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成果
楚雄州建立之初,由于历史原因和当时经济医疗条件的限制,各种传染病肆虐。天花、麻疹、疟疾、白喉、百日咳、伤寒、性传播疾病、麻风病、肺结核和地方性甲状腺肿在全州广泛流行。50年来,通过泉州广大卫生防疫工作者的努力,不仅消灭了天花,控制了鼠疫,其他传染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病率明显下降。
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和重点疾病防治、重点地区预防、重点人群保护的原则,认真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使全州急性传染病总发病率明显下降。从1958到3661.32/1万,又下降到1997到276.71/1万(与1958相比下降92.44%),2007年达到65438。
& ampOslash2007年与1997年相比,脑膜炎发病率下降100%,炭疽下降94.44%,麻疹下降88.43%,疟疾下降70.64%,猩红热下降66.67%,痢疾下降63.28%,病毒性肝炎下降23%。泉州自2002年以来连续5年无霍乱疫情。
2.计划免疫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接种率和质量不断提高,计划免疫所针对的疾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并得到有效控制。1988、1990、1995年,省、县、乡三级分别完成国家规定的儿童免疫目标的85%,国家防疫站和10县市防疫站被省政府授予“为达到计划免疫标准做出显著贡献”的荣誉称号。“四苗”接种率由1989年的90%提高到2007年的95%以上,计划免疫所针对的疾病发病率明显下降。从1989到现在,我州无一例脊髓灰质炎病例,1995、1997后无一例白喉、百日咳病例。2007年与1997年相比,麻疹发病率下降88.32%,流脑下降100%,乙脑死亡率下降100%。同时,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的疫苗数量也在逐步增加,从2002年以前的“六病四苗”增加到2007年的“九病七苗”,即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2004-2007年,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疫情情况,有计划地组织各类二类疫苗接种68万人次,进一步建立和巩固了有效的免疫屏障。计划免疫的全面有效实施和二类疫苗的推广使用,对提高我国人口特别是儿童的健康素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艾滋病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为AIDS。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自1981美国报告第一例艾滋病以来,已蔓延到世界各国,传播速度很快。中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在亚洲排名第二。我省是我国艾滋病的重灾区。自1991起,楚雄州防疫站开展常规艾滋病监测,主要针对吸毒人员、滥交人员、特殊行业服务员、劳教人员、献血者、血液及血液制品进口商等12重点人群。1995在我州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自1996,2001首次在孕妇中检出HIV感染者。2007年1991至17期间,泉州* * *监测各类人群近25万人,对符合国家抗病毒治疗规划要求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告知、访视、建档、管理和干预,并进行转诊和免费抗病毒治疗。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全国艾滋病宣传取得明显成效,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城市人口达到92.16%,农村人口达到58.6%;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100%,学生预防艾滋病和献血知晓率为93.16%。新入学高中生对艾滋病和性病的知晓率为98%,对无偿献血的知晓率为90%。娱乐场所高危人群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到85.9%;广大人民群众对艾滋病的危害和防治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自觉防治艾滋病的意识逐步形成。
4.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病。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宣布“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将结核病病例作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中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2000年6月5438+2月21日,国务院向世界宣布,中国履行了遏制结核病流行的国际承诺,发布了《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并与国际社会合作实施了一系列结核病控制项目。1998 2002年,我州牟定县实施了“加强和促进云南省结核病控制项目”和“卫生部结核病控制项目”,发现、治疗和管理肺结核病人183人;2000年8月,由省、州、市防疫站和乡镇卫生院医生组成的结核病联合调查组对楚雄市大郭口乡16023人进行了普查和线索调查,对发现的140名肺结核病人进行了治疗和管理。2002年以来,楚雄州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和日本政府无偿援助(卫生X项目)、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第一、第四轮)、中央财政、中央转移支付等项目资金,在全州广泛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项目的实施和项目资金的相互补充,使我州结核病防治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截至2004年4月,楚雄已有10个县市启动了卫X项目,DOTS策略覆盖率达到100%,提前达到了项目要求。