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完整知识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由各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儿身上。
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部出现皮疹或疱疹。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有些重症患儿容易死亡。
儿童和成人感染后不会生病,但他们可以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 (Echo71)和一些血清型的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EV71感染引起的重症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容易引起暴发或流行。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尤其是夏秋季。
发病初期,有发热、咳嗽、流鼻涕、流口水,像上呼吸道感染。有些孩子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之后手脚的手指、脚趾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水泡,水泡周围有红肿。水泡内液体清澈,水泡长轴与皮纹一致。
然后水泡中心下垂,变黄,变干,脱落(脱屑)。此外,脚趾上还有散在的坚硬的红色丘疹或疱疹。
同时口腔内有散在的水疱,如唇、舌、口腔黏膜、牙龈等,但口腔内的水疱迅速破裂形成灰斑或灰膜,周围有红晕,灰膜下可见点状或片状的烂面。手足口病由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源为疱疹液、咽喉分泌物、被粪便污染的手、玩具和用具。
其潜伏期为3-8天。目前该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但可采取以下措施缓解:1,服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病毒灵等。
2、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二次感染。3、因口腔糜烂,孩子进食困难时,可给予易消化的流质食物,饭后漱口。
4、局部可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进烂面早日愈合。5.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2,可以口服。
6、如果伴有发热,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一般这种病1-2周就能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但不是终身免疫,就是以后会感染。
在预防方面,注意在夏季该病流行时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平日教育孩子养成7a 686964616fe 4893 e5b 19e 313323865333的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玩具和餐具要定期消毒。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
如果疾病在托儿所或幼儿园流行,应将儿童与健康儿童隔离,并用消毒剂对玩具进行消毒。健康儿童可口服板蓝根颗粒预防。
2.如何诊断手足口病
但是和疱疹性喉炎一样,手足口病的口腔溃疡也可以出现在口腔前后。
与疱疹性咽喉炎不同的是,手足口病也可产生手和脚上的丘疹,并伴有小水疱,尤其是手和脚的末端(图3和图4)。皮疹多的时候可以出现在手肘、膝盖、上臂、大腿,甚至全身(图5):膝盖上)。
水疱可以很小,诊断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皮疹中是否有小水疱。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小水泡破了以后会留下小痂,看起来像是痘痘或者虫咬,所以不能说没看到水泡,所以不认为是手足口病。
怀疑手足口病时,要注意臀部是否有皮疹(图6)。手足口病臀部出疹的概率很大,但由于没有特别观察,往往被忽视。这里的皮疹也是手足口病诊断的重要参考。
水痘是一种常见的感染,也会引起水泡,鉴别判断非常简单。水痘的皮疹多见于躯干(图7),与手足口病水疱集中在手脚末端的现象正好相反。
另外,水痘的皮疹大多是痒,而手足口病的皮疹大多没有剧烈的感觉,偶尔会有轻微的疼痛或瘙痒。水痘的皮疹可以从头顶到脚底,包括口腔都有水疱(图8)。
3.谁有手足口病的常识?
