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实施方案
一、承包商安全管理的改进
(1)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承包商(包括分包单位、改制项目和检维修单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承包商安全管理面临严峻形势。承包商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有五点:一是一些单位对承包商的安全管理仍不重视,日常管理标准不高,要求不严格。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承包商出事就是别人的事”的认识,没有结合企业实际研究制定加强承包商安全管理的措施,没有真正落实总部的要求。二是制度执行不严格,安全措施不落实。动火、临时用电、高空作业等安全管理规定执行不认真,直接作业中安全措施的落实普遍不够重视。“三违”时有发生,甚至事故时有发生。三是现场监管不严,现场监管流于形式。一方面,业主对施工现场监管不严,主要依靠承包商自主管理;另一方面,承包商自身管理水平不高,要求不严格,现场监理失控,导致现场监理走过场,流于形式。四是管理存在严重漏洞。如果施工方案不完善,安全措施不到位,审核责任不落实,控制不严。第五,总承包商对分包队伍的管理还有差距。部分分包单位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员工安全意识薄弱,对工作危害和风险没有意识,工作随意性大。违章冒险作业现象依然存在,安全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
(2)管理提升目标。
1.近期目标。规范参与的承包商、监理、施工队伍等的管理。、建立入围资质、承包商HSE信用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以及HSE承包商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承包商准入。对承包商实行分类分级管理。逐步推行承包商项目级管理人员“双证”制度(即政府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和省公司颁发的HSE培训证书)。
2.长期目标。用3-4年时间建立和完善承包商准入机制;建立承包商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全面推行“双证上岗”制度;通过精心培育,形成一支战斗力强的战略承包商和主承包商队伍,将承包商纳入中国石化公司HSE管理体系,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要求。
(3)管理提升措施。
承包商安全管理的改进是一项长期工作,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引进、谁负责”的原则,纳入相应部门的日常管理业务。省公司层面成立承包商安全管理提升工作组,由发展计划部牵头,安全监督管理部、零管理中心、管道建设项目部、实物资产部、综合办公室为成员。
1.建立承包商HSE信用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严把准入关。结合发展计划部承包商资源库和承包商市场信用体系,依据《承包商HSE信用评价与奖惩办法》和《湖南石油分公司承包商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从技术质量、施工资质、施工设备设施、HSE管理体系、HSE业绩等方面对承包商进行排序、重新评价和审核。,从而进一步完善入围单位、定期考核评价、末位淘汰、安全环保一票否决等机制。按照“谁选择,谁负责”的原则,对选定的承包商进行后评估,不符合要求、发生事故者承担连带责任,并纳入考核。承包商HSE信用评价办法和奖惩规定制定实施后,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将与内控办公室协调,运用内控管理手段加强承包商HSE信用评价管理。在企业“内控管理”中,增加了承包商HSE信用评价的内容,确定了风险控制点、控制措施和责任人,确保承包商HSE信用评价按流程进行。发展计划部、管道项目部(管道建设项目承包商信用评价)和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此项工作。
2.加强战略承包商培训,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一是实行分类管理。承包商分为战略合作承包商、主承包商和总承包商。根据承包商的类别特点,分别制定相应的评级标准,综合考虑“队伍资质、HSE业绩、人员素质、现场管理”等条件,对各类承包商队伍进行量化分级,按照A、B、C三个等级发放资质,在市场份额、合同价格等方面实行差异化管理,体现优质优价、优胜劣汰的原则,从而达到培育战略承包商群体、形成承包商长效合作机制的目的。
二是实行分级管理。对以上三类承包商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对于战略合作承包商,要从集团公司层面加强培育,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绩效评估考核,实行“黑名单”和末位淘汰管理,像管理自己企业一样管理总承包商,加强业主过程监管,减少总承包商数量。今年在2012的基础上,总承包人数减少20%。这项工作由发展计划部牵头,安全监督管理部协调。
3.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承包商监管水平。由发展计划部牵头,从2013开始,将承包商队伍的相关信息逐步引入集团公司HSE管理信息系统,以便随时监控承包商资质审核、人员资质认证、安全教育培训、过程监督(问题及整改、项目绩效评价、年审、承包商黑名单)等信息。
4.加强教育培训,督促承包商树立与中国石化相同的价值取向。2013上半年,各单位结合实际开展了承包商培训教材编写工作。发展规划处、安全监督管理处负责组织承包商项目经理培训班,提高项目层面的HSE管理水平,逐步推行“承包商项目经理双证”制度。
5.将承包商纳入中国石化公司HSE管理体系,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安排有经验的人员定期参加班组作业风险识别等安全会议和活动,使承包商通过各种渠道熟悉和了解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要求,自觉融入中国石化公司HSE管理体系,按照同一个体系、同一个管理、同一个标准开展工作,加强对承包商的监督管理。各单位对承包商的统一管理应纳入年度HSE检查,并加强承包商的事故管理。2013起,承包商事故按企业内部事故处理和评定。
6.实行问责制。由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牵头,发展计划办公室配合其他部门,结合年度设备检查和HSE检查,开展承包商工程施工和设备检维修项目的安全监督检查。检查情况要纳入年度先进单位评选,对违法违规、管理存在重大漏洞的单位将严肃追究责任。
二、建设项目HSE“三同时”管理的推进
(1)现状和问题。