在2004-2007年项目实施期间,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706人进行了结核病防治和项目管理***14的业务培训。通过加强基层培训,提高了我州结核病防治人员的专业水平,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通过2002-2007年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实施,发现并治愈了一大批结核病患者,促进了楚雄州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5.建国初期麻风病非常流行,每个乡镇都有病例报告。经过多年的普查和治疗,特别是联合化疗的实施,发病率从1958下降到1997,下降了92%,2007年比1997下降了48%,麻风的治疗率、规律服药率等等。泉州的麻风病防治工作多次接受国际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检查,得到了高度评价和好评。国家防疫站被卫生部授予“麻风病防治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7年,意大利麻风病防治协会项目官员再次对元谋、禄丰AIFO项目县和楚雄疾控中心的麻风病防治工作进行了监督检查,并对我州的麻风病防治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6.克山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地方性心肌病,又称楚心脏病。自1960在楚雄市六合地区发现以来,已有40多年的流行历史。楚雄州克山病病区分布广,病情重,死亡率高,是我国历史上严重的克山病病区之一。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在1977楚雄州推广了口服亚硒酸钠的预防措施。到1997年,全州累计补硒人数为139万人,全州克山病发病率从1974到21.59/65438+。通过预防性用药和各项综合防控措施的实施,泉州市2007年口服亚硒酸钠人数比1997下降了59.5%;通过对部级、省级、地市级、县级5个县的克山病监测,克山病检出率逐年下降,2007年检出率明显低于1997,部分县未检出。完成《楚雄州克山病五年动态转归监测研究》,获省卫生厅科教协会三等奖。
7.1991年以来,我州大姚、禄丰、牟定、楚雄、南华、永仁等县发生不明原因猝死(原名云南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云南暴发性地方性心肌炎、云南暴发性心肌炎、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疫情呈点状爆发,发病急,死亡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连续几年,国家疾控中心积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配合国家疾控中心和省级地方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疫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指导疫点环境消毒和综合防控工作。在国家、省、地、县的共同努力下,监测和预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1997完成“楚雄地区急性心肌炎暴发流行原因筛查研究”项目,2007年完成“云南心源性猝死与克山病异同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8.1978首次调查地方性甲状腺肿,查出患者14263人。截至1994年底,通过加强食盐加碘、改水和预防性用药等防控措施,已有10个县市达到国家基本控制标准。1997年,泉州市共设立11碘盐监测点,监测盐样8825份,合格7925份,合格率89.8%。* * * 41200人服用碘油胶囊。元谋、武定成人甲状腺肿大率为0.21%,楚雄市学生甲状腺肿大率为4.46%。完成了补碘补硒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0年来,经过各级政府部门和疾病控制部门的不懈努力,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7年,监测了2 962份碘盐样本。非碘盐率为0.20%,碘盐覆盖率为99.80%,碘盐合格率为98.14%,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7.94%。8-10岁学生灰指甲率为0.33%,学生和家庭主妇问卷调查通过率较1997有较大提高。
9.楚雄州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始于1956。通过在全州范围内的彻底调查,楚雄市和禄丰县被确定为血吸虫病流行区。经过多年防治,发病的禄丰县和楚雄市分别在1985和1986达到国家基本消灭标准,转入监测管理阶段。1986后,两县未发现新的血吸虫病病例。1993,我州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到目前为止,每年都进行了螺情调查、灭螺、病情调查和治疗,未发现阳性钉螺、新感染病人和新感染动物。现有的10例晚期血吸虫病已无传染性。
(2)预防和控制新出现的传染病
1,非典防治:2002年6月,11,中国广东省发现并报告首例非典型肺炎病例。这种原因不明的传染病迅速蔓延到北京、香港等地区。根据全国疫情形势和《楚雄市非典型肺炎防控方案》要求,楚雄市疾控中心从2003年4月23日起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调整加强灾害疫情应急队伍,制定职责和工作流程,采取积极措施,有效预防了我州非典型肺炎的发生。一是购买和存放654.38+0.5万元消毒药品、器械和个人防护用品;二是积极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健康防护意识;三是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公共场所和学校开展非典型肺炎防治和消毒工作;四是制定了《楚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典预防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疫情的组织机构、预防措施、诊断依据、现场处理步骤、疫情报告制度流程等。五是全州疾控机构开展疫情监测和报告,设立检查站监控所有进入全州的交通要道,对所有进入楚雄的人员(返校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进行登记。),测量宾馆、酒店入住人员体温,公共场所实施预防性消毒;六是州卫生局组织了大规模实战演练,有效提高了应急处置队伍的处置能力。2003年,楚雄州非典防治工作接受了卫生部、省政府、省卫生厅等领导和专家的检查督导,受到好评。
