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送礼物来回报那些麻烦事,不尴尬。

在这个“金九银十”的美好日子里,大大小小,很多人都在赶往婚礼现场。大喜的日子,新人忙着婚礼的时候,宾客除了观礼,最重要的就是“到场”。怎么才能少花点钱办个婚礼?一本红色的账本,一页一页的清单,一笔又一笔的金额...当这本沉甸甸的红色账本附上一叠现金,送到主人家,婚礼就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小小的婚礼账本看似简单,里面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是非故事。本周,我们采访了许多市民,听听他们都经历了哪些与礼金有关的事情。

一种“故意不礼貌”

只收礼不退。他在朋友圈是出了名的。

旁白:一个29岁的男老师,一个想飞的老朋友。

到了我这个年纪,该结婚的基本都结婚了。今年9月份刚结婚。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真的不敢相信有人不给你“回礼”。

结婚前一个月,开始陆续通知人。我哥们问我:“你告林涛(化名)了吗?”我说,“苏”。林涛是我们的高中同学。他5438年6月+去年10月结婚,我参加了婚礼,300块钱的钱。“你白告,他肯定不给你送礼!”哥们儿一脸肯定的样子,说林涛结婚没给他“回报”。我犹豫了。至少我和林涛相处了三年,感觉他还不错。那天我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人家也很真诚地祝贺我,说我有时间一定来。

结果拿到礼物清单的时候,真的没有看到林涛的名字。问了问,结婚那天他根本没露面,也没叫人送他礼物。好家伙,还有这样的人!哥们说,一次不给钱是意外,两次三次就不是“意外”了。而且,我们再见面的时候,他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从来不解释。本来就是一个礼尚往来的问题。因此,我们似乎真的应该考虑一下友谊之舟是否会倾覆...

因为“回礼”,他在我们朋友圈臭名昭著。在他结婚之前,大家还是有很多交往的。但他结婚后,我们之间的距离就渐行渐远。大家似乎都认清楚了他,已经默默的把他拉进了朋友的“黑名单”。

学生结婚,只送祝福不送礼物。

旁白:晋中网友“清风徐来”是一名27岁的事业单位女职员。

今年5438年6月+10月结婚。说到和礼金有关的事情,心里就有些小堵。

在通知客人之前,我会三思而行,尽量选择亲密的朋友。对于那些平日有交往,但交情不是很深的朋友,我采取了保守的措施——不全部告诉他们。这些人有的比我大很多,而且已经结婚了。让别人送你礼物,难免惹人厌。所以我仔细列了一个名单,基本都是关系很好的老同学朋友,或者在一起时间很短,但是彼此一拍即合,觉得会继续保持友谊的朋友。

名单中包括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小雪(化名),她是我的同学。在大学,女生的交往圈子比较小,以宿舍为单位。我和小雪不在一个宿舍,但是因为我们同时加入了一个社团,所以彼此有了更多的交集。更重要的是,毕业后我们还在同一个单位。所以我在心里决定,结婚的时候要通知她。当时我还特意给她发了邀请。

婚礼当天,就在婚礼前一个多小时,我收到了小雪的微信语言。她说有事不能参加婚礼,顺便说了几句祝福的话。谢过我之后,回复我以后再聚。结婚一个多星期,翻看礼金账目的时候,心里有点难过。没有看到小雪的名字,也没有收到她的微信红包。她结婚很早。当时因为某些原因,她只在老家办了婚礼,没有邀请工作上的人,也没有邀请其他朋友。当时我问她,她有些吃力地说:“一言难尽。”婚礼只能这么简单仓促,说她不会再请客了。后来,她怀孕了,有了自己的孩子。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当时没有送她礼物。她可能觉得有点失落,所以存了钱。但是真的让我有点不舒服。我没有向她要小礼物。那时候我还在想,等我结婚了,有机会能见到小雪的孩子,包个大红包,不至于让人觉得“失落”。但是看了礼物清单,我犹豫了...友谊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但是金钱是不是也反映了一方面的东西呢?

b“我不小心忘记去参加典礼了。”

无意中忘记送礼物,被闺蜜拉黑。

旁白:王千,28岁的银行职员。

说到礼物,我现在心里还是有个疙瘩。我叫王千,我在厦门上的大学。那时候因为离家远,一般不回来。女生出门还是比较辛苦的,所以当我知道隔壁宿舍有个女生也是山西的时候,别提有多开心了。在学校的时候,我们经常一起出去玩,后来毕业了。我考上了在太原一家银行上班,她回了运城。有时她工作不忙,偶尔打个电话。

