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诉我哪个大学篮球硕士导师比较好?

北京体育大学

吴祖籍河北滦县。

出生于7月1945。

* * *教授党员

1965考入北京体育学院1969毕业留校33年。

1979受聘为讲师。

1992被聘为副教授。

2001被聘为教授。

现在他在北京体育大学从事篮球教学和研究。

教师博士生导师

二、学校工作

1.教学和教育成就

1969-1973任北京体育学院青训大队篮球队教练,主要负责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和管理,多次以教练和运动员身份参加全国性比赛,取得良好成绩;从青训队毕业后,大部分运动员进入了省一队,其中许和张进入了国家队。现在李记仍在湖北省体育队任教。

1973 -1983,先后在7-3、7-6、7-8年级教过篮球。七、三年级程伟亚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体委竞赛处处长,陈现任天津市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颖,七年级,现任江西省体育局局长;赵晓君现任黑龙江省体校副校长,任武清现任宁夏吴忠市体育局局长;李涛现任大通公安分局局长助理;胡宏,七年级,现任重庆建筑大学体育部部长、教授;李安目前在中国篮球协会等机构担任北京篮球运动发展中心市场经理。

1983 -1985,担任校长秘书,协助校长进行教学和管理改革,在校长领导下进行北京体育学院向“中国体育大学”过渡的可行性研究,并与卢、牛撰写可行性报告,经院党委讨论,上报国家体委党组,为后来北京体育学院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奠定了基础。

1985-2002年,带领85级、89级、学院(1993-1995、1995)男篮参加在沈阳举行的全国篮球锦标赛。前六名中,只有北京体育学院队全部由体育学院的学生组成。85级的郑刚现在在首都体育学院院长办公室工作;吴现就职于广西公安厅;沈飞现在是记者;89级的曾勇,现在是四川电子科技大学男篮主教练;赵勇在北京消防局工作;潘德云,95级,现任浙大男篮主教练,两次获得CUBA总决赛亚军,等等。在我教的硕士生中,王慧琳和刘青山在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李博现在在清华大学体育系工作;赵素苗现在在北京理工大学体育系工作;目前我带着七个研究生。

在教学训练中,始终注重学习新知识,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指导实践,保证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1973作为专业教学能力最全面的三位老师之一,参与了赵斌副校长带领的实验班的改革实验;1979开展了“开放第二课堂发展学生全面能力”实验,促进了体育系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1986参与了我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设计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本人负责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规范了课堂教学的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保证了教学效果,至今仍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参考。多年来,我以科学态度为指导,以勤奋为动力,以关爱情怀为基点,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教学和训练中,我进步很快,大大提高了教学对象,在篮球专项教学和训练中建立了独特的教学理念和训练方法,使学生在学校就对篮球的本质有了扎实的认识,毕业后很快创造了教学和训练的优异成绩。在教学评估中始终保持“优秀”成绩,多次获得优质课程荣誉和奖项。

第三,社会工作

1972年,“全国五项全能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参与篮球竞赛委员会工作,对10场馆的100多场球赛进行合理安排,确保比赛顺利进行。

20世纪70-80年代,多次参加全国大型篮球比赛和训练的研究工作,发表研究报告,如《柳州国家女篮队员训练》、《北京国际男篮邀请赛65438-0978》、《北京国家男篮联赛》、《第三届、第四届全运会篮球比赛》等。

1973-1983以篮球和裁判的身份多次参加全国篮球联赛、锦标赛和全国体院篮球锦标赛的裁判工作。

1987-1990多次代表北京体育学院参加全国地掷锦标赛,获得国家队冠军、亚军和个人第二名,两次入选国家集训队教练,代表中国参加1998世界地掷(单打)锦标赛和1999世界锦标赛。1986期间,我参与了国家体委组织的9个运动项目(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的青训方案的编写,历时三年。经过大量的调查和测试,我收集了大量的数据,测试了数百名青少年男女运动员,处理了数十万条数据。经过一年的尝试,第一部统一的教学训练大纲(包括《篮球教学训练大纲》、《篮球教学训练大纲视听教材》、《篮球教学训练大纲教学指南》)终于在1990出版。九个大纲获国家体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纲要》公布后,国家体委群训司在全国(泉州、徐州、襄樊)业余体校组织了三期篮球教练员培训班,明确了实施纲要的意义,规范了篮球基本技术规范和教学方法,统一了由低到高培养篮球后备力量的严格训练程序,确立了各层次后备人才的规格和标准。此外,我还多次担任黑龙江省、山东省、四川省、福建省、保定市篮球教练培训班的老师。

