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家长培训。
秋冬季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常识1。秋季儿童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
传染病知识在幼儿园很普遍。1.腮腺炎1。病因:腮腺炎病毒。2.流行病学(1)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通过唾液和飞沫;冬春季是流行的高峰期。⑶易感人群:学龄前儿童多发;患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3.临床表现(1)腮腺肿胀疼痛。可单侧或双侧同时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向后、向下肿胀,边缘不清,微热压痛,不红肿,不化脓。
颊粘膜腮腺口红肿,张口或嚼酸时疼痛加重。⑵中度发热,食欲不振,全身不适。
4.并发症: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听神经损伤等。5.隔离预防(1)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大完全消失,但至少在发病后10天。
回园时,须持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交医务室审批后方可复工。⑵注意室内通风,勤晒被褥。
⑶易感人群可连续服用木蓝根颗粒3-5天。(4)接种腮腺炎疫苗等。
6.治疗(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喝水,吃半流质,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⑵对症治疗:高热可用退烧药,局部应用醋调金黄散止痛。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消肿化瘀。⑷积极治疗并发症。
二、手足口病1。原因:病毒感染。2.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2)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⑶易感:5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型病毒免疫,维持时间不清楚。
3.临床表现(1)口腔疼痛、厌食、低热。⑵口腔黏膜可见小疱疹或溃疡,多见于舌、颊黏膜、硬腭,偶见波及牙龈、软腭、扁桃体、咽部。
⑶手、足、掌背可见斑丘疹,继而转为疱疹,2-3天后吸收,不结痂。也可见于手臂、腿部、臀部,躯干少见。
⑷病程短,症状轻。4.隔离与预防(1)将孩子隔离两周。
⑵随时对患儿鼻咽分泌物、粪便、污染物进行消毒。(3)注意室内开窗通风和物品消毒。
5.治疗(1)对症治疗:保持口腔卫生,口腔溃疡局部用药。(2)防止二次感染。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三、水痘1,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群病毒。
2.流行病学(1)传染源:急性病人。(2)传播途径:被疱疹浆液污染的飞沫或物品。
多见于冬春季节。⑶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病后可以获得终身免疫。
20%的成年人会出现带状疱疹。3.临床表现(1)发热、咳嗽、流鼻涕、食欲不振等。
⑵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开始为红色小斑丘疹,数小时后变为圆形,周围有薄膜包裹的“露珠”状疱疹,周围红肿瘙痒。1-3天后,疱疹变得干燥并结痂。躯干、腰部、头皮常见,四肢少见,呈向心分布;常成批出现,同时可见斑丘疹、疱疹、结痂。
口腔黏膜、咽部、结膜也可见皮疹,破裂后形成溃疡。4.并发症:继发感染可引起败血症。
还可以看到脑炎和心肌炎。5.隔离与预防(1)隔离至皮疹完全干燥结痂。
但发病后不少于2周。(2)注意室内通风。
⑶为易感人群接种水痘疫苗。6.治疗(1)对症治疗:发热时使用退烧药;保持皮肤和指甲清洁,避免搔抓疱疹,如疱疹已破或继发感染,局部应用1%龙胆紫。
⑵继发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3)根据医嘱进行其他相关治疗。
猩红热1。病因:A群溶血性链球菌。2.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携带者。
(2)传播途径:飞沫通过呼吸道传播,或间接通过玩具、毛巾、书籍、衣服、被子传播。多见于冬春季节。
⑶易感人群:2-8岁儿童多见。3.临床表现(1)发热、头痛、咽痛、颈前淋巴结肿大。
⑵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由中耳、颈部向躯干、四肢扩散,24小时内遍及全身。皮疹是一种弥漫的针头大小的猩红色丘疹,没有正常的皮肤,丘疹之间有发痒的感觉。
面部潮红,可见“口周苍白圈”,“杨梅舌”。4.并发症(1)化脓性并发症:中耳炎、副鼻窦炎、肺炎、乳突炎。
⑵毒性并发症: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⑶过敏性并发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小球肾炎。
5.隔离与预防(1)隔离患儿至症状消失后一周;化脓性并发症者隔离至炎症痊愈,凭医院出具的痊愈证明即可回园。⑵患儿应注意病后3周内频繁尿检和心电图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和治疗肾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⑶对孩子的分泌物和污染物进行消毒。⑷易感儿童可口服木蓝和复方磺胺甲恶唑。
6.治疗(1)对症治疗:用淡盐水漱口,高热时用退热剂。⑵抗生素治疗。
动词 (verb的缩写)流感1。病因:流感病毒。2.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呼吸道。大多在冬季和冬末春初。
⑶易感人群:儿童等易感人群。3.临床表现(1)突然发病,寒战、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
⑵伴有轻度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⑶病程持续一周左右。
4.肺炎、脑炎、脑膜炎和循环功能障碍等并发症。5.隔离与预防(1)隔离至发热消退2天或症状消失。
⑵注意室内开窗通风。⑶易感人群可服用板蓝根3-5天。
⑷增强体质,提供合理营养,保证充足睡眠。⑸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6】少去公共场所,不要探视病人。(7)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接种流感疫苗。