近两年,国家关于建设项目HSE的法律法规频繁出台,对建设项目HSE“三同时”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安监总局修订了《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8号令),原18号令将于近期修订。2011,12,31职业病防治法修订实施,2012年4月27日颁布《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总局令第565438号+0)等5部部门规章。环保部也对危险化学品行业建设项目环境风险管理和污染物总量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我国建设项目的HSE管理来看,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违反HSE“三同时”程序的情况仍然很多。一些建设项目未批先建甚至投产,不履行变更手续。二是部分新开工项目HSE“三同时”措施不落实,造成新的债务。
(2)管理提升目标。
1.近期目标。进一步加快建设项目“三同时”规范管理,重点解决集团公司项目“三同时”遗留问题,要求各相关单位尽快梳理自身建设项目“未批先建”问题,专题研究解决方案,补充相关手续,力争在1-2年内还清旧债。同时,加强新建项目的“安全环保管理”,严格按程序办事,严禁新的“未批先建”事件发生。2013结合集团公司HSE管理信息化建设,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信息化系统运行良好,实现动态管理。
2.长期目标。到“十二五”末,还清“三同时”历史欠账,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
(3)管理提升措施。
1.完善制度。
一是由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牵头,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5号)、建设项目安全许可新要求和变化、新修订的《中国石化建设项目劳动安全“三同时”管理实施细则》,突出项目内部审核和申报程序, 确保建设项目能够严格履行国家建设审批程序,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
二是由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牵头,结合环保部相关文件要求,依据《中国石化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细则》和《中国石化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技术规范》,制定并发布了相关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发展规划、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在“三同时”管理中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发展计划部门要加大“在项目布局和选址过程中识别和规避环境风险”的力度,在项目通过环评审批前,不得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严格监督建设项目设计、施工、生产准备、试生产和竣工验收的环保要求落实情况,核实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前已取得环评批复。
三是由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牵头,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结合集团公司《中国石化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实施细则》,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明确发展规划、 材料设备、科技开发、信息管理、安全环保等有关部门在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管理中。 省公司负责实施省安监部门监管项目的备案、审核、检查和竣工验收;各基层单位负责职业病危害防治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充分发挥员工的健康防护功能。
2.规范程序。
(1)规范和优化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管理流程。进一步落实相关方的安全责任。在建设项目“三同时”安全许可、安全设施设计、试生产准备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的各个阶段,重点监管安全许可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省级以上上报的建设项目,各单位在上报安全许可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前,需对上报材料进行内部审核后上报国家或地方政府安全主管部门;报告和通知安全设施设计和试生产准备的程序。对省公司每年确定的重点监管建设项目,应上报其安全许可各阶段进展情况,以通报监督管理。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配合内控办公室,运用内控管理手段,加强安全“三同时”管理。在“内控管理”中增加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的内容,确定风险控制点、控制措施和责任人,确保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按流程实施。
(2)实施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监理,规范和优化建设项目管理流程。一是加强选址环境预评价,在编制项目建议书(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展项目选址环境可行性预评价。项目选址预评价从项目选址(选线和布局)、流域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和生态功能区划、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等方面考虑。二是加强环评报告的内部审核。对报省级审批的重点建设项目,安全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和地方政府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内部审核,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努力减少或消除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同时,要检查督促相关前置条件落实情况,确保符合申报条件,加强协调沟通,为顺利通过国家审批奠定基础。三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环境监理。各建设单位要按照环评批复要求,及时委托相应机构开展环境监理,确保设计和施工中各项环保措施落实,督促施工单位及时申报重大变更后的环评报告。环境监理报告是今后环保部门进行试生产审查和环保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四是着力解决建设项目“三同时”遗留问题。针对卫生防护距离影响企业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政策的问题,由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牵头调查水库、站场卫生防护距离现状,完成卫生防护距离调查报告,会同发展规划部门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牵头协调内控办公室,严把内控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批准后,方可批准基本设计,未经环境影响评价批准的,不得批准开工报告。确定风险控制措施和责任人,确保不出现“先建后批”的问题。
