xx日,一场“有效落实教学目标”的校本教研活动向全市各小学呈现。整个活动分五步进行:校准-校准-试校准-校准-评价。这种学科教研将教师的关注点聚焦在“教学目标是否有效”上,将课堂观察的重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将关注点从教学活动转移到学习状态上,从关注教育过程转移到关注课堂情境上。这次活动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启发。
一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实现“教学”的提升
活动中心抓住了“教学目标”这一导向要素。在教学前,我们的教研团队根据前测结果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微调和确立,使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过程性,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中,老师是以目标为导向的,定义课堂上要教什么。课后,团队教师进行后测,评估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这种校本教研从“着眼于怎么教”转变为“着眼于教什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第二,紧扣“教学目标”这一核心要素,对“研究”进行了改进。
我们团队对教学目标进行了观察,并在课后对学生进行了后测,让“教”的有效性立刻凸显出来。因此,我们教学和研究的重心自然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因此,基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对教师的“教”进行分析和反思,将为教师改进教学行为提供依据。这样,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是非常有效的
第三,强化“教学目标”这一核心要素,明确“做”的方向
本次教研活动实现了课堂转型,即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组织教学。以第一节“校准”为例。在标定之前,教研团队已经相互配合,进行了教材分析和前测分析,初步定下了目标。根据前测分析的结果,我们团队进入了第二个环节——“调整标准”,设定了更贴近学习情境的教学目标,确定了“怎么教”,即明确了教师“行为”的方向,使教师的教学有了更明确的教学方向。
第四,注重“教学目标”的隐性,拓展“学”的内涵
从课堂观察来看,教学目标也有其隐含性。在吉昌学拍摄的过程中,X老师巧妙地用《说文解字》诠释了“昌”下“悦”的含义——亲切的话,亲切的话,然后在课堂上插入了一段古文,让我们感受到课堂上充满了文艺的中国味。如果学生经常受到这类文学的影响,他们的文学素养一定会得到提高。这一目标的达成不会在短时间内显现,但它丰富了课堂的内涵,对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学校本教研的总结与反思在三个学期的时间里,我校坚持以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过程中应处理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将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在要求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强调教师群众教研的作用。为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研讨,学校本学期组织了10公教等系列教研活动。在分管校长的督促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校本教研工作以多种方式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开展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研究的兴趣,增强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最终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把课堂作为教研的主阵地,让教师得到充分的锻炼,享受展示。这学期要求每位老师都要做好每一节课,做到备课深入,上课扎实,教学生动,方法新颖,活动勤,考核平,指导细,减负提质。要把“十字”方针作为我校强化教学中心的意识,走质量内涵发展之路。期末考试时发现,大部分老师都能认真按照学期初的计划做好每一项工作,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也有部分老师工作不尽如人意,走过场。
2.公开课教学活动丰富了校本教研资料。本学期拟要求12名青年教师定期公开授课。但由于学校忙于迎接省检的工作,这项工作并没有进行到底。这学期我居然听了10青年教师的公开课和两位老师的讲座。通过教学老师的课堂演示,我们惊喜地发现,xxx、xxx等年轻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组织和教材控制潜力好,谦虚好学,乐于奉献。应该说,他们每一次上课,都是一种学习和享受,是一种观念的刷新。可惜我们大部分老师一次次放过这个学习机会。
3.根据县教研室的工作安排,我们举行了高三学生数学日记和作文的评选推荐活动。数学日记,一个学生,作文的写作是我们学校的“软肋”。只有朱根荣老师坚持每学期指导学生。为了完成县教研室布置的任务,数学中心教研组组长朱根荣老师带领数学资深教师齐心协力,高质量地完成了教研室布置的任务。
4.现场比赛的教学设计提高了教师对教材的加工潜力。本学期有13名教师参加了教学设计领域竞赛。通过竞赛,教师们认识到教学设计是教案的最高形式,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最佳文本材料。虽然教师的教学设计质量参差不齐,但他们对教学设计的认可和追求卓越的态度都值得称赞和敬佩。为鼓励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用心撰写教学设计,根据质量等级给所有参与者颁发了获奖证书。
5.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实施记录不全面、不规范。在期末例行检查中,发现很多教师没有全面填写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实施记录,如两个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实施案例,有的教师只写了一个,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实施总结没有写,后面的自评记录没有登记。不规范的地方很多。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案例被写成普通教案,村里有的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上写笔记,有的甚至抄“六一”相声材料。其他项目的信息也不理想。今后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和引导。
6.重视教学反思,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教学反思是教师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工作,整理教学效果和反馈信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现教学中的成败和不足的重要过程。撰写教学反思往往是教师提高自身水平、促进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非常重视这一环节,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做好教学反思记录。但是,真正重视它,认真反思它的老师,也就那么几个。这方面今后要加强。
7.加强校本研究,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根据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以及目前的业务情况,我校应充分利用培训资源,特别是农村设施,加强校本研究,多渠道开展教师校本培训,拓宽教师知识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每学期学校都要把教师的校本研修情况放入档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实施记录》,必须促进教师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
我校在校本教研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但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创新模式,使我们的教研工作形成自己的特色,走出一条适合本校的校本教研之路。
小学校本教研的总结与反思。实施课程改革是教师面临的新挑战。课程改革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师是具体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和方法。个人从以下几个方面体会。
一,深入学习新教材,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基本理念是突出普遍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为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这首先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不仅仅是做知识上的权威,不是把书本上的原始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要充当导师、合作者、助手的角色,和学生一起体验知识探索的过程。教师只要观念转变,就能摆脱旧的束缚,走上创新之路。相反,如果教师的观念没有改变,即使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仍然会“穿新鞋走老路”。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把握新教材,在课程教学中贯穿课改的理念要求。
第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重建师生的课堂生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正确理解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经成为我们的知识。关键是课堂教学可以像过去一样,不考虑孩子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应该带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的学习模式。
正确理解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不是新课标和教材课改能到位的。关键环节还在于老师如何使用教材。
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出现,以管理者的身份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不容冒犯和质疑。有了这种意识,老师就不可能公平对待学生,真诚倾听他们的观点和意见,尊重他们的质疑和创新。在教师的角色意识下,学生只能被动地做知识的接受者、储存者和反复训练者。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互动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流意味着每个人的参与和平等对话,教师会有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者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让位于师生之间的互教互学,形成师生之间真正的“学合一”;教学不仅是忠实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开发和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实施将成为一个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课堂开放后,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强了。加强教师的目标意识,把课堂教学的教育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要强化创新意识,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合作意识,教师应走下“讲坛”,走进学生中间,与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调控能力要加强,而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是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研究课堂调控的艺术。因为对新课改了解的还不够,所以只能说一些粗浅的看法,以后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