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下厦门目前的就业形势。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本问题。随着厦门常住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劳动年龄人口也在逐年增加,人口发展处于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人口红利”期。因此,做好就业工作,在扩大就业规模的同时改善就业结构和质量,对厦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8年劳动力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对厦门市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劳动就业的现状

1,经济活动人口增加,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经济活动人口是指16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并参与或要求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厦门市从事经济活动人口占16岁及以上人口的74.0%。从性别来看,男性劳动力参与率为82.3%,女性劳动力参与率为65.8%。男性劳动力参与率比女性高16.5个百分点,投入经济活动的男性劳动力资源比女性多。

与2007年相比,全市劳动力参与率提高了2.3个百分点,经济活动人口增加。从年龄来看,12年龄组中只有4个年龄组的劳动力参与率比上年略有下降,8个年龄组的劳动力参与率上升;特别是35-64岁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与上一年相比,呈现出与年龄组年龄同步上升的趋势(见表1)。说明随着就业观念的转变,一些原本没有工作或就业意向的人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从非经济活动人口转变为经济活动人口。

表1:按年龄分列的劳动力参与率变化

2008年2007年的增幅为74.0 765 438+0.7 2.3 16-19岁56.1.57 . 2-1.1 20-24岁86.3 87.4-1.0 20。8.4 89.6 -1.2 35-39岁88.3 86.9 1.4 40-44岁86.7 84.7 45-49岁80.4 76.3 4.2 50-54岁62.7 54.9 7 7 7.8 55-59岁48.1.30。24.6 11.7 12.8 65岁及以上7.7 5.0 2.7

2.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受教育程度差异明显。

就业人口是指16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厦门市常住人口就业结构与上年基本持平,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其中制造业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7.2%,批发零售业占15.7%。这两个行业容纳了全市50%以上的就业人口。从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来看,由于各行业的生产要素不同,就业人口的文化素质在各行业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就业人口比例超过60%的行业有4个,分别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66.4%,教育64.7%,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63.3%,金融业63.2%;大专及以上学历占就业人口比例低于10%的行业有3个,分别是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农林牧渔业。

3.就业人口平均工作时间缩短,员工劳动合同签订率提高。

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调查周厦门市就业人口平均工作时间为49.57小时,比去年同期减少1.5小时。分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就业人员平均工作时间最长,为55.97小时。就业人口平均工作时间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其他行业有:批发和零售业54.11小时,建筑业51.2小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0.74小时,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49.97小时,制造业49.68小时。在服务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的就业人员一般工作时间较长。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明确劳动者双方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保证。《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6月5438+10月1日生效,对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进一步提高。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全市就业人员劳动合同签订率为64.7%,比2007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

4.失业人口比例增加,平均失业时间缩短。

失业人口是指16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调查期间无工作,有劳动意愿,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厦门市经济活动人口中失业人口比例比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失业人口比例上升是2008年新增经济活动人口没有及时找到工作,国际金融危机中企业用工需求下降的结果。但随着就业环境和就业意识的逐渐改变,失业人员调整了工作要求,缩短了失业时间。2008年,厦门市失业人口平均失业时间为15.35个月,比上年的18.24个月明显缩短,减少了2.89个月。

第二,劳动就业存在的问题

1,就业压力增大。目前,厦门就业形势面临下岗再就业、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三峰叠加”的局面。劳动力参与率逐年提高,经济活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厦门这座高度外向型城市的经济建设。经济发展放缓,企业用工需求下降,导致岗位数量减少,劳动者失业风险增加,失业人口比例上升。因此,金融危机对厦门就业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就业形势严峻。

2.劳动力供求存在结构性矛盾。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过半,达到53.6%。这些人因为文化程度低,缺乏职业技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短缺,企业招不到合格技术人员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劳动者技能素质与岗位需求的矛盾普遍存在。

3.大学生就业难,创业少。根据教育部门的数据,2008年厦门市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1938人,比上年增加3574人,增幅为19.5%。由于近年来大学扩招,2009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进一步增加。面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高峰,大学生就业压力突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该市7%的失业人员年龄在20-24岁,毕业后从未工作过。这类失业人群中,很大一部分是大学毕业生,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失业在家。从大专以上学历就业人口的就业状况来看,93.3%为雇员,3.6%为雇主,2.6%为自雇人士,0.5%为家庭佣工。只有6.2%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自主创业,自主创业与从业比例为1:15。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

4.农民工劳动合同缺失。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农业户口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为57.8%,低于全市64.7%的签订率6.9个百分点。农业户口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多为农业户口。劳动合同的缺失使得农民工作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法律保护。

5.专业中介的作用有待提高。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失业人员找工作的主要途径仍是委托亲友,占44.4%。其他途径找工作的比例为:16.8%通过职业介绍机构,9.4%参加招聘会,7.7%回复招聘广告,7.0%准备自己创业(见图1)。劳动力市场和职业介绍机构在失业者就业中发挥的作用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

第三,一些建议

1.通过发展刺激就业,扩大就业潜力。有研究表明,全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会拉动60-70万个就业岗位,所以首先要把重点放在发展经济和促进就业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实施扩内需保增长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把促进经济增长与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的服务业全面发展新格局。在做大做强厦门经济的同时扩大就业潜力,形成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改善就业结构。积极开展就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因此,应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职业技能,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减少结构性失业。

3.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鼓励自主创业。在金融危机形势下,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解决部分大学生“冒险岛”问题,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全面有效的就业信息。二是拓宽大学生就业领域,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到各类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社区广泛就业。三是营造适合大学生创业的环境,鼓励有能力的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4.加强法制宣传,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在加强劳动执法监督、劳动争议调整和仲裁的同时,还要加大对农民工集中行业企业的法制宣传,增强农民工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促进合法就业。

5、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强化就业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建设,规范劳动力信息发布制度,建立良好的信息发布机制。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统筹做好企业职工稳定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民工流动就业、退役士兵安置等各类群体的就业服务,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