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训不同层次的幼儿园教师

1,可以关注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对教师队伍进行分层,但大部分是以教师成熟度来划分的,即新教师、成熟教师和骨干教师。

2.教研过程中的问题比较简单,不能真正从教师的问题入手,影响了教研的针对性。过于注重青年教师的“帮扶”,成熟教师的“做促”,骨干教师的“让带”。这种分层次的培养模式太统一了。

3.教研目标意识不够,即“如何通过分层教研达到什么目标”不够,更注重解决问题。教师在研究和培训过程中有些被动,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机制。

分析现有分层教研的弊端,我们认为在教研和培训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什么样的分层更有效?

分层不仅是从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成熟度来划分的,也不能从园方的角度来确定。要注意“双向”,即关注教师产生的问题及其个体需求,打破现有的分层机制,了解教师的真实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对教师进行分层。

2.怎样的引导才能让分层教研更有成效?

我们关注教师产生的* * *问题,让教师在每一次教研中带着问题进入,通过问题的引导进行实践研究,在教研活动中解决实际的教育教学问题,逐步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2.如何让研修成为教师发挥潜能的平台?

如何变教师的被动教研为主动教研,变“盲目性”为“有效性”?不同成熟度的教师经过讨论、实践、解决性问题后,既能满足教师自身的发展需求,又能展现不同教师的特色和专长,既保证了个体的提升,又保证了整个教学团队的整体提升。

研修的价值在于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挖掘真潜力。

二、做法和效果

(一)确定经营方式是基石。

“教师分层指导”是指打破单一的以教师成熟度为基础的分层教研,通过结合培训关注教师个体发展和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分层,将有* * *问题的教师聚集在一起进行培训指导。

“问题导向”是指问题来源于教师的实践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和总结。每次教研活动前,梳理每次教研的精华,让教师带着问题参与教研;在教研活动结束后,教师通过反思问题解决的有效性,才能真正从教研活动中受益,从而使每一次教研活动的价值最大化,通过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这些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流程1:分层表单

基于问题的分层:

价值:关注不同教师的问题,形成“问题群”,以“问题引导”分层

价值:针对性强,互动性广。

操作模式:收集问题-整理归类问题-教师分层-分层教研。

过程2:解决问题

不同层次的教师有不同的问题,收集和整理教师的问题是关键。我们在收集问题的时候,为了尽可能将各个层次的教师问题纳入研究范围,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都是开放性的问题,以便更好的收集需要的信息。

总结后问题很多,也说明教师的教学实践还有很多问题,急需园方的支持和帮助。这些总结性问题构成了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问题库”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