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石湾陶瓷大师作品及作品信息
简历:
1931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县。
1953以来,刘川一直从事石湾陶艺创作,曾任石湾精细陶瓷厂副厂长、车间主任。
1988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多次随全国艺术家代表团出访波兰、匈牙利、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地。退休后创办“桃花源陶瓷工坊”,继续从事陶瓷创作。
简介:在过去的565,438+0年里,他创作了许多陶瓷雕塑,如唐太宗、诗人杜甫、弃官寻母、向天献甜酒、塔吉克少女、丝绸之路、月熙回汉等。多幅作品获得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中国工艺美术珍品奖等奖项,并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
人生格言:艺人要把人民记在心里,奉献是人生的目的。
发扬传统,创新。
刘梦涵(石湾陶瓷收藏家协会秘书长):庄稼在师范学院美术系学习,从部队文工团调到石湾。当他们在50年代首次出现在艺术界时,他们的作品不可避免地是“外国的”。组织为了抢救和恢复传统民间艺术,指派他拜刘川为师,庄稼不负重托,刻苦学习,最终成为大师。他创造的超凡脱俗的唐太宗和深邃的杜甫,被公认为20世纪石湾陶艺的经典。
庄稼坚信“传统是活的,是发展的。”他是探索石湾陶艺雕塑现代主题的先驱。60年代创作的塔吉克少女,造型简约一般,采用高科技结晶釉,既有石湾韵味,又有时代气息。20世纪70年代,他因“试验针”而出名。晚年形成的芭蕾诗歌标志着艺术创新的新阶段。
“多思考,多尝试,老了,多学习。”70多岁的作物大师,他的作品和人一样充满热情和青春活力。
中国73岁的工艺美术大师庄稼人,刚刚完成了他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而创作的陶艺雕塑《魏伦兴邦》,一直致力于另一个巨制的构思和创作。“我的愿望是完成我一辈子想做的事,报效国家。”庄稼大师正在用实际行动兑现他的诺言。
现在
奉献社会,让艺术回归人民。
日前,记者来到石湾镇比唐乡工业区桃花源陶瓷作坊,走访了这位庄稼师傅。这个由退休大师创办的陶瓷作坊,没有红墙绿瓦,没有豪华的花园,却有一个安静朴素的工作环境,四周是大师的陶瓷雕塑,著名书画家的题词,大师和家人的照片。
“退休后,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创作,目的是贡献社会,把艺术还给人民。”这位大师深有感触地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艺术应该是人民* * *所有,但高品位的艺术作品不是普通人买得到的。有价值的原始陶塑只能被有钱的收藏家买走,往往藏起来,普通人根本没机会见到。比如我之前在企业创作的作品,往往刚出窑没来得及拍照就被收藏者拿走了。所以艺术回归人民的最好方式就是把作品放在博物馆里,让群众随时欣赏。因此,我在1993从石湾美术陶瓷厂退休后,创办了‘桃花源陶艺工坊’,并决定将我的部分陶塑捐赠给博物馆长期保存和展览。”
十年耕耘,硕果累累。庄稼大师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他已经向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捐赠了200多件精美的陶塑和原作,都是他退休后创作的杰作。其中《文熙归汉》等43件作品捐赠给广州美术馆;向石湾博物馆捐赠《唐太宗》等22件作品;向家乡普宁美术馆作物专馆捐赠40余件作品,价值654.38+0万余元。
谈起这些,庄稼师傅开心地笑了。他告诉记者,社会没有忘记他的奉献。去年他有三件喜事: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民间艺术委员会授予最高奖“突出贡献奖”;荣获佛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最高成就奖”;荣获普宁市政府颁发的最高奖“铁山兰花奖”。
年过七旬的庄稼师傅虽然身体不好,但一投入艺术创作,就会进入忘我的境界。与他朝夕相处的恋人、作家关健儿告诉记者,大师的一生,不仅是“娃娃”,更是“玩偶”。他不属于自己,不属于家人,也不属于我,只属于艺术,几十年来,他创作了上百件陶塑,却很少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常识,经常引发笑话。比如他用电风扇,不能调速,关风扇就得拔掉电插头。记电话号码怕长号码,我怕用手机。
庄稼大师对生活要求不高,但对创作要求很严格。为了突破“上重下轻”的传统,他经过10多次实践实验,找到了最佳支撑点,成功创作并火了一部展现少女脚趾独立、在天鹅湖中优雅起舞的新作《芭蕾的诗》,开创了石湾人物依靠一只脚支撑全身的先河。
谈及未来的打算,庄稼师傅深情地说:“艺术是属于国家和人民的。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为石湾陶艺的发展奉献一生!”
及格
艺术和文学都在进步,硕果累累。
在过去的51年里,庄稼人大师在艺术和文学方面高歌猛进,不仅创作了许多国内外著名的陶瓷珍品,还参加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展览活动;而且写了很多,发表了《宜起不宜止,宜藏不宜露》等多篇学术论文。由于艺术成就突出,轻工业部授予他65438-0988“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文化知识是艺术之母,只有文化知识扎实,艺术家才能升华艺术,才能在创作上有所突破。”谈起自己的成绩,作物大师深有体会地说。
庄稼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县,从小喜欢画画。1949年秋师范毕业后参加革命,从事军事艺术活动和舞台美术工作。1953年,为了恢复和发展石湾陶艺,庄稼被派往石湾拜著名民间艺人刘川为师,肩负起抢救民族遗产的重任,开始了他的陶艺创作生涯。在著名陶艺家的指导下,他迷恋上了“石湾公仔”,从潘玉书、刘川、陈、潘蝶魁等陶艺家的精美作品,到不知名艺术家的粗犷泼辣的作品,都成为他临摹和玩味的对象。这些来自民间艺术的精神进入了他的内心,铭刻在他的脑海里,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很快显露出他的艺术才华。1954年,他的陶艺雕塑《七仙女》被送往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艺术展”,受到国际艺术界的好评。1960年,他和刘川应邀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讲学,登上最高学府的讲台。他今年才29岁。
然而,他在陶瓷艺术创作上的首次亮相并没有让庄稼沾沾自喜。他觉得自己的作品还是不尽如人意,没有太大的感染力,因为生活来源不丰富,艺术修养不足。于是,他积极深入生活,阅读国内外画家、雕塑家的文艺佳作、文章和作品,贪婪地汲取文化艺术营养。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开阔了他的眼界,升华了他的艺术,形成了自己的取材广泛、寓意深刻、典雅生动等艺术特色,陶艺、雕塑佳作相继问世。其中作品《唐太宗》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诗圣杜甫、弃官寻母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并被评为中国艺术珍品,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珍品馆。汉武帝和盛平乐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1997年3月,央视在《东方之子》特别节目中介绍了他的艺术成就。
深厚的文化知识提高了大师的理论水平,艺术作品频频发表。65438-0997年,国家有关部门把编写《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和《二十世纪中国陶瓷雕塑专著》的任务委托给了庄稼。这部专著涵盖了中国陶瓷雕塑的历史渊源,近百年来的发展和艺术成就,以及主要陶瓷产区的风格和艺术特色。它的知识面很广,很难写。这位博学的庄稼大师暂时放下了自己的陶瓷艺术创作,没日没夜地收集整理资料,潜心写作。历时一年半,圆满完成了一万多字的专著,真实准确地总结了中国陶瓷雕塑的发展史,受到广泛好评。“这是我一生中最疲惫、最漫长、最难忘的写作经历。”谈起这份得意之作,庄稼师傅爽朗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