从1989开始担任全国青少年篮球比赛技术评定裁判,负责评定参赛运动员的技术、战术和身体素质,组织教练员训练经验和实践的交流。

1997-1998国家体委集团司组织专家对全国体校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和编写。我是技术大纲编写组组长,承担了球类运动大纲的编写,以及球类运动教材篮球部分的编写和全书的架线。篮球教材中,针对以往篮球教材中攻防内容和数量比例的不平衡,我在防守部分增加了“以球为中心,球、人、区、篮综合防守”的观点和内容。

1999年,国家体育总局篮球管理中心根据中国和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以及我国篮球运动水平和后备人才发展的需要,组织专家对1990年公布的篮球教学训练大纲进行了修订。我担任方案修改组副组长,方案修改组的专家在广泛征求教练和篮球工作者意见的基础上,对球员方案的内容进行了调整。使之更适合各级教练员,对一些不适合的测试项目和评价指标进行调整和重新测量,采用青年队多年使用的训练测试项目和评价标准,调整少年A组和青年组的年龄范围,使之与国际比赛接轨;还补充了少年赛区的工作规则,促进了赛区比赛的顺利进行。2000年,《全国青少年儿童篮球教学与训练纲要》正式发布实施,有力支撑了新世纪中国篮球运动的蓬勃发展。

1998至2000年,参与《篮球进阶教程》的编写。全书26章91节,共70余万字。该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是一本思想性、科学性、创新性、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篮球专业教材。我负责编写“少年儿童篮球运动员的选拔”这一节。选材工作和程序细致、清晰,可操作性强。

2000年9月-6月5438+10月,在北京体育大学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建立校际关系10周年之际,应印第安纳大学体育学院的邀请,由我本人率领的一个四人代表团访问并考察了印第安纳大学,带来了我校领导对发展和扩大中美友好交流的祝愿。在两个月的参观考察中,我们看到了优美的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为社会培养相应人才的严格校规、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了解到了他们师生在篮球训练中的敬业精神和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的训练经验。在美国期间,我们还游览了印第安纳波利斯、芝加哥、纽约(参观了世贸中心)、华盛顿、布法罗以及美加边境的尼亚加拉瀑布。

2001参加第六期全国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教研组工作。100多名高级教练参加培训,前期在北京首都体育学院进行,后赴上海观摩“亚洲男篮锦标赛”,邀请美国篮球教练、韩国教练进行授课和训练演示。我主要负责听取和收集教学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评估和评分。

校内校外社会工作岗位

校内社会工作岗位

篮球教研室党支部书记

篮球教研室副主任

体育系党总支委员

高校党风监督员

纪律检查委员会成员

总统秘书

在我担任党支部书记、副主任期间,由于在政治思想、组织观念和实际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党员再注册中表现突出,在建立健全教研室岗位责任制和圆满完成教学训练工作中成绩突出,篮球党支部和教研室都获得了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经教研室领导研究讨论,由本人补充修改的教研室岗位责任制受到校领导表扬,并作为改革试点经验上报交流;我代表篮球教研室党支部在体育系党总支会上做了一次经验交流。

校外社会工作

北京市投掷协会会员

中国投掷协会科学研究委员会主任

北京篮球协会科学研究委员会委员

中国篮球协会科学研究委员会委员

中国篮球协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篮球研究生培养协会理事

四届全国业余体校篮球教练员培训班讲师(福建泉州、江苏徐州、湖北襄樊、湖北武汉)

