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的特产

1,口子酒

产于濉溪县,是一种浓香型白酒。口子酒酿造历史悠久。口子酒的酿造历史源远流长。远在15(公元697年)的春秋时期的鲁桓公,宋襄公曾多次向诸侯献血,并饮用当地的酒。相传战国时宋迁都香山,大量酿造。南宋、金、元时期,口子酒大量生产。口子酒历经千年,入口即甜。喝后恰到好处,被誉为“名闻冀北三千里,味占江南第一”的美誉。许多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富豪都会在此聚会,或泛舟,或饮酒赋诗。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诗中写道:秋夜写对联,春雪晨暖酒。湖边爱白鸥飞,水清怜红鲤肥...宋元丰三年,苏轼,徐州周知,在《南乡子·苏州上元》中写道:“千骑试春游,小雨收,使江东老客;如果你呆得晚了,酒就会无声无息地溜走。”字里的白酒就是口子酒,当时的濉溪口属于苏州。清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徐州时,对濉溪地方官呈上的口酒大加赞赏。以香山隐士为最脍炙人口的“隔壁千醉,十香开坛”的诗句。口子酒世代相传,历代占据曹芳旧址。它采用千年古泉和百年老窖,精选优质高粱和上等陈曲,采用传统酿造工艺,使酒醇香四溢。

口子酒的特点是香气浓郁,香味绵长,香透瓶,留香不断,称为“香透瓶”、“香透夜”。它“清如玉露,浓而香,甜而爽口,回味悠长”。南京人夸:“濉溪名酒来浦口,南京全城香。”古往今来,商贾往来,文人墨客“闻香下马,知味止步”。历史上有“名闻河北北三千里,味闻江南第一”的美誉。口子酒已经成为淮北濉溪的名片之一。

2.口子糕点

口子糕点品种多,质量好,市场广,是濉溪的名优土特产之一。

口子饼分普通饼和细饼(粗、细)。像三刀,羊角,小北京枣,蚂蚱腿,豆皮,焦花,烧饼,都是普通的饼。细饼有寸金、麻片、烤饼、蜂饼、云片、山楂饼、皮糖、饼、鸡骨糖、蜂蜜等。此外,还有一些时令糕点:酥糖、木瓜糕、绿豆糕、月饼等。而且还有专门的祭祀礼物,俗称“供蜜”。蜂蜜供应是各种人和事用白糖做的。如八仙、雕像、宫殿、牌楼、宝塔、香炉、烛台、盆、碗、罐、瓶、龙、虎、狮、马、牛、猪、羊、鸡、鸭、鹅、花、鸟、鱼。这些“蜂蜜祭”制作精美,完美无缺,形状逼真,吃起来香甜可口。

3.古镇麻辣汤

相传甘龙在下江南时,路过此地,感到饥饿。恰巧路边有个老太太煮鸡汤,甘龙坐在路边喝了一碗,很香。汤里有麦粒,但甘龙不知道这麦粒留在了鸡的胃里,因为它没有洗。于是,甘龙问老太太:“这是什么汤?”老太太年纪大了,耳背,重复道:“什么汤?”乾隆误以为这个汤的名字叫“什么汤”。后来,这个名字被称为“唐哲”,现在濉溪人叫它“唐哲”,因为汤味道鲜辣,一些人也叫它麻辣汤或胡麻辣汤。

濉溪古镇的麻辣烫是用母鸡和圆骨熬制,加上12种食材。做菜的时候,除了加葱和麦粒,还加了很多姜,这个汤有一种麻辣的味道,很鲜。将洗好的面筋在温水中彻底醒发,使原本海绵状的面筋表面变得光滑柔软,然后捏成小块开锅,用筷子顺时针搅拌。这时候面筋会被甩成碎片,比如蛋絮,但比蛋絮略浓。麻辣烫面筋也有一定的制作方法:将面粉放入盆中,用约1 kg清水拌成软面团,用蘸水的手揉成面团;烤几分钟,然后用力揉搓,再用清水轻轻揉搓,待面水较厚时再用清水洗净。如此反复几次,直到把面团里的面汁全部洗掉,然后用手把面筋拿出来,泡在清水盆里。洗面筋后剩下的面粉水掺进汤里,这样连麦粒都沉淀不出来。最后加入鳝鱼丝、盐、味精和适量白胡椒粉。在汤里加点香油就更美味了。

