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2010政府工作报告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实施“科学发展、加快赶超”战略,坚持产业引领、基础先行、项目带动、协调发展,以学习、对接、融合、服务为发展路径。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工作目标13%,力争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13.8%和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工作目标4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每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34以下,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
为此,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转变发展方式。
扩大工业经济总量。继续开展“工业企业服务年”活动,加强重点骨干企业运行监测,保障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稳定和提高产能。加强对新建成投产企业的后续服务,争取尽快实现投产。加强在建项目推进,争取早竣工早投产。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重点扶持市场前景好、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力争新增工业企业100户,确保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围绕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抓好吕林燕涟钢产品结构调整和薄板深加工,力争完成工业技改投资6543.8+06亿元以上。抓紧实施十大产业集群规划,着力打造钢铁产品及深加工500亿产业集群、煤炭深加工6543.8+00亿产业集群、有色冶炼及深加工、机械制造及铸造、建材、农机4个50亿产业集群、煤机、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工业陶瓷4个6543.8+00亿产业集群。
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技支撑,重点培育和发展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按照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资源综合利用业、清洁产品制造业和环境服务业。积极承接沿海和省内产业转移,发展壮大服装、制鞋、皮革、食品、医药等终端消费品产业。
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标准厂房建设,确保全市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做好园区发展规划,强化功能定位,坚持园区特色,加快产业集聚。进一步落实促进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破解瓶颈,理顺体制,优化环境,强化考核,突出招商引资,积极对接央企和承接产业转移,推进项目建设,发展壮大园区经济,确保娄底经开区工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县市区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继续开展“科技创新年”活动,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建立建材、煤机、农机、工业陶瓷等1个省级技术中心,加快建立锑制品、工业陶瓷两个国家级检测中心,组建钢铁、有色冶炼两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申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推进“质量兴企、品牌强市”,支持湖南宜化等企业创建中国名牌产品。重点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薄板深加工产业园,争取娄底经开区进入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行列,冷水江、涟源、双峰工业园进入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行列。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引进低碳技术,培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连刚、乌江集团两家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为重点,重点推进冷刚、湖南宜化、邢珊锑业、海螺等县市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推进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加快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年内启用市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中心,严格监管各类企业脱硫设施正常运行。加强节能、工程节能、结构节能和淘汰落后产能的管理。有序开采矿产资源。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进一步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加强资水、涟水、孙水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圆满完成城市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任务,重点抓好村庄周边(水边、路边、房前)绿化和退耕还林,全面推进城乡绿化,努力建设美好家园。
(二)有效推进项目建设,提升投资作用。
加强项目开发,争取和储备。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突出长株潭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电力机车、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物流等产业对接,精心谋划一批战略性、基础性项目,发展重大产业项目50个以上,确保项目库更新率达到20%以上。重点抓好安张衡铁路娄底段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发展规划,湘中物流园、娄底民用支线机场、新化核电站等重大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全力做好赛海水库、娄底水土保持工程、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娄底项目区等项目前期工作, 全市分散的煤炭棚户区搬迁避让工程、冷钢节能降耗改造、湖南煤炭储备物流中心。
搞好项目建设。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以上,争取430亿元,重点抓好105重大建设项目。
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90多亿元,力争6543.8+00亿元。做好沪昆客运专线娄底段建设、娄邵铁路扩能改造、安邵高速、娄新高速、新罗高速、娄宜高速、娄衡高速、娄长高速、干线公路改造、冷水江东站、农村公路、天然气管道、成品油管道及配套油库、加油站建设。
工业项目已完成投资6543.8+08亿元,力争完成200亿元。重点抓好涟源钢铁、吕林燕安赛乐汽车板电工钢、300万吨冷钢65438+20万吨焦炭、金华车辆、涟源机械公司轧辊生产线、农友机械、金丰机械、中兴液压、三星锻造、红帆铝业、中原新材、红太阳电力新材料、华新水泥、涟源国业、湖南宜化60万吨尿素等产品结构调整和薄板深加工。湖南安石集团CDQ余热发电技改、双峰凯蒂生物质发电、双峰台资鞋园成品鞋生产线、华润煤业、桑子大岳煤矿、桥头河煤矿复采、新华工业陶瓷、双峰定远机械技改扩建、新华铁合金工业技改升级、汇源焦化煤气综合利用等项目。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超过25亿元。在中心城区,抓好S209线城区段改造、吉星路路网改扩建、甘贵路路网、沪昆高速连接线、红帆铝业天然气供应项目、竹山公园、边兴公园、第二污水处理厂、第二水厂等项目,带动县市基础设施建设。
农林水利工程投资6543.8+04亿元以上。抓好粮食增产、油茶高产基地生产、中药材开发、黑猪黑牛产业化、小I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退耕还林、城市防洪工程、白马、大梅山灌区配套及节水改造、饮用水源保护、农村安全饮水、大中型水库移民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
社会事业等项目投资达到65438亿元以上。抓好市体育中心、市有线数字电视、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娄底技师学院(筹建)、娄底卫生学校(升格为专科)基础设施建设,新华、双峰、冷水江人民医院整体搬迁。