多省市(四川、黑龙江、山东、福建、保定、河北、阜新、辽宁)举办的篮球教练培训班讲师

篮球教学训练大纲(1990版)编写组成员

《全国青少年儿童篮球教学训练大纲》编写组副组长

“九五”国家重点教材《篮球高级教程》编写组成员

全国体校技术大纲和球类运动教材的组长和系列编写者。

从65438到0986,每年都担任全国青少年篮球比赛的裁判,负责运动员基本功和体能的考核以及与教练的训练经验交流。

国家篮球高级教练员第六期在职培训和第四期继续培训班教研组成员。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分会会员。

荣誉和奖励

1987获北京体育学院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1被评为北京体育学院1990-1991学年优秀教师。

1991荣获北京市年度优秀教师称号1991。

1991被评为国家体委先进工作者。

国内外优秀男篮篮板球快攻速度的探讨获得三等奖1982-1983。

体育系篮球专项考试方法改革实施办法1985-1986学年优秀教研论文三等奖。

我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设计与初步实施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科研三等奖1989。

篮球教学训练大纲、篮球教学训练大纲教学指南和篮球教学训练大纲视听教材参与1991获国家体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篮球按技术分班教学实验研究”获1992三等奖。

1994获得指导本科生优秀论文奖。

1997篮球专修课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中获得1996-1997学年优秀班级奖。

1999篮球专修课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中获得1998-1999优质课奖。

四、科研工作及成果

1971以来,参加过历年在北京举办的国内外篮球训练和比赛的调研活动,一般以个人或课题组的名义撰写调研报告,多发表在原国家体委内部技术资料上;

参与1972年全国五项运动会竞赛委员会工作,负责并完成了100多场篮球比赛的编排,编制了秩序册,保证了篮球比赛的顺利进行。

1973在北京体育学院篮球教研室参与了篮球裁判教学视频的开发和拍摄,这是北京体育学院第一部关于篮球裁判知识和技能的视频。

1973-1974参与于刚教授主持的篮球初级读物《如何打篮球》的编写出版;(全书13万字,我有2万字),主要介绍篮球爱好者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参加1978北京国际男篮邀请赛课题组工作,赛后撰写专题研究报告,发表在1979《北京体育学院学报》第二期。

1983参与国务院和国家计委组织的国家级项目“国家专门人才现状与规划”的工作。我负责的是国家体委系统专门人才现状调查。花了半年时间完成了《国家体委系统专门人才现状调查报告》(约3万字),后来提交给国家体委系统人才需求与规划1986-2000。

我在担任校长秘书时参与了北京体育学院向中国体育大学过渡的可行性研究,并于1984年底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约4万字),对北京体育学院的现状和发展思路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最后,我和、牛一起写了一个稿子,经过党委常委会讨论,最后主席向国家体委领导做了汇报。该研究为北京体育学院升格为“北京体育大学”的发展和运行奠定了基础。

65438-0984年赴山东济南参加全国篮球联赛调研,与他人共同完成了《国内外优秀篮球队篮板球快攻速度研究》(约7千字),描述了当时国内外篮板球快攻速度,找出了中国男子一级队篮板球快攻存在的问题和与国外优秀球队的差距。这篇文章获得了该院科研成果三等奖。

1985-1986,参与体育系篮球专项考试方法研究,完成论文《体育系篮球专项考试方法改革与实施方案》(约6000字)。摘要:根据体育系篮球专业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出发,设计了切实可行的考试方法、评分内容和标准,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这项研究获得了我院教学科研三等奖。

1988-1989,参加教务处组织的我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研究。经过对课堂教学活动相关因素的大量调查和分析,确立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并根据技术课堂教学的特点,确立了准备部分、基础部分和结束部分的评价指标和内容。根据与教学任务的密切关系,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从教学活动的主导和主体部分出发,着眼于人文活动的氛围程度、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应用,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效果。我编写并设计了技术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评价形式简洁,易操作,能准确反映教与学的互动效果。得到了师生的肯定,并被我校教学督导组采纳。研究成果写成论文《我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设计与初步实施》(8000字),获北京市高教科研三等奖。

1987-1992参加了地掷训练和比赛,取得了全国前三的成绩。两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地掷锦标赛,取得队内第六名的优异成绩。作为国家地掷集训队的教练,他制定了训练计划,写了训练总结。《如何提高地掷球投掷技术》(4000字)、《实事求是、勇于进取》(5000字左右)、《国家地掷球队训练总结》(6000字左右)三篇论文发表在《地掷球》杂志上。