其实银行很忙,平时也不让我玩手机。况且我刚到这里没多久,很多业务都不熟悉。有时候忙了一天,回到家只想睡觉。上个月初,我接到了我最好朋友的电话。她说10年10月3号要结婚了,要我去送行,但是那天轮到我值班,我走不开。我们聊了一会儿,然后挂了电话。

后来,我一直在忙。国庆最后一天,晚上回到家躺在床上刷朋友圈看大家的“国庆摄影大赛”。看到有人拍婚纱照,突然想起闺蜜婚礼已经过去了。突然出了一身冷汗,竟然忘了去拜年!我很快找到她的头像,转了1000元。没想到失败了,屏幕显示“对方不是你的朋友”。

我打电话了,但是没人接。为了弥补,我转身找了另一个朋友把礼金转给了她。但是这个朋友很尴尬的还给我了。之后这个闺蜜在同学群里冷言冷语,引起流言蜚语,我也让自己里外都成了陌生人。我生气的时候也在群里反击,结果大家都吵起来了。我最后给她发了一条短信,说以后,他们会好好的,互不打扰。

伴郎没有参加仪式,结果证明是“失职”。

旁白:省城网友“大力~打架”是一名28岁的男性,培训机构负责人。

结婚是一生的大事。今年5月1日结婚,结婚没几天,爸妈就把礼物账给了我,其中我特意把朋友同事同学送的礼物都列了出来。结婚后我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这些人情我得慢慢还。整理账目的时候发现有个哥们没送我礼物。第一次看完礼物清单,觉得有点难以置信。那是我一起长大的朋友。十年过去了,他怎么能不送礼物呢?我翻了翻微信红包记录和支付宝账号,确实没有记录。一开始,心里有一丝难过。但转念一想,我觉得这不是问题。基于我对他十几年的了解,肯定有原因。而且,真兄弟不会在意这个。

过了几天,伴郎打电话来,说哥们让他送礼物,给他发了微信红包。但是因为结婚那天有点忙,喝多了,就把这事给忘了。因为没有及时拿到红包,钱被退回来了。赶时间的人多,发生这样的事情很正常。后来再遇到我哥们,他也很尴尬。他说他已经发了红包给伴郎打电话,让他送个礼物。他碰巧走神了,后来就忘了。我笑着说:“没事”。

我们结婚前后,没有几天的区别。后来他结婚了,按照礼金的规矩,我没有回礼给他。但是他结婚的时候,我也去帮忙,祝贺我哥们。本来礼金是一对一的事情。你付出了多少,对方回报了多少,而且是人气。“礼”可以免去,人情不能断!

“不平衡的礼物”

朋友结婚,我得了500元,他还了568元,让我觉得很温暖。

旁白:小刘,29岁,省城某外企员工。

说到礼金,有一个数字我至今记忆犹新——568元,这是我所有礼物清单账户中唯一一个零整数的。赠送礼物的人是我的一个异性恋朋友,肖伟。

我和魏是在大学里认识的。肖伟和我的一个女朋友是高中同学。我们三个在同一所大学,但不在同一个系。经我最好的朋友介绍,我认识了肖伟,她是一个非常愿意交朋友的人。肖伟身高183cm,身体强壮,看起来很安全。大学的时候,他很有创业精神,一直在做各种兼职。因为闺蜜关系,我们渐渐熟了,经常一起吃饭聊天。有时候,我会和他一起做兼职。我们三个人成了“校园三剑客”,无话不谈。

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他留在省城,我去了南方,我最好的朋友回了老家。我们三个人里,他是第一个结婚的。因为他在外省,不方便去。我特意让我最好的朋友送了500块钱的礼物来表达我的祝福。后来,轮到我结婚了。当我在省会举办晚宴时,肖伟作为为数不多的异性朋友之一出席。有意思的是,他特意准备了全新的零钱,凑成了568元的幸运数字送给我当礼物。看到账单,我笑了。没想到这么糙的人,还有这么细腻的心。