6.治疗(1)对症治疗。(2)如有并发症或继发感染,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略)。
六个。细菌性痢疾1。病因:痢疾志贺菌。2.流行病学(1)传染源:急慢性病人和带菌者。
(2)传播途径:传染源排出的粪便污染手、食物、水源、玩具等。或者食物被苍蝇污染了。
2.冬季如何预防传染病
1,积极学习和了解冬季常见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掌握防病知识,树立防病意识。
2、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人体受凉,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入侵。
3.净化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工作、学习、生活环境要通风,办公室、教室、卧室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尤其是在宿舍,离开的时候一定要打开门窗,让阳光充分照射进来。
4.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可以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抵抗力。注意均衡饮食,营养搭配,保证每天摄入适当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和维生素。注意多喝水,多吃新鲜蔬果,忌烟酒。
5、合理的体育锻炼,如:晨练、晨跑、散步、太极拳等。,平时增加户外活动,可以增强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6.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勤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和自来水,不要用脏毛巾擦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后立即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口鼻,以免飞沫污染他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在家或外出时戴口罩,避免传染他人。
3.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秋天气温变化很大。初秋气温较高,即“秋老虎”日,雨水较多。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深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干燥,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因此,加强秋季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三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包括霍乱、伤寒和痢疾。这种传染病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是“吃”出来的传染病。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污染手、饮用水、餐具或食物等引起。,而且治疗不当,吃了就生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流感、军团病和结核病。这种传染病通过呼吸道传播,是一种“被吸入”的传染病。
细菌和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的细菌或病毒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常见的虫媒传染病包括日本脑炎、疟疾、登革热和流行性出血热。
这种传染病通过一些昆虫媒介传播,如蚊子、螨虫、虱子、跳蚤等。这是一种“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引入健康人体内致病。因为秋天在夏冬之间,夏冬传染病可能在秋天发生。请不要粗心大意。
特别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由于秋季天气仍然炎热,各种细菌、病毒仍处于旺盛生长繁殖期,食物、水、环境仍易受感染,因此疾病仍易发生和传播。
苍蝇、蚊子、蟑螂等病媒生物在秋季繁殖频繁,它们携带各种病原体感染食物、水和环境。1,搞好室内卫生,做好粪便管理,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蚊、蝇、鼠、蟑螂等四害;2、做好饮食卫生:不吃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的食物,不吃苍蝇、蟑螂等叮咬爬过的食物,碗、筷等餐具应严格消毒,传染性病人和带菌者应暂时调离饮食服务工作岗位;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五要”和“七不”。
(即“五要”即按时作息;睡觉前刷牙;饭前便后洗手;经常洗澡、洗衣服;剪指甲,理个发。“七不”就是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要丢弃果皮、纸屑等废弃物;不吸烟,不吸毒;不要喝生水;不吃不洁的食物;不需要公共毛巾、未消毒的杯子、碗和筷子。)
4、肠道传染病的常见症状,起病急,腹痛、腹泻,一天排便可达十次以上,其次为脓性大便,偶尔伴有轻度发热、四肢无力。恶心、呕吐和脱水等严重症状。
5.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如发现病人或可疑病人,应及时向医务室报告,做到早隔离、早治疗。
4.秋季幼儿园传染病的预防有哪些?
1.细菌性痢疾:感染途径是用被细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手进食,或食用腐烂、不洁的食物。
此病常发生或流行于夏秋季。预防措施如下:对有呕吐、腹泻症状的患者应及早隔离治疗;实施粪便科学管理和饮用水消毒;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和所售食品必须经卫生防疫部门检验认可;消灭苍蝇和蟑螂;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水果蔬菜要洗净,不要吃腐烂不洁的食物;经常锻炼以增强体质。
2.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传染性很强。大多数5岁以下的婴儿的特征是发烧和手、脚和嘴上的皮疹或疱疹。
5.冬春季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知识有哪些内容?