4.王憨子油茶

王憨子原名王,他精心经营的油茶是老城区的小吃龙头。油茶是濉溪小吃中的滋补精品,人们常说“老城油茶香”。在街边的大排档里,放一口大锅,用棉布包着保温,锅里有做好的油茶。吃的时候加醋、酱油、香油,酸辣可口。其口感滑润油润,略带生活气息,酥油香气浓郁,营养丰富,深受老人和孩子的喜爱。油茶除了清香,还有提神、消食、健胃、祛湿止痢、散寒、治感冒的功效。

5、留香阁画笔

淮北留香阁制刷厂生产的刷子,用料上乘,产量适中,有200多个品种,属徐安毕。留香阁在探索传统制笔工艺的基础上,既保持了徐安毕的特色,又吸收了湖笔的优点,创造了自己的风格。它保持了毛笔特有的尖、圆、齐、健,刚柔并济,清纯耐用的优点,且锋长、锋清、体薄、墨量大,便于使用和泼墨,可使其成为“铁丝中心”的趣味所在。其中,著名画家如刘海粟、舒潼、李苦禅、赖少其、费新我等。,都曾试着写过,都称赞过用心的应用,都被随口称赞过。日本著名画家加藤东翠和柴田木石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柳香阁毛笔远销香港、澳大利亚、日本、泰国等地,在国内外书画界享有盛誉。

6.临涣棒棒茶

虽然临涣本地不产茶,但安徽盛产茶叶。濉溪临涣往南不到200里,有个地方叫六安,以产茶闻名。临涣通过六安当地一家名为红茶吧的茶,创造了自己的品牌茶“棒棒茶”。据说常喝这种茶,有春生津、夏解暑、秋提神、冬暖身的独特功效,还能解酒,喝多了不养胃,暂时解饥解渴。临涣镇现在人口不到2000,但这里有10多家有名字的古茶馆。相传这是因为临涣古镇有好泉水。古镇南边有个泉,叫回龙泉。相传此泉清凉甘甜,大部分茶馆都设在附近。

7.濉溪酱菜

濉溪酱菜,包括濉溪古镇的酱菜和临涣镇的酱菜,已有100多年的生产历史,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一)老咸菜

老城区的腌菜以腌瓜最为著名,最早创制于清朝同治年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生产历史。甜、咸、酸、辣、香的菜品,装在香喷喷的酱包瓜芯里。吃起来酱香浓郁,酥脆爽口,风味独特。濉溪酱包瓜选料考究,制作精细,风味独特。源昌斋酱厂采用当地优质袋装瓜为原料。这种瓜呈鼓形,色泽黄绿,湿润丰满,要求每个瓜重500克至750克。要采摘加工,不允许过夜,保证新鲜。制作时,首先将包好的瓜柄切成圆盖状,去掉瓜瓤,然后经过初腌、暴晒、制酱等工序,使瓜皮呈琥珀色;然后,优质的杏仁、花生、黄瓜、瓜类、豆类、苔藓、大头菜、生姜、鹿角、陈皮等。选料,酱制后剁碎成馅,装入腌制好的瓜壳中。最后再盖上之前切好的圆形瓜皮盖,成品扎成原来刚包好的瓜的形状。

(2)临涣酱菜

临涣酱菜色香味俱全,脆爽有弹性,色泽透亮,散发着酱菜的清香。味道不咸不苦也不生菜。临涣的酱菜有40多种,其中以培养瓜和腐乳最为著名。

(1)临涣八卦

临涣酿瓜,又名中华美食,壳圆嫩鲜脆,酱菜味浓,有十种棉馅,五六种颜色。临涣素有“八卦城”之称。久负盛名的临涣酱养瓜是临涣酱中的传统名菜,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以其香、脆、嫩、酱香浓郁等独特风味而闻名。清朝末年,一位诗人写了一首赞美太阳的诗:“瓜风送香,蜂蝶飞云,吃瓜之后忘了故乡人。”1981年,在杭州召开的华东调味品合作大会上,罗城牌栽培瓜被选为最佳产品。1985被国家评为最佳调味食品。