2.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005年6月,东南亚和欧洲发现禽流感疫情和病例。根据疫情情况,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禽流感应急准备,组织应急队员和相关医务人员多次进行业务培训,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楚雄市富民镇荷花村发生禽流感疫情时,第一时间派出业务人员配合农业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疑似疫点消毒,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监测。同时,配合州卫生局对全州卫生院院长进行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确保疫情信息网络畅通,按照规范的流程和要求报告疫情。通过实施各种措施,我国没有出现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目前这项工作已经转向监测阶段。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作为我州疾病预防控制的专门机构,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各类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我州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州疾控中心特别重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疫情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一是建立健全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全州各疾控机构均成立了疫情管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专家组、后勤保障组和应急小组,应急小组成员300余人。二是坚持24小时疫情和应急值班制度;三是完善应急处置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药品、器械的储存、管理和保障。2007年,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二、三类防护标准配备个人防护用品60套,新购卫生监测和应急处置防护用品10套,储备消毒药品和器械总价值65438+万余元,严格管理,实行专人定期检查更换,确保后勤供应及时有效。四是加强疫情监测管理,进一步完善疫情报告网络,健全疫情报告体系,提高疫情报告质量。多年来,州县疾控机构坚持疫情就是命令,疫区就是战场。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成功扑灭和处置了多起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1995武定县6.5级强震、2003年大姚县两次强震、2003年滇中铜冶炼厂职业中毒事件、1994-2006 5438+0武定县、元谋县历次霍乱暴发、2005年楚雄市富民镇荷花村禽流感疫情、2006年某某。
(四)卫生信息网络建设:为综合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卫生防疫信息数据库,实施快速、准确、全面的覆盖乡、县、地、省和卫生部的疫情报告系统,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2001年,省级疾控中心统一配发15台计算机(州级5台,各县(市)65505台)。省、州、县(市)卫生防疫站通过ISDN相互连接,完成数据传输。州、县(市)疾控中心***12疫情管理人员参加省疾控中心培训学习,并于7月1日正式实施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结束了长期由邮局寄送传染病疫情报告材料的历史。六年来,全州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不断升级改版。截至2007年底,国家、县、乡、村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国家、县、乡三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已经完善,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五大卫生监测检查:2002年前,州防疫站承担全州五大卫生监测任务,五大卫生工作由一般的道德规范管理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全州五大卫生工作质量不断提高。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推进,2002年2月20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后,更加重视并大力加强五大卫生监测检测工作,全州疾控机构进一步加强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全面推进实验室计量认证和质量控制管理,努力使各级疾控中心的监测检测能力达到国家基本要求。及时为处置重大疫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数据,也为卫生行政执法提供科学依据。
(六)基层科研培训和指导服务:从1997至今,州疾控中心科研成果19项,其中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卫生厅科协三等奖3项,州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0项;***在国家级以上医学期刊发表科技论文201篇,其中国家级期刊96篇,省部级期刊90篇,地市级期刊15篇。2004-2007年,国家疾控中心共派出279人次参加省级以上学习培训175班;举办各类培训班76期,免费培训基层业务技术人员3465人;2007年,* * *共派出525人到基层指导和参与各项业务工作297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