一、流行性感冒流感,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潜伏期短,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病毒。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是患者,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也可通过飞沫污染手、用具、衣服、玩具间接传播。
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俗称脑膜炎,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季节常见,男女老少均可发病,尤其是儿童。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季节,要注意积极预防。一旦发现突发高热、头痛、喷射性呕吐、抽搐、皮肤黏膜有出血点的患者,应注意尽早就医。
三、麻疹俗称“皮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与麻疹患者直接接触易被感染。麻疹大多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儿童身上。麻疹病毒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的发病率,潜伏期为6-18天。
主要症状为发热、怕光、流泪、流鼻涕、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斑和全身斑丘疹。根据免疫系统接种麻疹疫苗是主要的预防措施。
6.如何预防儿童冬季疾病?
进入冬季,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是孩子患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
所以,孩子的冬季保健是家长需要重视的问题,家长要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1.合理着装,及时增减衣服。孩子的衣服要随着气候变化增减。
如果出门要做比较剧烈的户外活动,就不要给孩子穿得太多,因为剧烈运动肯定会带汗,还会浸湿内裤,容易感冒,对身体不好。睡觉时脱掉外套,盖上保暖透气的被子,晚上最好用背心式睡袋,防止被子受凉。
穿衣时,要经常摸孩子的手。天冷的话,给她加件衣服。孩子出门要戴口罩,尤其是室内外温差大的时候。
2.合理安排膳食,注意营养保健。冬天孩子容易维生素D缺乏,感冒,上火。孩子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尤其是维生素A、C含量较多的食物,提高抵抗力,高能量的热性食物也要增加。另外,一定要保证幼儿的饮水量。
水是人体新陈代谢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新陈代谢旺盛,需水量大,个别特定体质的儿童应酌情增加饮水次数。
3.保持儿童宿舍活动场所空气流通。虽然天气会逐渐变冷,但还是要保证家里的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早上用冷水洗脸,对孩子的健康有好处。
此外,使用空调或加热器会使空气干燥。最好在旁边放一杯水,或者用加湿器来保持湿度。4.适度的运动和锻炼最适合冬季户外运动。运动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增强免疫力。日光浴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此外,阳光还可以增加红细胞的含氧量和增强皮肤的温度调节,以及增强神经系统的活动功能和儿童的体质。
5.保护皮肤免受干燥和皲裂。冬天又冷又干燥。儿童皮肤失水多,皮脂腺分泌少,皮肤容易皲裂瘙痒。让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多喝白开水,用热水洗手洗脚洗脸,然后适当涂一些护肤霜。冬季气候特点是温度低,空气湿度低,偏北风多,冷空气活动频繁。
人体头面部的耳、鼻、口接触空气的机会很多,如果不注意防护,很容易产生一些病变。6.做好幼儿计划免疫工作,定期健康体检。冬季是呼吸道疾病多发的季节,要谨防冬季容易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等。
定期做好幼儿的疫苗接种工作。冬季儿童感冒的预防:入冬后的寒冷天气是感冒多发的季节,尤其是学校、幼儿园等儿童居住的地方,更要注意预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为了让孩子顺利过冬,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合理饮食冬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合理的饮食可以增加身体的抗病能力。母乳不仅是儿童身体和智力发育的最佳食物,还含有几种对呼吸道粘膜有保护作用的免疫球蛋白,可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除母乳喂养外,应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及时添加辅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蛋、鱼、肉等,营养均衡,防止偏食、挑食,防止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降低儿童机体抵抗力,适当补充水分,防止呼吸道干燥,以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2.注意饮食。“你要孩子平安,你就饥寒交迫。”
现在有些家长总担心孩子吃的少吃不饱,总想让孩子多吃点。孩子吃多了,过几天容易形成食积便秘。
因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表里”,即大肠的疾病会影响肺的功能。研究表明,大肠干便可使巨噬细胞死亡率增加,肺组织抵抗力下降,从而引起反复的肺部和呼吸道感染。
3.冬天保护皮肤免受寒冷和干燥。儿童皮肤失水多,皮脂腺分泌少,皮肤容易干燥瘙痒。让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多喝白开水,经常用热水洗手、洗脚、洗脸,然后适当涂一些护肤霜。4.坚持户外活动。有些家长怕孩子被冻着。天气冷的时候,他们不会让孩子走出家门。孩子呼吸道长时间不接受外界空气,得不到耐寒锻炼。接触感冒患者后,由于对病原体抵抗力差,容易生病。
所以要坚持让孩子做户外活动。天气冷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让孩子在大自然中锻炼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体质。同时,不要坐在冷的地方:冬天地面温度很低,孩子坐在上面,体内的热量会流失很多,容易感冒拉肚子。5.暴露在阳光下的紫外线可以杀死人体表面的病毒和细菌,帮助孩子吸收钙和磷,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此外,阳光还可以增加红细胞的含氧量和增强皮肤的体温调节能力,以及增强神经系统的活动技能和幼儿的体质。6.经常通风,注意室温,冬季人体适宜的温度是20摄氏度。如果高于23摄氏度,人会感到头晕、疲倦。
另外,如果室内外温差大,容易感冒。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由于冬季供暖,室内外温差过大,尤其是北方。室内温度高,湿度相对较低。另外,门窗紧闭,室内空气流通差,室内微生物密度高。一些致病菌和病毒很容易侵入孩子体内。
所以,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要定时开窗换气,增加室内湿度。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可以在暖气片上放一条湿毛巾,或者在暖气片旁边放一盆水。
7.减少病原体感染的机会。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家长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聚会、商场等。注意督促孩子的手不要接触脏东西,勤洗手,防止疾病从口入。
7.秋季儿童如何预防传染病?