手足口病常通过患病儿童的玩具、餐具、生活用品传播,在学校、幼儿园也容易小范围传播。因此,学校和幼儿园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单位,最好每天派人进行晨检。晨检和报告的具体要求按照当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执行。晨检包括看孩子有没有发烧,口腔黏膜,手,脚,屁股,有没有疱疹等手足口病的症状。
(资料)同时,学校、幼儿园要做好预防性消毒措施:每天勤开窗通风;如果房间里没有小孩,可以用紫外线消毒半个小时以上。儿童玩具也要每天消毒;毛巾要专人使用,每天清洗消毒一次,洗后晾干;被子、床垫每周要晒一次太阳,每次4小时以上,并且是自用的;被套、枕套、枕巾每周洗一次;餐巾纸每餐都要消毒。马桶要随时洗干净。门把手、楼梯扶手、床栏、桌椅、台面、水龙头都要每天消毒。餐具、饮具和直接盛放食品的容器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
如发现学生有发热、口腔黏膜、手足臀部疱疹等手足口病症状,应及时通知家长带其到医院检查。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或者确诊患者,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实施隔离治疗。
校医和保健老师要做好医务室的门诊日志、传染病报告等传染病管理工作。如发现同类病例明显增多,应立即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而且专家提醒,平时多洗手可以有效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所以,从外面回家后,要及时正确洗手。
4.预防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手足口病(HFMD)是由柯萨奇病毒A16感染引起的一种流行性皮肤黏膜病,是一种主要侵犯手脚皮肤和口腔黏膜的疱疹性疾病。这种疾病常见于儿童,尤其是4岁以下的婴儿。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春秋季多见。此外,该病传染性强,唾液飞沫中的病毒可悬浮在空气中,通过呼吸道吸入在人群中传播;因此,手足口病在易发季节,幼儿园或小学经常可见。手足口病通常有2-5天的潜伏期。发病初期,一般症状较轻,可出现低热、嗜睡、头痛、咳嗽、流鼻涕、食欲不佳等症状。之后颊、牙龈、硬腭、舌、唇、咽粘膜出现疼痛性水疱,周围有潮红。水疱会相互融合并迅速破裂,形成白色溃疡表面和浅表溃疡。因为溃疡疼痛,影响了孩子哺乳或进食,唾液增多。皮损与口腔皮损常同时或先后发生,散在或密集分布于手掌、足底、臀部,呈斑疹或丘疹,斑疹周围发红,无明显压痛,中央有一个黄白色椭圆形小水疱,大如米粒或豌豆,孤立不融合,水疱壁厚而紧张,一般数日后干燥结痂。1-2周后可治愈该病。有些孩子可能会同时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本病的诊断相对容易,但要与疱疹性咽颊炎、疱疹性口炎、多形红斑等其他疱疹性疾病相鉴别。治疗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首先,保持口腔卫生,饭后用淡盐水漱口,防止二次感觉;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等口服抗病毒药物;继发感染者可服用抗生素。同时,对患者进行适当隔离,暂时不要去学校、幼儿园,以减少该病流行的可能性。
5.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图片
手足口病一般起病急,患儿常发热。体温38℃~40℃,热病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
发病初期,部分患儿常伴有流鼻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手指、手掌、脚趾、口腔等手足远端部位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变为小疱疹,直径2-4mm,呈圆形、椭圆形,周围发红,疼痛明显。
这种皮疹有时可见于儿童的臀部和肛周。临床上这种病以手足口疱疹为特征,所以俗称手足口病。
口腔疱疹多分布于舌、颊粘膜、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很快就变成了小溃疡。孩子流涎(流口水)吃东西疼,甚至影响吃饭。防控措施: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普遍易感。
儿童个人、家庭和幼儿园的卫生是预防该病的关键。(1)个人预防措施1。饭前饭后和出门后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孩子洗手。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的食物,避免与生病的孩子接触;2.护理人员接触儿童前要洗手,给幼儿换尿布和处理粪便,妥善处理污物;3.婴儿使用的奶瓶和奶嘴在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洁;4.在此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室内要经常通风,经常晾晒衣服和被子;5.有相关症状的孩子要及时去医疗机构就诊。
在家接受治疗的孩子不要接触其他孩子。家长要及时晾晒或消毒衣物,及时消毒粪便。轻症患儿不需要住院,应在家治疗和休息,减少交叉感染。专家呼吁:手足口病“袭击”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患者以5岁以下婴幼儿为主。发病时,儿童的口腔颊、舌、软腭、硬腭、内唇、手、足、肘、膝、臀、前阴会出现灰白色疱疹或红色丘疹,大小如小米或绿豆,周围发红。
皮疹不像蚊虫叮咬、药疹、唇疱疹、水痘,所以也被称为“四不像”。临床上具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痕的特点。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或危及生命。
如果没有并发症,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可以在一周内康复。
6.手足口病常识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疱疹,部分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导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柯萨奇病毒A(16、4、5、9、10型)、B组(2、5型)和肠道病毒71是手足口病的常见病原,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潜伏期疾病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疫情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发病急性期患者可从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病毒,破裂时溢出;患病几周后,患者仍可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疫情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患者发病后1~2周从咽部排出病毒,3~5周左右从粪便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病毒,破裂时病毒溢出。药物携带者和轻散发病例是间歇期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方式这种疾病有多种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与人的密切接触。病毒可通过被唾液、疱疹液和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帕、牙杯、玩具、餐具、奶具、被褥和内衣间接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和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果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水,也可能被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也是传播的原因之一。