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0多亿元。
城镇以下固定资产投资60多亿元。
努力拓宽项目融资渠道。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资金25亿元以上,争取全市银行机构新增贷款6543.8+00亿元以上,确保中小企业和“三农”贷款增长25%以上。年内,娄星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新化设立1村镇银行,冷水江、新化、双峰分别设立1小额贷款公司,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使我市成为全省首个“金融生态示范市”。扩大省级上市企业储备库资源,重点推进娄底红太阳新材料、三泰轧辊上市。加快投融资平台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市城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力争实现融资总额超过6543.8+0.8亿元。
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深入分析“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新背景、新形势,立足我市发展定位,整合服务长株潭,集中民智,加强研究,更高起点科学规划未来,加快我市“三基地一中心一枢纽”(新能源和原材料基地、特色装备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基地、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建设。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三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规模化,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遏制耕地抛荒,改造中低产田,确保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0万亩,总产量654.38+0.65万吨以上。做好粮食收储工作,确保粮食安全。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推进土地依法有序流转,继续培育种养大户,抓好养殖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重点扶持一批实力强、势头好的龙头企业,确保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20%以上。加快组建畜牧业、米业、特色水果、蔬菜、永丰酱业和林业等产业集团,力争年内创建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逐步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动植物病虫害防控,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面向“三农”的气象水文服务水平,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60万千瓦以上。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全面搞活农村经济。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积极实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培训农民26万多人,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165438+万人,增加了农民工资性收入。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和在家乡创业,支持农民创业增收。加大扶贫和水库开发力度,加强对库区移民的扶持。
加快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领导办、帮扶部门、干部驻村”工作机制,继续抓好78个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重点建设6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片),加大财政投入和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加强农村住宅建设规划管理,增强新农村建设整体实效。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水利的决定,全面完成列入国家计划的17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各项水利建设任务。加强农村道路、能源、水毁工程修复和物流、通信等设施建设,加快新化、涟源农村电网改造。加快推进农村清洁工程省级示范村建设,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着力改善村容村貌,逐步实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的目标。
(四)努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增强区域经济承载能力。
积极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围绕建设“新型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和谐文明城市”的目标,切实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带动力、辐射力和竞争力。完善城市规划,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执行规划。加快环路和干道改扩建,完善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客运、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力争三年内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饮用水水质问题,基本实现城市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启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强化城市管理,加强基层社区建设和基础工作,大力实施“净化、有序、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加快县城、城市和小城镇的扩容提质。推进冷水江市东扩和涟源市东扩,加快双峰北新区、沿江风光带和新华环城西路、北塔综合区等重点项目建设。以重点镇和示范镇为突破口,加强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发挥小城镇连接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的功能。探索放宽城镇户籍限制,创造条件促进农业人口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充分发挥城镇化在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中的积极作用。
(5)有效促进城乡消费,培育壮大第三产业。
努力促进消费。继续推进“千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和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继续实施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和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扩大城乡消费。加快生活服务业升级,积极引导和培育汽车、文化、健康医疗、餐饮等消费热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保险证券、信息咨询、会计法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和使用,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进一步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加快旅游业发展。巩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果,改造旅游干道,进一步完善等级景区服务支撑体系,促进景区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工业旅游协调发展,实现旅游接待人数突破7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30%以上,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我市战略性支柱产业。积极推进曾国藩故里、熊山、梅江、龙山等景区的统一开发,以及水富旅游示范区、神仙村景区的整体招商,实现景区建设的大跨越。举办娄底(长沙)旅游文化宣传月、湖南大梅山文化旅游经济圈高峰论坛等活动。加强旅游资源保护,落实《湖南省紫鹊界梯田眉山龙宫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支持新化创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六)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搞好“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加快编制《娄底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娄底市“两型”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水富示范区总体规划》、《水富示范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狠抓工业项目前期工作,跟进“两型”工业项目建设。建立健全资源产权制度,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创新资源开发管理机制,促进体制机制对接。积极开展“两型”示范活动。