各位家长,秋季是流感、肺炎、麻疹、水痘、腮腺炎、脑膜炎、风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因为孩子的系统不发达,抵抗力低,往往无法预防疾病。以下是几种常见传染病的症状,供家长参考:1。流感的主要症状:症状是起病很急,除了明显的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外,还伴有剧烈的头痛,小儿怕冷、发热、咽痛、全身酸痛无力、结膜充血。有的主要是胃肠道症状,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的主要是肺炎症状,1-2天发病后会出现咳喘。有些孩子有明显的精神症状,如嗜睡、惊厥等。如果治疗不及时,孩子身体的免疫力会下降,还会引发中耳炎、支气管炎等并发症。
2.腮腺炎
主要症状:急性起病,发热,怕冷,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腮腺炎除了上述一般症状外,最大的特点是口周六根唾液腺肿大。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四周扩散,边缘不清。我在张嘴或咀嚼时感到腮腺疼痛,特别是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时,疼痛会加重,4-5天肿胀消退。
麻疹
主要症状:麻疹初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如发热、咳嗽、流鼻涕、眼睛怕光、流泪等。发病2-3天后,口腔黏膜会发生变化。在口腔两侧臼齿旁的颊黏膜上,可以看到灰白色针头大小的斑点,周围发红。这种麻疹黏膜斑是麻疹特有的症状,也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发病3-4天后开始出现皮疹。皮疹会依次出现在耳后、颈部到面部、躯干、四肢,最后是手掌和脚。皮疹一般持续3-5天,期间患儿持续高烧,常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出疹后,孩子体温开始下降,逐渐恢复正常,症状也有所缓解。
预防措施:
1.随时关注天气预报,随气温变化更换衣服,避免淋雨感冒。
2.经常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室内外温差。
3.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我们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是户外运动,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5.饮食要合理,保证身体获得足够的营养。
6.多喝温水或茶,保持鼻粘膜和咽喉湿润。
7.要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防止过度疲劳。
8.冬季儿童最常见的传染病
秋季腹泻的预防婴儿在夏季最容易腹泻,但秋季以后腹泻的发病也比较频繁。经常在9月或10月发作的小儿消化道腹泻,称为“秋季腹泻”。
所以,家长不要放松。秋季腹泻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定期对玩具和用具进行煮沸消毒。
及时接种疫苗。秋季及时接种疫苗,预防范冬春传染病,如脑膜炎。因为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针对传染病的抗体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所以秋季不要忘记给宝宝接种疫苗。如果有遗漏的预防接种项目,要及时补上。
在炎热的夏季气候下增加营养供给,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儿童的饮食和睡眠,因此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往往会减慢。而到了秋季天气转凉,对睡眠和饮食的干扰就不存在了,身体会逐渐恢复到以前良好的运行状态,宝宝的食欲和消化功能也能自动调整到最佳水平。所以这个时候要加强对孩子的营养供给,为孩子的成长添加“油”。
饮食上,肉、蛋、奶等食物缺一不可。同时适当增加蔬菜瓜果,同时合理搭配主食与副食、肉类与素食、粗粮与面米。及时清除蛔虫是众所周知的危害宝宝健康的“公敌”。不仅掠夺了孩子体内的营养,还会诱发贫血、营养不良等疾病,导致孩子身体发育落后,智力受损。
专家认为,秋季是一年四季驱蛔虫的最佳季节。用冷水擦洗身体经常用冷水擦洗身体,对提高宝宝的寒冷适应能力非常有效。
冷水擦洗包括冷水洗手、洗脸、擦拭身体、淋浴和游泳。冷水擦洗的锻炼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进行,注意循序渐进。
冷水淋浴也是一种很好的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但要快。洗澡后立即用干毛巾擦拭身体,直到身体发烫,微微发红,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3岁以上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