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美术馆的参考模型

云南省楚雄群众艺术馆

云南省楚雄市群众艺术馆创建于6月1962,前身为楚雄市文化馆,4月更名为群众艺术馆1982。现实中有17名员工,其中有3名中职生,7名中职生,4名助理馆员,3名行政人员。

现任策展人朱,中国戏剧家协作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二级作曲,主要从事彝族音乐研究和彝族戏剧音乐创作。何,现任书记,副研究馆员,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州音乐家协会秘书长,主要从事彝族音乐的创作和研究。现任副馆长杨瑞森,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彝族舞蹈的创作和少儿舞蹈的创作与研究。国团美术馆设有博物馆办公室、研究室、文艺咨询部、艺术摄影工作室和马缨花编辑部。

楚雄群众艺术馆是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开展思想宣传教育,组织引导群众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而建立的国家公益性文化机构。它是提高人民综合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它是基层文化活动的载体,是弘扬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是楚雄州群众文化工作的龙头,是楚雄市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通过开展各种社会文化活动,体现社会文化工作的娱乐审美、宣传教育、文化传承、繁荣艺术创作等社会功能。

主要活动

1,大众文化辅导:

文艺辅导是群众艺术馆的主要工作,包括戏剧、戏曲、小品、曲艺、舞蹈、美术、摄影、书画创作和教学培训的创作和演出。少儿艺术团的节目制作与教学,老年文化活动的辅导与组织,社区科普文化的宣传教育,农村业余艺术队的演出业务辅导,县市文化馆举办的各类文艺骨干培训班的专业指导与辅导。

2.群众文艺创作

组织文艺创作,参加省文化厅举办的两年一次的全国民族歌舞音乐展演,以及一年一度的全国“群星奖”比赛。为泉州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国家级文艺汇演创作和辅导戏剧节目。并组织作品参加每四年一次的全国美术、摄影、书法“群星奖”大赛和云南省“蔡赟奖”大赛。

3.举办各种艺术展览。

群众艺术馆每年举办两次美术、摄影、书画、民族民间工艺品、地方历史文化、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等展览。

4.组织各种类型的大型文化活动。

群众艺术馆每年举办5-6次具有一定艺术水平和规模的大型文化活动,在当地具有示范作用。

5.开展传统文化保护。

群众艺术馆开展民族民间文化的理论研究和本地区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工作。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作品的收集、整理和保护工作,建立艺术档案,保存所有收集的录音、录像、图片和文字资料,开展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6、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工作

群众艺术馆定期对全州所有农村文化站的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农村基层文化站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辅导农村文化站开展农村文化工作,定期检查督促农村文化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活动,促进乡镇文化站的巩固和发展。

7、图书馆出版物

群众艺术馆每年办一至两次群众文化刊物《马缨花》,通过刊物和基层文化站联系作者和读者,促进农村文艺创作的发展。

8.文化商业活动

群众艺术馆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开展各种文化经营活动,解决政府经费不足的问题。通过增加对附文文化活动的投入,将对外文化经营活动的收入全部用于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增强自身活力。

群众文化活动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缩影,是一个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以活动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是群艺馆的社会职能和责任。州群艺馆在组织活动时,通过不断实践和艺术创新,积极推进城市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使我州群众文化活动从单一、小规模、小范围的活动向多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群众文化格局发展,从普遍化向高水平发展。到2013,具备独立组织实施大型文化活动的能力。

近年来,州群艺馆成功承办各类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参加省、州演出。其中包括迎接香港回归的大型文艺晚会、纪念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的大型文艺晚会、1999年世博园区民族艺术展览、第一、二、三届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开幕文艺演出、昆明国际旅游节大型巡游、三省八区中国彝族服饰展等。彝族服饰展《多彩彝山》、禄丰县第三、四届恐龙文化节群众文艺演出、中国超模彝族服饰节、建党八十周年党旗颂、今年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云岭圣火》等,都展示了我州群众文化活动的规模和艺术水平。这些大型群众文化演出,气势恢宏,服饰华丽,民族歌舞独特,民族文化内涵深厚,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平。大型演出充满了现代性、时代性和民族地方特色。充分展示了宜州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和民族精神风貌。这些大型群众文艺演出得到了省、州领导、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赞扬。同时,他们也扩大了对宜州的宣传,促进了宜州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