积极扩大招商引资。办好第三届中国中南建材家居博览会和首届楼商大会,积极参与上海世博会、湘台经贸洽谈会等重大招商引资和贸易活动,争取机械装备制造、新能源原材料、生态休闲旅游、环境保护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我市。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强化目标管理,完善奖惩机制,形成招商引资合力,注重招商引资实效,确保内联投资6543.8+00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6543.8+050亿美元以上。扎实做好外事侨务工作,充分发挥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作用,积极招商引资、引智引智。加强项目履约调度和跟踪,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加快娄底铁路口岸建设,改善外贸基础条件,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
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稳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做好第二轮农村土地延伸后续完善工作。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抓好娄星区、冷水江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和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改革,探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建立国有资产预算制度,加强企业改制后的社会管理,加快市属国有企业和省属企业改制。完成市、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积极推进“直管县”财政改革,落实财政、投融资、价格等各项改革政策措施。完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巩固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成果。
(七)继续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各类服务业加快发展,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和求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2.9万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6万人,继续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切实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着力加强民生保障。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政策,逐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整体生活水平。做好失地农民保障工作。推进娄星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参保率达到80%以上,积极争取扩大试点覆盖面,努力保障农村老年居民基本生活。推进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新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5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登记人数63万人以上。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增8000套廉租房和2500套租赁补贴,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和棚户区改造。为老百姓办实事,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着力加强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进一步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改革,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快基础教育设施建设,三年内解决城区阅读困难问题。逐步完善和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支持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迎接教育部合格学校评估验收,支持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潇湘职业学院发展,进一步加强娄底卫生学校、娄底技师学院的升格准备。推进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加快社区卫生和农村卫生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以上。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做好红十字工作。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全面推进文化强市战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农村书屋、乡镇文化站和社区文化建设,加大网吧整治力度,继续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和新闻出版,不断完善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积极申办湖南省12运动会。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完善管理机制,提供优质服务,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公众食品药品使用安全。继续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活动,搞好民兵预备役,密切军民关系。加强人防工作,发展老龄事业,重视革命老区工作,认真组织实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面启动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做好民族、宗教、地震、台湾、档案和保密工作,重视和支持工会、* *共青团、妇联工作,大力发展妇女儿童事业。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创新信访维稳机制,开展“信访基础年”活动,强化信访责任,对重大信访事项跟踪督办,限期办结,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建设信访接待中心。强化安全发展理念,推进“平安乡镇”、“平安县市”创建,加快科技兴煤步伐,加强瓦斯治理基础工作,提高煤矿开采机械化水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落实治安措施,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继续深化道路交通、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消防等重点行业安全专项整治,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夯实治安巡逻、电子监控、社区和农村警务等防控基础,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增强控制违法犯罪源头的能力。重点打击暴力恐怖、涉黑涉恶、黄、赌、毒、抢,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