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写一些比较重要的逻辑或者‘能力’的例子

在离广西贵港市30公里的瓦塘乡,邓晓东没有教育。凭着努力和坚韧,他为一位专家工作多年,获得了专利技术,打开了致富之门。并登上央视屏幕:

/program/zfj/20050815/101485 . shtml

2005年7月30日,距离广西贵港30公里的瓦塘乡邓晓东竹林里,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贵港市民:“我们听说这里出现了奇迹。水可以从竹子中提取。我们想看一看。”

竹子能出水真的很神奇,而且只能在晚上做。他们的户外活动就是亲眼看到竹汁提取的过程。

贵港市民:“哇!水出来了。很多!”

邓晓东:“这是竹子的精髓。”

贵港市民:“有点甜,好吃。”

邓晓东:“这个汁不是竹筒里的水,是竹肉里的水。”。在不切断竹子的前提下,就像从人体中取血,叫做取活体之汁。"

天一亮,邓晓东就会把这些收集来的竹汁送到工厂,加工成竹汁饮料。

这片可以流出饮料的竹林是1999在邓晓东种植的。在种植竹子的时候,邓晓东不知道竹子里的汁液可以用作饮料。当时,邓晓东看中了竹笋。

在这些年轻人眼里,竹子就是钱。只有邓晓东知道,他为这些竹子流过汗水和泪水。

1999年秋天,当他回到家乡博白县焦玲镇绿湖村引进这些竹子时,邓晓东的举动在村里引起了轰动,不亚于8年前他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邓晓东当时是贵港市地方税务局的一名干部。

邓晓东的大哥邓强:“我经常怀疑他。”

记者:“你怀疑他什么?”

邓强:“我想知道他在工作中是否有什么问题。”

邓晓东的二哥邓:“我爸说你回来就不理你了。”

这位父亲一直为他的儿子感到骄傲。他已经当上了科长,将来大有前途。然而,邓晓东只是保住了一份好工作,拒绝种植任何竹子,这让他的父亲想不通。这些自生自灭的竹子被村民用来编织器具。邓晓东是如何对这些竹子着迷的?

邓晓东:“这种竹笋质量很好。本意是我的家乡比较封闭,家乡的竹子很多。如果我从老家来这里发展,可以办一个很大的竹笋加工厂。”

邓晓东看好这些竹子,一斤竹笋能卖2块钱,一亩竹林每年能卖两吨竹子,所以一亩收入2000多元,而且种植这种甜竹很简单,就算是扩大种植也没有成本。

邓晓东:“这种竹子很特别。如果你想扩大物种,就从这里剪下这个芽,就像今年长出的这个。”

邓晓东总是对他的家乡感到悲伤。家乡人均土地只有1,经常遭受水灾。有些家庭甚至卖不起盐。如果他们能闯出自己的路,家乡的人也会增加收入。

邓晓东:“看,它脏了。我们村三分之一的人应该没去过县城。问问他们就知道了,他们真的没去过县城。一出来就看到外面的世界那么好,吃得那么好,穿得那么好,每天都过得那么好,跟家里太不一样了。”

1999年,邓晓东不顾家人反对,在贵港市瓦塘乡以每亩15元的价格承包了300亩坡地种植甜竹,竹苗全部从老家运来。

在瓦塘乡,农民都在坡地上种植果树,但邓晓东承包了300多亩坡地种植竹子,这让当地人感到困惑。种的竹苗不吉利。

邓晓东:“种下不到一个星期,放牛的农民就把竹苗拔起来扔了。”

记者:“为什么拔了又扔了?”

邓晓东:“因为他被禁止放牛,这里的每个家庭都养了很多牛。”

贵港市魏桥镇李霞村主任廖海昌说:“他破坏了很多竹子,周边大概有三分之一被破坏了。”

300亩种的竹苗,活下来的不到200亩。但就是这片不到200亩的竹林,二年生竹笋卖到了12000多元。就在我们周围的人以为邓晓东会有大发展的时候,2002年,邓晓东想要放弃这片竹林。

邓晓东:“当时被偷的很严重,所以我用麻袋装起来。”

村主任廖海昌:“看他种的竹子好,农民还有饭吃。”

邓晓东:“我想再种一次,但是种不好。”

记者:“种不好,就是自己种不好。”

邓晓东:“是的。不是我自己种不出来。所以特别不是滋味。”

竹笋可以当蔬菜吃,还可以卖钱。一时间,越来越多的农民去竹山挖笋砍竹。

在邓晓东的竹林里,竹子长得参差不齐。人们以为是为了得到竹汁,其实是人为破坏的结果。

看到自己辛辛苦苦种下的竹林变成这样,邓晓东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然后种植前途未卜,但他又不愿意放弃。邓晓东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

2002年6月,邓晓东从一个老乡那里得知,农业部的一位名叫王振亮的专家发明了一项与竹子有关的技术。

邓晓东:“这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一根稻草。我非常兴奋。我感觉我的300亩竹林有救了。”

几经周折,邓晓东在博白的家乡找到了专家的弟弟。他一理解,这个项目就让他大吃一惊。

邓晓东:"我一听就知道,竹汁饮料?因为完全没有概念,竹汁可以当饮料吗?我肯定不信。”

尽管不相信,邓晓东还是决定连夜赶到王振亮的实验室。

王振亮的弟弟王振宇说:“我要和他一起去我大哥那里。我大哥准备了竹汁饮料。绿色,非常清晰。喝下去喉咙感觉清爽。”

王振亮的竹汁饮料让邓晓东大开眼界。

过去人们还采用烤、煮、磨等方法提取竹汁,不仅破坏了竹子的生长,而且成本高、数量少。这种从活竹中提取竹汁的技术并不破坏竹子本身的生长,一根活竹每年可以提取20多公斤竹汁。