(3)规范和优化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流程。根据职业病危害分类目录,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管理程序,根据职业病危害的严重程度实行分类管理。一般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由建设单位自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验收;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计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验收。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协调内控办公室,运用内控管理手段,增加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内容,确定风险控制点、控制措施和责任人,确保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按流程实施,加强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
3.信息化提升。根据集团公司HSE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安全、环保、职业健康“三同时”报告程序按要求全面启用,相关信息导入集团公司HSE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内逐步形成季度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各种问题,确保不会出现新的“未批先建”、“久试不验”的问题。确保安全、环保、职业健康预评价、专项竣工验收等信息随时处于监控之中。
4.加强沟通。(1)由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牵头,继续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2)发展规划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在规划开发时充分结合国家和地方建设规划,使总体发展布局、结构、规模与企业所在地地方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相协调;与当地政府共同研究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的对策,解决现有的环保“三同时”问题,帮助企业发展,实现企业繁荣。(3)由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牵头,不断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充分利用系统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做好职业卫生“三同时”技术服务。
5.实行问责制。发展计划部牵头,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配合,建立建设项目HSE“三同时”问责机制。适时组织对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的检查,将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作为年度评选先进单位的重要因素之一,严格追究不按规定办理和不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政策单位的责任。
三是对仓库站内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进行整改和管理。
(一)现状和问题
在多次HSE检查中发现,一些单位仅仅局限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整改力度不强。仓库、车站类似问题屡查屡犯,“三违”屡禁不止。低水平、老问题、坏习惯依然存在。比如防雷防静电接地设施不规范、油罐和阀门腐蚀、配电柜和电缆老化、配电室木门等诸多问题。使用手机、不穿防静电工作服、违反油品收发作业操作规程等“三违”现象屡禁不止;基础工作不扎实、管理不严谨、设备维护不到位等问题普遍存在。
(二)管理提升目标
举一反三,加强对薄弱环节和重复性问题的整改,进一步提升检查效果,确保整改和防范措施落实到位。
(3)管理提升措施
1.建立排查整改机制。开展全面自查,建立车辆段隐患和问题数据库。每半年检查一次,更新车厂隐患和问题数据库。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梳理归类,进一步明确整改目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整治仓库、车站等薄弱环节和共性* * *问题,确保问题及时整改。
2.明确整改目标和责任,限期进行整改。由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牵头,零售中心等部门参与,编制批量整改方案,落实“四定”原则。每次检查后,将整理分类的问题发到各单位,确定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反馈给省公司。
3.加强监督考核。每次整改活动结束后,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各单位的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并通报检查情况。根据年初签订的责任书,加大考核权重,对落实不到位的单位进行严格考核。
第四,改善环境管理
