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特别排斥人口普查?
一般六个人的时候,每个人负责各自的区域,以现有居民为对象,在家填表就行了,一般是一次性。
但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很大,人员流动性大,人户分离越来越多。涉及到7人时,不仅要核实人口流动和人户分离情况。前者多见于新建楼盘,后者多见于老旧小区。核实起来很麻烦,所以会有很多询问,反复询问。
比如一个人住在A小区,户口在B小区,一般六个人的时候,你可以直接去A小区找一个人,B小区大概能知道这个人的基本情况,最多每个人问一次。到了七个人,大概一次都不够问。反复问居住地和户籍,不生气才怪。
所以组织协调的问题,比如宣传中说6月11开始普查,其实是9-6月10进行的:需要提前录入底本。从某个角度来说,普查在6月30日165438+10月1就已经完成了,下面的表格就是以此为基础的。165438+10月1的普查实际上是指长短表的录入,底本是之前完成的。有没有通过宣传说清楚?号码
还有一点:系统输入的表单设计有缺陷。
以数据指标M5、M6、M7为例。M6不反映“查明时户籍在辖区内其他普查社区”的情况。如果社区或者村委会的工作人员还可以,他们的信息交流更好,但是现在那些志愿者或者物业志愿者可能会出现错漏,重复调查询问。
另外还有三个数据指标:M9,M10,M11。此时M10实际上反映的是“查明时居住在本区其他普查区”的情况,但它遗漏了另一种情况:不是居住在本户,而是居住在本普查区的其他房屋。
这样一来,在进入时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比如某个人,1,租住邻居的房子或者搬到同一个普查小区的亲戚家。那么进入这户调查,实际情况是这个人不在,M9应该是1。但是下面的M10和M11不能选。如果选择了他们,那就是逻辑错误:你不能选择他住在本辖区其他人口普查小区,也不能说他住在本辖区以外。这种情况下,要想通过审核,只能自己解读了。
系统如何显示和验证就不好说了,可能影响不大。但是这么大的事情,指标数据表的设置需要科学严谨。
最后,组织中也有缺点。参加六人普班的志愿者不多,七人普班更复杂,工作量更大,所以招募了很多志愿者加入。但这些人的文化素养和纪律性参差不齐,估计疫情也产生了影响,导致集中培训不足。
志愿者中,学生志愿者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容易操作。但参与物业管理的大多是社会志愿者、保安、物业管理人员,他们操作系统的难度很大。典型的,比如数据上传,有的人不做位置上传。此外,物业与业主的关系已经比较紧张,部分物业人员和社会志愿者缺乏群众工作经验和沟通询问技巧。在此背景下,业主的反感情绪加重。
总之,“七人方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都超过了“六人方案”。是大数据时代的预演,本身就很复杂。再加上社会环境和疫情的影响,各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不足。拒绝普查的人不是主流,更多的是厌倦了被问和抱怨,其实也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