竹汁可以做饮料,最好的竹子是甜竹。邓晓东的300英亩竹林都是甜竹。听了王振亮的介绍,邓晓东对300亩竹林充满了希望。

然而,王振亮提出的条件让他望而却步。

邓晓东:“他看着我,告诉我这个项目是个好项目,但是你有钱吗?”。这要花很多钱。"

王振亮:“也就是说,你现在必须跟我说话。如果是提取竹汁的技术,我要65438+万,20万。光是提取竹汁的技术就给了你使用权。如果加工工艺的话,至少是1万到200多万。”

200万的专利转让费对邓晓东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但对很多厂商来说不算什么。从1996开始,王振亮已经与30多组商家进行了谈判,但都没有成功。

王振亮:“有偿转让。但是有偿转让是以我为条件的。我的观点侧重于品牌化和产业化。带动西部适合种竹子的地方的农民致富。”

在很多人眼里,王振亮是个怪人,很多合作者很难接受专利的转让要靠对方的人品和监督。但这对邓晓东来说是一个机会。

作为王振亮的故乡,邓晓东希望用他的家乡情和真情打动王振亮。如果他能得到这项技术,他的300亩竹林不仅有救了,还是一个聚宝盆。就是不能经营企业,至少还有一条路可以走。

邓晓东:“只要其他老板和他合作成功,我就有机会,至少我可以提供原材料。”

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邓晓东把王振亮的事业当成了自己的事业,王振亮也把邓晓东的竹林当成了自己的根据地。

四年后,王振亮除了在竹林里采集竹汁,什么也没给邓晓东,邓晓东一次次从希望走向失望。

我用心了,花了时间和精力。连石头都被热覆盖了,我却落得一无所有。身边的人也劝过他,天下有千千万万个项目,为什么要坚持竹汁呢?

邓晓东:“只要他愿意为我做这个项目,我宁愿跪在他面前求他,就这样。”。我自己感觉,他不愿意为我做,我也没有这个条件。他和别人合作,但合作失败。所以真的很难感受到。"

虽然他感到很委屈,但经过四年的友谊,邓晓东理解了王振亮对竹汁的良苦用心。

邓晓东:“他花了十几年时间研究,这个项目是他一生中最喜欢的。”

四年来,王振亮也访问了邓晓东四年。

王振亮:“邓晓东主要受他的真诚、热情和活力的影响。这三点触动了我。因为我们* * *唱点就是对竹汁的感情投入。

竹汁让他们找到了共同语言。2004年6月5438+10月,王振亮决定将技术无偿转让给邓晓东,并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与他共同开发竹汁饮料。

邓晓东:“我觉得我的竹林里好像长出了竹笋。我冲破重重阻碍,终于成长起来了。让我看到了希望。”

用朋友贷款654.38+0.6万元,邓晓东在贵港市西江农场租下并装修了一个闲置的牛奶加工车间,想在这里生产他梦想了四年的竹汁饮料。

在王振亮的指导下,邓晓东将提取的竹汁与竹叶提取物进行配比,然后按照工艺进行加工。2005年2月。第一批2万瓶竹汁饮料终于出来了。邓晓东认为,这种不含任何防腐剂和添加剂的天然竹汁绝对会引起轰动。

顾客:“淡而无味。当时他给了我一瓶两瓶让我试试。当时我以为这个连味道都没有。能卖吗?”

产品没有得到认可,邓晓东认为顾客不知道竹子是如何加工成饮料的。由于没有广告资金,他决定通过互联网推广自己的产品。他在网上给自己的饮料加了个名字,叫神水。他没想到,自己会在贵港的网络上做文章。

浪子网管:“对神水有先入为主的认识。我比较反感神水这个词。”

邓晓东:“我没说‘神水’。不过《本草纲目》里真的有写。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正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神水。”

网络上的神水之争一直持续到现在。有人反对,有人建议支持本土企业发展。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他的神水和他能流出神水的竹林。

到周末,城里的人们已经在他的竹林里选择了露营地。他们就是想亲眼看看竹子是怎么把竹汁拿出来的,尝尝原汁原味的竹汁。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竹汁饮料。邓晓东每天生产65,438+0吨的饮料供不应求。用竹子加工饮料也引起了一些外国商人的兴趣。为了扩大市场,邓晓东决定申请国家标准认证。没想到,通过贵港市卫生和质量监督部门检验的竹汁饮料在QS认证时遇到了麻烦。

国家认证集团广西办事处主任蒋福林说:“现在这种竹汁饮料是新产品。就新产品而言,国家在国家标准和卫生方面。制定相应的标准已经来不及了。它是国际标准,更全面、更详细。”

现在,邓晓东正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开展HACCP认证。通过认证后,竹汁饮料就可以漂洋过海了。

为了扩大生产,必须扩大种植。再过一个月,就是种甜竹的季节了。许多附近的农民来到了邓晓东的竹林。这些过去破坏他竹林的农民现在想和他一起种竹子,将来他们收集的竹汁将由邓晓东收购。

村主任:“邓老板一吨竹沥收400多。我们这个地方现在对邓老板的评价不一样了。以前说他疯了,现在不疯了。现在他真的是把这边带富了。”

邓晓东:“我现在放心多了,心里踏实多了。”

记者:“为什么是这种实用性?”

邓晓东:“他们明白。因为我觉得这是好事,是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的。”

按照邓晓东的规划,他将在两年内,在当地和家乡建设5000亩甜竹基地,建设年产1万吨竹汁饮料生产线。届时,竹农人均将增加260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