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私立中学区外高中

上栗中学

萍乡市上栗中学创建于1939年秋。高中班37个,师生2500余人,校园面积1.33亩,1.962被评为“江西省重点中学”。1995被评为“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近十年来,上栗中学实行现代科学管理,大胆引入“激励、竞争、约束”机制,加快了发展步伐,开创了学校工作的新局面。为了使所有学生都成为有用的人才,我们不断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办学模式,变单纯的应试教育模式为入学准备教育和就业准备教育相结合的综合办学模式,开设了机电修理、微机、科学育种、会计、汽车驾驶等5个就业准备班。培养一大批受到社会普遍欢迎的技能型就业人才。面向现代化,上栗中学建成了理、化、生、艺室齐全的理科楼,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现代化电化教学。所有教室实现了“三机一景”,成为“江西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这个学校好像不错。我在萍乡读书的时候,经常听人说起他们。)

江西省芦溪中学

学校的前身是1943由芦溪地区部分先生发起,向芦溪街道和乡镇募捐的“私立莲溪初级中学”,由刘先生任首任校长。当时,样本地点位于一座高层建筑的象形图中。1944年6月,日军侵占萍乡,学校迁至茅店桂花村(今华云乡)租用民房办学。抗战胜利后,校址于1946迁回鲁西,在田心寺(现校门广场)新建二层宿舍楼。1949 10学校与“私立凌云女子初级中学”合并,更名为“鲁西初级中学”;1951年底,与民办萍乡市鳌洲中学、民办萍乡市金山中学合并,更名为萍乡市联合中学,学校位于萍乡市北部李星村。学校因为某种原因关闭了。

1956年7月,经萍乡县委、县政府批准,县文教局派周、彭、邹云凯等同志到原芦溪第一小学所在地芦溪(其前身是清光绪二十七年创办的“濂溪书院”——因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芦溪任税监时曾在此办过书院),不久更名为“萍乡芦溪初级中学”。文革期间,1967-1972改名为“鲁西五中?七所高中”。1969年首次招收高一新生,1973年正式命名为“萍乡市芦溪中学”,一直传承至今。

1978,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第一批重点中学。

从1956到1969,学校只有初中,学制三年。1969后改为两年制,当年增加高中班,学制两年。到1978和1981,初中和高中都改成了三年制。根据教育网点调整,1999初中停止招生。2001从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经县委、县政府批准,成立了九年一贯制的芦溪中学附属“芦溪县实验学校”,暑期招收四个初中班。到2002年6月,165438+10月,学校与深圳市龙岗区东升学校合作,在实验学校的基础上创办了“鲁西外国语学校”(简称鲁西外国语学校),学制仍为九年。2002年夏天,开始招收小学各年级新生。高中69个教学班,学生4300余人,教职工243人,其中教师183人(硕士3人,本科生65438人,专科47人)。高级教师41,中级教师90)。附属外国语学校在校生1200人,教职工124人。(这个好像也不错。我们的前任校长好像是从这所学校转走的...

鲁西外国语学校

芦溪外国语学校是在萍乡市政府的支持下,在萍乡市教育局和芦溪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由深圳东升教育集团和省重点中学芦溪中学联合创办的一所示范性、现代化的九年制寄宿制学校。学校占地70亩,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目前是全省投资最大、功能最全、设备最好的优质义务教育学校。2003年9月1开学。学生1200多人。小学教师年人均工资21000元,中学25000元。管理人员年人均工资32000元。86%以上的教师获得过县级以上奖励。学校还聘请外教。

一年来,* * *接待各级领导和各类学校领导教师1000余人次。

庄严宏伟的现代化校舍由1行政楼、1小学楼、1中学楼、2栋教职工宿舍和4栋学生宿舍组成。68%的绿化让学校更像一个花园。除了现代化的标准教室,还有户外活动空间和相关设施。

专业学习教室:配备34寸彩电、DVD、视频演示器、三用电脑、饮水机、书柜。

专业功能教室:学术报告厅、中学图书馆、小学图书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微机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电子钢琴室、古筝室、书法室、美术室、音乐室、科技制作室、围棋室、棋牌室、舞蹈室、少先队活动室、团员活动室、演播室、广播站。

文体设施:400米塑胶跑道、足球场、5个标准篮球场、16标准乒乓球台及各种体育器材。(好像很厉害。有钱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