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发展历史
从挫折中,云南人认识到要发展烟草工业,必须提高烟叶质量,于是开始尝试引进国外优质烤烟。在此之前,英美烟草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扩大倾销,于1914向云南提供了美国和土耳其的烟草品种和栽培技术,并在通海、玉溪等地进行了试验栽培。这一举措虽然没有取得成效,但却是云南首次引进美国烟草。1931年,省政府主席龙云指示在通海等34个县推广种植美国烟草。但由于英美烟草公司对种子的控制和垄断,也未能成功。
抗日战争的爆发给云南烟草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七七事变后,山东、河南等一些烟草主产区相继沦陷,迫使许多卷烟企业到后方寻求原料。1939年冬,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通过财政部长介入,由时任云南大学蚕桑系主任、时任农业部技术总监的常携带美国烤烟种子,在昆明东郊试种成功。云南地方当局也看到了烤烟的潜在价值,并决定将其作为一种新的农业资源来开发。云南省烟草改良研究所1941由省政府组建,从河南、山东、法国引进美国烤烟种子进行试种驯化。经过对比试验,金源最终在部分进口美国品种中被选为推广品种。次年,省政府在昆明、江川、玉溪等7个县设立种植区,种植烤烟2727亩。为了使推广工作顺利进行,省政府在每个推广县成立了烟草改良分会(后改为工作站),负责这项工作。省政府还专门举办了烤烟技术人员培训班对他们进行培训,然后以这些人为骨干对农民进行宣传引导。政府免费提供烟草种子,根据种植面积和烤房数量获得无息贷款。到1943,全省直接培训烟农1000多人,实现了“凡是从事种植美国烟叶的,都有栽培和吸食技术”。在此期间,省政府先后成立了云南造纸烟厂和云南烟草复热厂。与原烟草改良所一起,合并省烟草生产综合管理办公室,统一烤烟生产和销售,形成农工商一体化。由于措施得当,全省烤烟种植发展迅速。到抗战末期,云南从美国非营利的莫尔斯种子公司引进烤烟原种,由云南烟草改良所负责品种更新。从1946开始,用“大金元”、“特字400号”、“特字401号”等优良品种替代原有的金圆品种,更新烤烟品种,逐步定型。特别是大金元(又名“红花大金元”)已成为云南烤烟的主要品种。至此,云南烤烟的优势开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