因为我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婚后联系就少了,但这份友情和用心让我好怀念。

他的回报比我少,200块钱,但不影响我们的关系。

旁白:省城网友“奋斗”男30岁大学教员

我有一个朋友叫小果,他是我的大学同学。大四那年,郭结婚了。作为好哥们,我和其他几个同学商量,每人给他700块钱。那时候作为一个大学生,这种钱很重,但是我觉得只有好哥们结婚了,礼重才算亲情重。

今年我结婚,小果给了我500元,比我那些年的200元还少。而且,他结婚了,我结婚了,已经五年了。但在我看来,两个失踪的爷爷不足以衡量我们的友谊。

小果是一个勤奋、努力、务实的人,在大家眼里特别能干。那时候我们一起在省城读书,他是风云人物。大学四年,他几乎每天都过得很充实,从不舍得浪费。大一的时候,他创办了一个叫“励志社”的社团,带着一群同学参加活动。他曾经徒步从省城走到太谷农大,同学们都叫他“励志哥”。他的很多想法和我的是一致的,我们可以一直在一起聊。后来我跟着他在社团搞活动。从大学到毕业,再到现在参加工作,我们经常出来谈人生,谈理想。当时他选择大四结婚,希望稳定。结婚后,他更加努力,一直在自己创业,办了两家培训机构,每天围着戴月飞。我结婚的时候,他忙得没时间参加婚礼。虽然他只去了500元,但我知道这代表了他的心意,他也无心去在意所谓的“回礼”规则。平时我们吃饭,他知道我经济条件不太好,基本每次都是他买单。那么,怎么才能说清楚呢?怎么会在意少了200块钱?

“刻意礼貌型”

多年不联系的同学组成了一个群,宣布要结婚了。

旁白:陈露男,25岁,公司职员。

我是一个未婚的“90后”,虽然已经进入大龄男阶段,但是身边还是有很多同学朋友还是单身。上周回家看微信,发现自己莫名其妙被拉进了一个初中同学群。里面出现了很多失去联系多年的同学。当初关系好的几个人出国后都没有再联系。现在在群里看到了。大家都很开心,多聊了几句,交换了几个朋友的联系方式。群主说过几天就要结婚了。我们多年未见的同学纷纷表示祝贺,感叹时光飞逝。简单寒暄几句后,我们就各奔东西了。

没想到,这个群主昨天突然点开了群里很多人的名字,说今天结婚了,终于告别单身了。为了庆祝,也为了让大家感受到他的喜悦,特此邀请大家发红包庆祝。末了,他用开玩笑的口吻说:“结婚不举行仪式是非常不礼貌的。大家赶紧把红包发了,别拿错了。”

说这话的时候,居然有人给他发红包。我顿时觉得惭愧,觉得这是空手套拉人进群的圈套。果然,群主这么一说,朋友们私信聊天炸了锅:“要礼物要钱太明显了,老爷,绝对的老爷。”“妈,这婚简直就是众筹。”“你说他结婚了会不会再加一个群?”

后来我们几个人,因为感情,每人给他寄了66.66元,意思是“66-66大顺”。这件事之后,那群人再也没人说话了。后来我在群里发祝福的时候,发现我已经被移出群里聊天了。

e“回赠型”

大学生打电话来,说自己中了500元,希望能还回来。

旁白:小迪姑娘28岁。

说到“礼金”,我想起不久前经历的一件奇妙的事——一个未婚的大学同学说自己礼金交多了,要求退款。

反正我结婚的时候去了南方度蜜月。其间,我接到了大学同学芳芳(化名)的电话。对方在电话里告诉我,我结婚那天,除了她自己,她还帮另外三个人拿了礼物,分别是三个600元和1 500元。原来她事先准备了2300块钱,放在钱包里。但是,在仪式上,可能人太多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最后发现还差500块钱。无奈,她只好先回到座位上,然后找另一个同学借了500块钱,又去观礼了。“我记得很清楚,我手里有2300元,我不该丢500元...也许我有更多,我应该有更多。”对方话里的言外之意是,她不要看错了,是礼物什么的,希望我能把钱还给她。

唉,结婚后也没顾得上翻翻账本。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况。而且我也没有听到管账的叔叔说礼金数额不一样,所以我当时只回复了她,说等我了解情况再回复她。

挂掉电话,心里有点堵。关于礼物的事情我已经听说了很多,但是要求退还礼物真的很新鲜。况且芳芳还没结婚。如果多了,我就直接还给对方,还得还。这是一个很棒的婚礼。遇到这种事真的有点哽咽。

蜜月结束后,我回家专门查了一下书。的确如芳芳所说,她给大家送了两次礼物。旁边有三个人,另一个人隔着一页纸,但这四个人名下显示的金额是对的,分别是三个600元和1 500元。看不出谁送的礼物多。我查了芳芳名字前后紧接着的几个名字,没发现什么问题。而且账户总数能对上,也没有更多的500元。看了几遍后,我把情况告诉了芳芳。她有点不高兴,说只能自己承认。可是大事,遇到这种事,我的心不就慌得弯了吗?