易感人群一般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疾病类型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作用,可反复感染人的成年人大多通过隐性感染获得了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患者以学龄前儿童为主,尤其是≤3岁年龄段。
根据国外文献,每隔2~3年即可在人群中流行。手足口病的流行方式非常广泛,没有严格的地域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尤甚,冬季少见。这种疾病通常在爆发后零星出现。疫情期间,幼儿园、托儿所容易发生集体感染。
家庭也有这种疾病聚集现象。医院门诊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会造成传播。
天津市发生过两次大的疫情,托幼机构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散居儿童。家庭分布,往往是个案;家庭暴发,一个家庭中很多人或所有儿童和成人都被感染。
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速度快,可在短时间内引起疫情。临床特征: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底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偶尔会累及臀部或膝盖。
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水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鼻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大多预后良好,无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手足口病的诊断只是众多可导致口腔溃疡的传染病之一。口腔溃疡的另一个常见原因是口腔疱疹病毒感染,它会导致口腔和牙龈发炎(有时称为口腔炎)。医生通常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患者或家长主诉的症状、皮疹和溃疡的检查,来区分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引起的口腔溃疡。
咽拭子或粪便样本可以送到实验室进行病毒检测,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所以医生通常不建议进行这种检测。主要诊断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查作出诊断。
1,发生在夏秋季;2.以儿童为主要目标,常发生在婴幼儿聚集的地方,呈流行趋势。3.主要临床表现为首发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而出现斑丘疹和口腔、手、足黏膜及皮肤疱疹样病变。
4、病程短,一般一周内痊愈。预防原则(1)加强监测,提高监测灵敏度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
及时取* * *格标本,明确病因诊断;(二)做好疫情报告工作,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传播;(3)幼儿园应做好晨检工作,及时隔离治疗疑似患者;(四)被污染的生活用品、餐具应当消毒,儿童的粪便、排泄物应当用3%漂白剂溶液浸泡,衣物应当暴晒,室内应当通风;(五)疫情发生时,搞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6)饭前便后洗手,防止疾病从口入;(7)家长应尽量少让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八)注意婴幼儿的营养和休息,避免日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九)医院加强预诊,设立专门门诊,防止交叉感染。
7.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
手足口病的预防手足口病是由各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人们普遍容易感染手足口病病毒,但主要是5岁以下的儿童。
手足口病潜伏感染率高。病人和潜伏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该疾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粪便、唾液和咽喉分泌物污染的食物传播。直接接触患者被刺破的水泡也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和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人的粪便将在几周内保持传染性。
虽然目前没有手足口病的疫苗,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1。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疾病关。2.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婴幼儿聚集的地方。因此,幼儿园、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工作,及时发现疑似患者,及时隔离。
3.被污染的食品、日用品、器皿、玩具、床上用品、厕所等物品要及时消毒,衣服要暴晒,保持室内通风。4.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处理患者排泄物,切断传播途径。
5、在疾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让孩子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6.在疫情期间,可以每天早上检查孩子的皮肤(主要是手掌和脚底)和口腔是否异常,并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各种肠道病毒均可引起。EV71病毒就是其中之一。
一般一年四季都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手足口病的症状一般比较轻微。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有发热症状,手掌和脚底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皮疹周围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鼻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有疫苗吗?手足口病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患者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等)传播。)和被污染的手、毛巾、手帕、牙杯、玩具、餐具、瓶子和被褥。手足口病目前还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3.哪些人容易得手足口病?婴幼儿多见,3岁及以下婴幼儿更易患病。因为成年人的免疫系统比较完善,一旦感染,成年人一般不会发病,也没有症状。
但病毒感染后会传播,所以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感染儿童。4.手足口病是一种新的传染病吗?手足口病不是一种新的传染病,而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它于1957首次被确认和命名,世界各国每年都有病例发生。
手足口病在中国是1981发现的,每年都有人发病。5.手足口病能治好吗?如果得了手足口病,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恢复,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也不会留下疤痕。