八卦掌原名女儿瓜,其品种流传于2000多年前。宝瓜的栽培很有讲究。选择其特定土壤,只施农家肥和草木灰,装瓜清种,秋初采摘。新鲜的瓜饱满,呈青黄色。

酿造袋装瓜的选料是有讲究的。每袋瓜重500克,鼓状,青黄色,光滑饱满。采摘加工,不过夜,保持瓜的新鲜和脆度。制作时,将鲜瓜盖好,去皮,第一次入缸腌制,暴晒30天以上,再盖一层甜酱,培养40天,制成琥珀色瓜壳备用。然后将杏仁糊、花生糊、黄瓜糊、兰花糊、苔糊、姜糊、酸菜豆、菜花、陈皮等10多种优质酱菜食材切碎勾兑,放入酱培成熟的瓜壳中,盖上瓜盖。束仍为原鲜瓜之形,故名宝瓜。

成品呈鼓形,色泽鲜艳,酥香可口,口感清爽,咸甜适中,酱香浓郁,南北皆宜。生产的临涣酱瓜富含维生素、氨基酸、糖类和矿物质,是纯天然食品。

(2)林焕培腐乳

临涣的酱料很多,独具特色的腐乳和瓜一样有名。腐乳有100多年的历史,和袋装瓜一起远销四面八方。工艺精细,工艺复杂,选料精良,配比恰当,发酵酿造周期长,制成后产品风味独特。吃了腐乳,感觉食量增加了。尤其是用腐乳的汁液作为烧肥肉的辅料,更是别具一格。根据气候、温差、土质、无污染等。,全部精选优质大豆,并添加多种珍贵中药材和特殊香料。牛奶栽培所需原料选定后,要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进行控制,尤其是卫生标准更高。首先用清水清洗干净,然后用清水浸泡。成功后可以磨成浆,然后用芦苇去粗渣。剩余的细浆用蒸汽加热,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石膏,再压制成规定厚度和标准含水量的块体。压制后用刀切成2厘米厚、4厘米见方的胚块,每隔一段时间放入温室笼中发酵,要求在常温下恒温45至48小时。发酵到一定程度时,用黄培特制的干蜜汁,加入海盐和天然三伏酱油,装入大桶或坛子的内底,加入适量的蜂蜜甜酱,密封签字,按规定放入专用发酵间存放。浸泡大豆后,研磨、打浆、烧浆、糊化、初压、展平、复压、切块、研磨、培养、装缸、封缸、储存、成品。自然发酵陈酿,从胚到成品大约需要10个月,秋凉后出售。在出售之前,再次检查成品。如果发现颜色和质量不符合标准,不准出厂销售。优品色泽棕黄,肉质鲜嫩,质地细腻,酱香浓郁,咸酸适中,晶莹绵软,柔而不腻,具有养殖奶特有的口感。

豆腐味牛奶的特点是黄色和晶莹剔透的颜色。开坛后卤汁味特别浓,软而不腻,很好吃。其特点是肉质鲜嫩,质地细腻,味道鲜美,回味无穷。

8.临涣种植奶肉

临涣养殖奶肉与养殖瓜、腐乳齐名,也以色泽鲜艳、形状饱满、口肥而不腻、乳香浓郁、有一种不舍之感而闻名。

培养奶肉的工艺精湛,必须用当地泡菜培养腐乳的汤作为辅料。制作时要挑选上等的五花肉,加工成大方块,然后放入锅中用水煮去油腻。取出,放凉,切成均匀的块,倒入培养奶中(培养奶的质量决定了培养肉的色泽和风味),加入调料拌匀,放入碗或盘中,再放入锅中蒸一段时间,进一步去除油腻的味道,将味道浸入肉中。蒸好后,出锅冷藏。吃的时候在锅里蒸15分钟再吃。

9.大庄葡萄

杜集区端元镇位于黄淮平原,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特别适合水果种植。大庄葡萄在我国已有300多年的种植历史,被誉为“大庄葡萄的砀山梨”。为了保护自己的品牌,大庄葡萄已经注册,每年的“大庄葡萄采摘月”让大庄葡萄声名远扬。

10,湟里石榴

湟里石榴是著名特产,产于濉溪西北的湟里村,多种植在海拔50米至150米的山坡上。明代嘉靖年间,吴博士所著《岁念》一书中记载,湟里石榴“色鲜、香、籽软、汁甜浓”。民国时期,远销南京、上海等地。湟里的石榴品种很多,有马尧籽、软籽、粗青皮、满园香、笨石榴。其中,品质最好的一种是软籽石榴,又名冰糖石榴,果实圆润,皮薄极了。单果重150g,最大300g,350 ~ 400粒。它是冰糖色的,颗粒大而多汁,种子柔软,味道极其香甜。

