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2.铁画又名铁花,是安徽芜湖的特产,是中国特有的工艺品之一。铁画是用铁片和铁丝锻焊而成的各种低碳钢装饰画。它融合了民间剪纸、雕刻、镶嵌等艺术手法,采用国画构图,黑白对比,虚实结合,别有一番滋味。
3.嘉善田歌是吴歌的变种,嘉善田歌是浙江特有的歌谣形式,是劳动者在过去寻求慰藉、抒发思想感情的歌曲。田歌有独唱、二重唱和三人、五人、七人和九人合唱的形式。最常见的就是把当地的悲欢离合拍成长篇爱情故事,到处传唱。田歌的曲调有《滴水》、《大头歌》、《杨早头》、《秧歌》、《平调》、《急歌》、《快板》等。
4.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鼓”,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式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凤阳花鼓主要分布在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其民间艺术形式的表演形式是一人或两人伴着锣鼓、舞蹈、歌唱。历史上艺人以此为手段外出乞讨,凤阳花鼓流传全国。清朝康乾年间,许多文人的诗词记录了凤阳古画演出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清代中叶以后,舞蹈因素逐渐淡出民间凤阳花鼓,仅保留唱腔部分,分为“坐唱”和“唱门”两种形式。
5.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侗族大歌,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侗族地区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唱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年,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曾亮相,被誉为“如清泉般闪耀的音乐,一个古老梦想边缘掠过的旋律”。
6.羌族年是中国四川省羌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庆祝。在节日期间,羌族人崇拜神灵,祈求繁荣昌盛。在石碧(祭司)的精心指导下,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举行了隆重的祭山宰羊祭神仪式。然后在石壁的带领下,村民们会跳皮鼓舞和萨朗舞。
7.中国带梁木拱桥的建造技术是利用原木材料、传统的木造工具和手工技艺,利用“制梁”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构建极其稳固的拱桥技术体系。木拱桥的建造由一个木匠指挥,由其他木匠完成。
8.麦西热夫在新疆流传甚广。由于地域不同,其形式丰富多样。是实践维吾尔族传统习俗,展示维吾尔木卡姆、民歌、舞蹈、曲艺、戏剧、杂技、游戏、口头文学等的主要文化空间。它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伦理道德、民俗礼仪、文化艺术的主要场合,是维吾尔族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9.富川是闽浙沿海尖底古船的总称。它的船平如鳞,下如刀,底尖宽,头尖宽,尾巴两头翘。全身蕴含美丽因子,散发诱人魅力。所谓“水密舱”,就是用舱壁板把船舱分成互不相连的舱室。车厢数是13,也有8个。这种船舶结构是我国造船的一大发明,可以提高船舶的抗沉性能,增加航行的安全性。张湾福船独具特色,一脉尚存。如今已是濒临失传的民间手工艺,堪称中国绝活之一。
10,温州地区曾经存在过木活字印刷。瑞安平阳坑镇东源村王兴家族传承的木活字印刷,已成为全国为数不多保存完整、仍在使用的地方,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完全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是活字印刷起源于中国的物证,堪称古代印刷的活化石。
扩展数据:
截至2013和12年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总数已达37个,成为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国家。
2065 438+07 17 2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韩国济州岛召开的会议上,意大利南部著名的那不勒斯披萨制作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评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一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有关的物品和场所。
包括:(1)传统口头文学及其载体语言;(二)传统艺术、书法(梅花篆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3)传统技艺、医药、历法;(四)传统礼仪、节日和其他民俗;(5)传统体育和娱乐;(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均属文物,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