根据以往的发病和治愈情况,只有少数危重病人可能有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大部分是可以治愈的。6.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密切观察。
不要去幼儿园和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小朋友接触和玩耍。如突然高热或意识不清、嗜睡、肌肉或身体抽搐、呼吸困难等。,孩子应该马上被送到医院。
7.普通家庭如何预防?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卫生,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和外出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房间要经常通风;经常晾晒衣服和被子。
疫情期间,不应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应避免与患病儿童接触。在疫情期间,可以每天早上检查孩子的皮肤(主要是手掌和脚底)和口腔有无异常,并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8.如果家里有小孩感染,需要特别注意什么?要注意让生病的孩子不要和其他孩子接触;孩子的唾液、痰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扔进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消毒,扔进厕所。不要随意扔掉,便盆要消毒。护理人员在接触儿童前、换尿布后或处理儿童粪便后应洗手;患病儿童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要保持清洁,儿童日常用具要消毒;经常开窗通风。如果幼儿园的孩子生病了,也要尽早告诉老师,不要急着让孩子上幼儿园。他们应该在所有症状消失一周后去,以防止其他孩子被感染。
一般症状较轻无需住院,可采用家庭治疗和休息,减少交叉感染。9.日用品怎么消毒?如果家里没有手足口病的孩子,可以不用消毒液,用普通的家庭方法预防。
如果家里的孩子有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摄氏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煮沸3分钟;被污染的玩具、桌椅、衣服等。应每日按说明用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清洗;儿童的痰液、唾液和粪便、擦拭纸等。最好倒入适量的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扔进马桶。
8.预防手足口病的常识
关于手足口病防治的十个问题
1.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是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以婴幼儿为主,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EV71病毒就是其中之一。一般一年四季都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的症状一般比较轻微。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有发热症状,手掌和脚底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皮疹周围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鼻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患者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等)传播。)和被污染的手、毛巾、手帕、牙杯、玩具、餐具、瓶子和被褥。手足口病目前还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3.哪些人容易得手足口病?
婴幼儿多见,3岁及以下婴幼儿更易患病。因为成年人的免疫系统比较完善,一旦感染,成年人一般不会发病,也没有症状。但病毒感染后会传播,所以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感染儿童。
4.手足口病是一种新的传染病吗?
手足口病不是一种新的传染病,而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它于1957首次被确认和命名,世界各国每年都有病例发生。手足口病在中国是1981发现的,每年都有人发病。
5.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就可以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和治愈情况,只有少数危重病人可能有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大部分是可以治愈的。
6.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小朋友接触和玩耍。如突然高热或意识不清、嗜睡、肌肉或身体抽搐、呼吸困难等。,孩子应该马上被送到医院。
7.普通家庭如何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卫生,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和外出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房间要经常通风;经常晾晒衣服和被子。疫情期间,不应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应避免与患病儿童接触。
在疫情期间,可以每天早上检查孩子的皮肤(主要是手掌和脚底)和口腔有无异常,并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8.如果家里有小孩感染,需要特别注意什么?
要注意让生病的孩子不要和其他孩子接触;孩子的唾液、痰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扔进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消毒,扔进厕所。不要随意扔掉,便盆要消毒。护理人员在接触儿童前、换尿布后或处理儿童粪便后应洗手;患病儿童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要保持清洁,儿童日常用具要消毒;经常开窗通风。如果幼儿园的孩子生病了,也要尽早告诉老师,不要急着让孩子上幼儿园。他们应该在所有症状消失一周后去,以防止其他孩子被感染。一般症状较轻无需住院,可采用家庭治疗和休息,减少交叉感染。
9.日用品怎么消毒?
如果家里没有手足口病的孩子,可以不用消毒液,用普通的家庭方法预防。
如果家里的孩子有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煮沸3分钟;被污染的玩具、桌椅、衣服等。应每日按说明用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清洗;儿童的痰液、唾液和粪便、擦拭纸等。最好倒入适量的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扔进马桶。
10.为什么最近报道这么多人感染手足口病?
根据卫生部门的监测,专家将目前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数与往年病例数进行了对比,认为今年疫情来得比较早,但仍是散发。今年5月2日起,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管理,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及时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病例。因为过去不需要报告,而且有些患者症状较轻也不就医,所以有些病例过去没有发现或报告。依法要求报告后,报告数量增加是合理的。
因为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有大范围发病的可能。卫生部门提醒全国各地,特别是往年病例少或少的地区,要加强预防和监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