七嘴八舌――热烈的讨论,每个人都想插一句话

听听网友对礼金的看法。

网友“麻辣粗面”:还没交换礼物的都被黑了,最讨厌这些人。好像世界上其他人都是傻子,他是最聪明的。

网友“卖可爱的熊猫”:500元?他还了200块?我知道也许她找不到她的记账本,也不记得你寄了多少,但是在她心里,你们的关系可能只值200元,或者她估计你以前寄过200元,所以直接寄到200元。

网友“Kevinpengtao”:自己想要的,人生苦短,何必太在意。钱发出去了就不要想着拿回来,这样就不会生气了。以后人家要投桃报李,也不会有什么损失。万一石沉大海,友情没了,为什么还惦记着钱?

网友“和我一起成长”:花几百块看透一个人,某种意义上是值得的!

网友“Luca”:上次我高中同学邀请我参加她的婚礼,我因为有事去不了。她甚至直接问“礼金是转微信还是支付宝?如果方便的话,最好用支付宝。微信1000金额已满。提现我会收手续费的。”我只想说,“我头晕。”

网友“唐笑爱吃面”:最可恨的就是一万年不联系的小伙伴突然跳出来宣布要结婚了。他遇到这种人,立马说我要结婚了或者满月了,就不找你要礼物了。

延伸阅读

如何送礼回礼不尴尬?

中国自古就提倡“礼尚往来”,中国人讲究人情往来。送礼物和回礼的时候他们怎么走得更近,而不是表现出尴尬?其实有一个很大的疑问。所谓“来者不拒”,体现的是彼此之间的交流。如果一味的“只来不去”或者“去了不来”,就会变成关系的失衡。

首先,做好记录。别人送礼的时候,最好做好记录,这样你回礼的时候就可以有把握了。虽然多送礼物少送礼物是个好主意,但是最好还是按照习俗和当地的一般行情,也可以和同伴商量拿一样的数量,以免引起非议。

其次,礼物交换要摒弃占便宜的心态。仅以金钱来衡量彼此的亲密程度是一种片面的做法,感情至上才是关键。目前,山东省部分地区和山西省运城地区在回礼时仍然保留了多一点的注意。不要去200块钱的婚宴或者结婚生子。毕竟现在婚宴价格涨了。

另外,量力而行最重要。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关系亲密与否不取决于礼金的多少,但是每个人的自身情况都不一样。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决定,量力而行,不必盲目跟风而肥,也不能对破坏既定市场免疫。

在国外,新人在发邀请的时候会附上一个网站,里面有新人最需要的“物品清单”。一般量不会太高。客人只需选择一件物品为新人购买,比简单的礼物更有纪念意义。

不要让铜臭味破坏了生命的仪式。

婚礼是人生中重要的节日时刻。恭喜你,这是一种温暖的人性表达。但是,当接受礼金成为婚礼中的规定动作,就成为很多人参加婚礼的负担。

甚至有人在婚礼上把所有联系不多的同事和远房亲戚都集合起来,一个一个通知,邀请他们参加。被邀请的人怕“失礼”,只好忍痛花钱。总有人觉得,我这次送了他(她)那么多礼物,下次轮到我(或者我孩子)结婚,一定要通知他(她)出席,一定要让他(她)把当初从我这里拿走的钱还回来,最好多一点,这样我就能有些“盈余”了。

当送与收都变成了功利的算计,甚至演变成了索取,礼金的收条几乎是丑陋的。这样的“你来我往”会形成恶的循环和蔓延。我们无法阻止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婚礼传统,但至少要让它尽可能远离功利、取与丑。而这要从每场婚礼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说起。大家要多想想爱和义,少做一些简单的利己的算计,不要让铜臭打扰了婚礼这个对大家都很重要的生命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