(一)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各级政府的环境监管力度逐渐加大,公众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图书馆站存在一些环境问题,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环保设备设施存在诸多问题。如果一些油库没有安装污水处理系统或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水站的部分含油污水将直接排放,这将造成很大的环境风险(水污染)。有些油库的清扫和分流系统不符合油库设计的规范要求。二是环保基础管理薄弱。如果相关环保制度不健全,标准不明确;环保岗位人员少,缺乏专业技能,没有环保专业检测工具,无法检测相关环保指标。三是环境应急物资标准不统一,装备不统一,尤其是水运码头油库。四是油气回收不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现阶段,相关油库、加油站的油气回收管理工作尚未全面开展,与相关要求相差甚远。
(二)管理提升目标
1.近期目标。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体系,明确环境保护标准,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逐步解决环境风险和遗留问题,避免环境安全事故发生。
2.长期目标。用3-5年时间打造专业环保团队,解决环境安全隐患,确保运营符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要求,坚持绿色发展目标,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3)管理提升措施
1.建立和完善制度。(1)省公司进一步明确了环保部、发展计划部等职能部门和单位的职责,提出了环保工作的管理目标、规定和监督检查要求。(2)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制定省公司环保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标准,建立环保学习、培训教育和考核管理台账,实现环保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这项工作在上半年完成。
2.加强宣传和培训。各单位要全方位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营造良好的环保工作氛围。同时,将环境培训纳入企业年度培训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开展日常环境教育培训。
3.加大环保投入。针对环保基础设施先天不足,安排环保专项资金,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期限和责任人,按轻重缓急逐步解决环境安全隐患。同时,加快油气回收和管理进度,加大环境应急物资的配置和更新力度,提高环境保护能力。
4.加强监督考核。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将协调内控办公室,运用内控管理手段,加大环保工作考核力度。在内控管理中,增加了环保管理的内容,确定了风险控制点、控制措施和责任人。完善上半年环保管理问责机制,将适时检查作为HSE检查的重要内容,检查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范围。
动词 (verb的缩写)仓库和车站标准化作业管理的改进
(一)现状和问题
目前油库、加油站存在作业指导书不完善、审批程序不明确等问题。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现场监管不到位,容易发生溢油、混油等事故。
(二)管理提升目标
完善油库、加油站收发油作业指导书,明确作业流程和审批程序,加强作业现场检查监督,提高作业人员操作技能,实现规范化管理,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杜绝收发油事故发生。
(3)管理提升措施
1.改进仓库和工位的操作说明。省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完善仓库和车站的各类作业指导书模板。各单位负责仓库和车站各类作业指导书的完善,规范作业流程。油库作业指导书的完善由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监督实施,加油站作业指导书由零售中心监督实施。
2.加强基础训练,提高操作技能。以知识竞赛、岗位培训、技能竞赛等形式加强基本功训练,充分利用库站重大作业标准化操作录制的DV短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培训员工,促进库站员工技术素质不断提高,规范操作行为。
3.加强检查,落实责任追究。由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牵头,组织打击“三违”活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禁令和各项规章制度,杜绝“三违”。
不及物动词检查和维护管理的改进
(一)现状和问题
随着设备的更新,定量发油控制系统、液位计系统、监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电动阀门等设备的科技含量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对维修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越来越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维修人员少,专业技能薄弱,尤其是懂仪器、设备和自动化技术的人员,对仓库的设备日常维护不到位。二是检维修工作管理不规范,危险源辨识工作开展不认真。动火作业、临时用电等工作票审批不严格,未按设备检修规程进行工作。三是外包检修作业现场安全监督执行制度不严格,“三违”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发生事故。
(二)管理提升目标
通过精心培训,各单位形成了一支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维修队伍。完善设备检维修标准和制度,规范设备检维修操作。严把资质关,加强对外包维修队伍的管理和作业现场的监督管理。
(3)管理提升措施
1.加强维修队伍建设。人力资源部、安全监督管理部、零售管理部对当地公司的油库、加油站维修队伍进行调查,制定相应的方案,引进有经验的、具有仪表、电气设备、技术等专业知识的维修人员到车场,进一步提高维修队伍的实力,做好车场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
2.加强设备专业知识培训。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零售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维修人员设备维修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工作,组织电工、焊工参加国家技能考试,并取得相应证书。进一步完善库站设备维护规程,规范检查维护操作,严格动火、临时用电等工作票审批,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3.加强外包维修团队的管理。外包检维修团队的管理要求按照承包商安全管理改进工作的要求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