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安股票培训

上周参加公司培训,有幸听了改革开放百名先锋、深交所创始人俞国刚先生的讲座。我深有感触,与你分享。

余老的经历具有传奇色彩,也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艰辛历程。最传奇的自然是他参与创建深交所的历史。故事从一个日本老人开始,冈崎嘉平太。

日本驻华外交官冈崎嘉平太原因反对日本侵华而遭到迫害。战后他投身商界,始终致力于中日友好,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一生访问中国65438000多次,周总理亲自接待了39次,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76周总理去世时,冈崎先生非常悲痛,决心为中国做点实事,作为对周总理的纪念。

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冈崎嘉平太联系了时任中国人大副委员长的廖承志,表示自己出资。中国派了两个人去日本学习证券知识。应该说冈崎先生是很有眼光的。他清楚地看到,中国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发展资本市场。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十年浩劫刚刚结束,人们的思想还很保守,资本市场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的东西。谁敢计划这个?所以廖承志几次婉拒了冈崎先生的好意。

但是冈崎嘉平太很固执,对廖承志说:能不能拿到资本市场是你的事,教不教是我的事。找两个人学怎么了?看到老人着急了,* * *团中央从全国各地挑选了两个年轻人去日本学习证券知识,是1982。

第一轮选拔在北京、天津和上海,标准是精通日语和金融证券知识。没想到,三个直辖市,一个都没考上。于是共青团中央在广东进行了第二轮选拔。余国刚当时在深圳爱华电子公司上班。因为他懂日语,所以被选中参加考试。结果他接连通过了日语笔试、口试和金融证券知识测试,成为两年来中国选拔的两个人才之一。

从这次的赴日留学生选拔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才匮乏。十年浩劫,让中国整整一代专业人士。要说这两个条件:精通日语和金融证券知识,在今天的中国可能不多,但人数绝对在数万。但在80年代初,诺大的中国很难找到两个人。

中国的年轻人去日本学习证券,当时在日本引起了很大的关注。《朝日新闻》想采访余国刚,余国刚去大使馆请示:如果记者问薛城回国后会怎么用,怎么回答?答案是,我们不能说回去没用,人家要批评我们浪费公款;你不能说回去有用。毕竟是资本主义。最后,余国刚是这样回答记者的:中国有句古话,学不会白学。《朝日新闻》刊登的标题是“在资本主义中心学习证券知识的中国人理论出众,但回国后能派上用场吗?”

40年后的今天,中国a股市值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回顾改革开放之初,是否发行股票还是禁区,让人感慨万千。

言归正传,余国刚学成回国,但在当时的政策环境下确实派不上用场,还是回到了爱华电子公司工作。然而,改革开放进展迅速。1988,深圳发行中国大陆第一股——深发展。那时候还没有证券交易所,不过是在柜台上交易。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李浩决定成立深圳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余国刚自然成为筹备组的专家组长。他带领团队翻译了200多万字的英文资料,起草了30多万字的《深圳证券交易所筹备资料汇编》,为交易所开业做了准备。后来上交所也是在这个编制的基础上准备的。

1990,一切准备就绪,余国刚去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司申请开通业务,得到的答复是不行——开通一个资本市场在那之前还是太敏感了。最终,市委书记李浩做了最后的决定。深交所1990 12 1正式开市,上交所18天后开市。事实上,两家证券交易所都是没有出生证的,中国人民银行在1991正式批准,但上层仍有争议。

余国刚的思想很前卫。深交所刚成立不久,他就用当时全球证券业最先进的思想进行规划,短短三年就实现了四化:交易电脑化、交割无纸化、卫星通讯、无大堂操作。深交所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四化”的证券交易所,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预留了充足的空间。

以上是余国刚先生参与成立深交所的故事。老人的生活很精彩。现在的年轻人要复制他的成功并不容易。毕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但在讲座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老人的几个特点,这是他成功的真正基础,也是大家可以学习的东西。

一个是勤奋好学。怎么能从全国各地选两个人呢?日语很好理解,因为余国刚毕业于Xi安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但是他从哪里学来的金融证券知识呢?当时招聘人员也问过他这个问题。余国刚说,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学习,什么都学,什么书都读。他下班后从图书馆借了金融证券方面的教材,认真自学。没想到这次能派上用场。这位老先生在讲座中告诉我们,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大家都知道这一点,但他很少错过。听老人用自己的经历说话,真的很有说服力。这位老人仍然保持着学习的热情。他说,他在66岁时学会了游泳,最近还学会了拉俄罗斯手风琴。

二是开拓创新。在三年内将一家新生的交易所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交易所,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然而,讲座中的另一件事更令人感动。虽然俞老先生是日语专业毕业的,但实际上他在1964上大学的时候,Xi外国语大学并没有日语专业。当时全国都在学俄语。但中苏关系迅速恶化,大家开始转用其他语言。余国刚眼光独到,决心学日语(他没说原因,但我相信肯定有考虑)。

但当时没有日语专业,校长也很开明,说只要能找到老师,动员几个学生一起学,就给一个专业。余国刚跑遍了Xi安的大学,最后在Xi安公路学院找到了一个日语老师,并说服了几个同学。就这样,他帮助学校自己开设了一个专业。在大学里转专业是很有勇气的。他甚至提议设立一个新的专业。这种敢想敢干的精神不就是“拓荒牛”吗?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正是因为有成千上万像余国刚这样敢想敢做的人来到深圳谋生,才成就了经济特区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

第三是要勇敢。老先生教给年轻人八个字:爱国、勤奋、博学、创新。第一个是爱国主义。他有一句名言:不要做大官,要做大事。从全国的角度去做事,比如深交所成立的时候,社会和资本的姓资争议很大,涉及到路线问题。也许我们应该把余生都投入进去。如果从个人风险和收益的角度来看,不做是最安全的,但从国家角度来看,必须做。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历史关头,余老先生挺身而出。

基辛格曾经说过:中国总是被他们当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余国刚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经验不可复制,但他的精神可以也应该为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