国团美术馆一直把艺术创作作为全馆的重要工作。围绕我州的创作策划,组织了大量优秀节目参加国家级、省级和楚雄市的演出和比赛。1996年儿童舞蹈《一山娃娃与鸡共舞》获文化部第六届群星奖优秀奖;1997年,花灯剧《三开经改》获第七届全国群星奖银奖;萧艺戏剧《醉酒审判》获得了优秀戏剧奖。2001年,彝族戏剧《真假乡长》获第十一届全国群星奖金奖、全国孔雀奖少数民族剧本创作铜奖,彝族曲艺说唱《荞花养鸡》获全国群星奖优秀奖。歌曲《吹芦笙跳》获第二届全国少儿美术《蒲公英》铜奖。在云南省第四届残疾人汇演和全国第五届残疾人汇演中,舞蹈《火之歌》和彝族说唱《唱响我们的人才库》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彝族民歌大合唱》获得评委会特别奖。在云南省文化厅组织的歌舞音乐展演中,舞蹈《红马樱花》获得“蔡赟奖”,舞蹈《大热三弦》获得铜奖。2001参加省少儿舞蹈比赛的三个节目分别获得金奖、银奖、铜奖。2002年在省“好医生杯”少儿声乐比赛中获金奖、铜奖、表演奖。在全省“不让黄片进我家”电视晚会中,《哀牢禁毒人人赞》获省级二等奖。特别是彝族戏剧《真假乡长》被文化部调至北京,参加庆祝十六大举行的祝贺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实现了彝族戏剧首次作为完整剧目在北京演出的光荣历史使命。

州群艺馆非常重视对我州民族民间艺术的挖掘和整理。在研究工作中,我们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始终围绕突出宜州特色文化开展艺术研究。专业人士通过深入生活和不断的艺术创作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撰写并发表了一批有一定质量的论文,其中有《楚雄洞经音乐初探》、《彝剧音乐略论》、《彝剧音乐再思考》、《第十一届全运会云岭圣火工作纪实》等。 《双柏彝戏音乐略谈》、《双柏民歌简介及分布》、《树立精品意识参加全国群星奖小结》、《姚安花灯曲牌结构简评》、《摄影艺术的民族性与分布》等,并组织出版了一批民族文化书籍和出版物, 包括记录武定县抗震救灾的画册《彝山脊梁》、苗族画家王的个人作品画册《五彩苗岭》、记录我州民间艺人情况的《楚雄民间艺人资料册》等。

从1997年开始,在省、州文化部门和省、州民族委员会的领导下,州群艺馆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了民族民间艺术、歌舞民间艺人调查。在各县市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到2002年底,调查了400多名民间艺人,收集和记录了1,51民间艺人的基本信息。有45名民间艺人(高级舞蹈演员1名,音乐家8名,1艺人,民间艺人35名)推荐到省内。由于我州提交的资料齐全,调查细致,调查工作面广,州群艺馆于1998年和2002年两次被省文化厅和省民委评为省级先进集体。

农村文化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群艺馆一直致力于加强对农村基层文化工作的专业指导和辅导。通过对泉州市10文化馆和128农村文化站的深入调查,基本摸清了各文化馆站的基础设施和人员构成。为提高文化站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基本业务能力,举办了泉州文化站在职干部培训班,先后培训在职干部176人,建立了5个少儿艺术基地,举办了24期少儿艺术舞蹈培训班。该馆通过刊物《马缨花》资助农村业余作者、农民作者赞芳创作的花灯剧《三开井盖》参加全国“群星奖”比赛,获得银奖。通过对农村文化的引导和引领,宜州业余文化创作蓬勃发展,同时培养了一大批农村业余文艺创作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