11,黄斗杏

黄梨品种有水白杏、绵杏、关公脸等。其中最好的是八斗杏,因形似八斗而得名。这个品种是民国初年技术员丁阳斋嫁接培育的。它的特点是个头大,产量高,果皮光滑,颜色红黄,肉厚,酸甜可口。

12,濉溪西瓜

(1)本地西瓜

产于濉溪县,栽培多年,在淮海地区颇有名气。在淮北、徐州、苏州、蚌埠、合肥等地有售。这种瓜质量好,皮薄肉厚,脆而多汁。清香爽口,甜甜的。成熟的瓜,用刀划开它的皮,自动裂开,果肉凸出,无法复合。主栽品种为青核桃粒,为中熟品种,果形大椭圆形;皮呈青绿色,有细网状,厚约1cm;强烈的红色、沙色和黑色。单瓜重20斤左右,大小30多斤,亩产4000斤左右,最高7000斤。年种植面积约300亩。

(2)铁佛无籽西瓜

2000年,濉溪县铁佛镇引进无籽西瓜栽培技术,全镇种植面积达1.5万亩,形成了无籽西瓜产业基地,并注册了“福蜜”商标,称为“铁佛无籽西瓜”。2006年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质量认证,2010年“铁佛无籽西瓜”将进入上海世博会,供货时间为一个月(7月20日-8月20日),面积1000亩。

13,全美德硬面杜万

濉溪万德硬面卷因为外形美观,看着很舒服,麦香面筋的味道一落千丈,让方圆百里闻名。在过去,商人和路人经常品尝硬面条来满足他们的食欲。

硬面辊的所有优点都不同于普通辊。首先是它的“硬”;用手压不出坑,用拳头也压不变形,像砖头一样。而且是“大”:正宗的大轴一般长7厘米,宽3厘米,高15厘米,一张不止四两。其次,它的形状:桥拱上部为圆形,下部为方形。只有这三个特点才能和其他大卷相提并论。

《所有美德》这本精装书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如今,在白山镇,只有谢佳独家经营。所有美德的硬面卷轴都濒临失传。

14,双堆面鱼

濉溪双堆面鱼是民间非常简单的传统主食之一。近年来,它已成为许多食客必点的主食之一。

濉溪双堆面鱼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将面粉放入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加入适量的盐,捣成糊状。水烧开后,用筷子将捣碎的面糊逐个拨入开水中。面糊进入沸水后凝固,形状像大大小小的河鱼,变成了鸡蛋。面鱼下锅煮熟后,加入适量的盐、油和调料即可食用。如果你在面糊中加入一两个鸡蛋,面条鱼的味道会更软。

“双绒面鱼”可以吃素,但面鱼的素食一般是由食材和调料来调节的。对于素食者来说,食材是青菜、菠菜等蔬菜,油主要是磨好的香油。对于肉食者来说,各种肉丁都可以作为食材,以动物油为主,配以少量香油。还有煮面鱼的精美汤品。现在大多是猪骨牛骨羊架子之类的炖汤。

15,南屏肚皮

濉溪南屏肚用新鲜五花肉烹制,是南屏镇的名菜。在濉溪南屏镇,无论是婚丧嫁娶、喜怒哀乐,还是朋友聚会,都必然会有“响肚”,它具有味道鲜美、香气宜人、口感酥脆爽口的特点。在口中咀嚼时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故称“响肚”。

据介绍,响肚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但烹饪温度要根据食材精心掌握。你需要买新鲜的猪肚,用盐和醋反复洗干净,切成条,放在开水锅里煮并加调料,然后把汤和牛肚一起放在小菜盆或大瓷碗里,用小勺吃。

南屏肚老少皆宜,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深受城乡人民的喜爱。现在苏州、淮北、蚌埠等城市都有“南平肚皮”。

16,留半夏

半夏是濉溪县著名的中药材。半夏不仅是药用汤剂的原料,也是一些中成药、丸剂、洗剂的主要成分之一。

17,其他名优土特产

淮北名菜<鱼咬羊>、淮北狗肉、濉溪羊肉汤、素馅扁食(大年三十包好,初一早上在饺子里吃)、干菜饺子(一般正月十五做)、炸小磨绿豆丸(一般春节做)、煎饺、烧饼、包子(芝麻)、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