1986-1990,参与国家体委组织的“田径、游泳、篮球等九个项目教学训练大纲编写”工作,四年完成篮球教学训练大纲(约12万字)、篮球教学训练大纲说明书(约25万字)、篮球。获国家体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我被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1国家体委下发的《关于实施〈教学训练计划〉的决定》文件指出:“教学训练计划全面论述和总结了专项运动的发展趋势和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测试和分析,基本揭示了专项教学训练的规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纲要还根据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和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明确规定了不同年龄层次的训练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内容、方法和步骤。并制定了更加科学合理的选材、教育考核指标和综合评价标准。对于指导我国广大幼儿进行系统科学的训练具有广泛的实用性。纲要在全国全面实施,将促进我国各级训练体系的衔接,提高国家整体水平,有利于我国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提高。“这是对大纲最大的肯定。

1991-1992,参与篮球普修课按技术水平分班教学效果的研究(四千字)。本课题针对的是北京体育大学的学生。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差异很大,篮球教学离不开集体配合和整体操作,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符合篮球运动的规律,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的竞争和提高。这项成果获得了学会三等奖。

* * *配合编写教学参考书《地掷球》(约12万字)。1993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5月出版。投掷在中国是一项新运动。当时国内关于它的书籍很少。改这本书的目的是系统介绍地掷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训练方法。这样将促进我国地掷运动的广泛开展,提高我国地掷运动的水平。本书对地掷运动所要求的身体素质、地掷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地掷运动员的饮食、服装、竞赛规则等做了严密的介绍。是我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的地掷教学训练系列。

参加了纪念篮球传入中国一百周年的全国篮球论文报告会,发表了题为《提高篮球进攻速度的研究》的论文(约6000字)。发表于《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副刊1996。

本文指出,在篮球比赛中,一个队从控球到完成投篮都是进攻。攻击次数越多,成功率越高,获胜的希望越大。因此,如何减少每次进攻的时间,增加全场进攻的次数,保持较高的成功率,是提高运动水平,取得较高胜败率的重要课题。从进攻速度与球场工作效率、进攻速度与进攻质量、进攻速度与组合运用、进攻速度与心理素质、进攻速度与团队战斗风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和训练经验,提出了提高篮球进攻速度的方法。我认为提高篮球的进攻速度不是战术方法的运用策略,而是真正贯彻竞技体育特点的基本出发点,比如对抗、大运动量、高强度战斗、全方位战斗等。对提高篮球进攻速度的意义认识不足是我国篮球训练的最大问题。

1997参加由国家体委竞赛训练二司、乒乓球管理中心、足球管理中心、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分会联合举办的球类项目体能训练报告与研讨会。在提交的数百篇论文中,评出了20篇优秀论文,由本人撰写的《篮球专项敏感素质的研究动态与训练方法》一文入选,发表于1997。

灵敏素质是篮球运动员必备的专项运动素质之一,特别是随着现代篮球和战术的飞速发展,比赛速度越来越快,攻防对抗越来越激烈,身体接触越来越频繁,对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运动员具备反应迅速、适应能力强、技术动作灵活的能力,成为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借助前人的研究,集合大家的经验,探究名质发展的历史,收集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篮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训练效果。通过研究发现,代表篮球素质本质的敏感素质的作用和地位逐渐被正确认识和评价,也得到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但是仍然有一种技术取代了对灵敏度的误解,并没有意识到灵敏度使人体像球一样适应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做出在复杂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灵活地完成动作的综合表现,是由其他素质衍生出来并高于它们的素质的集合,而这种综合和集合恰恰是篮球运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另一个错误是缺乏训练方法。他们忽略了敏感品质,首先是神经系统所体现的灵活性,丰富快速的反应选择和协调准确的反应动作。这种特征和能力只有在充沛的体力、清醒的头脑、新鲜的刺激和系统的训练下才能体现和形成,才能走向组合变化和发展;而方法陈旧、训练千篇一律是目前敏感素质提升缓慢的重要原因。本文还收集了多种训练方法来提高敏感性素质。

参加了国家体委组部组织的全国体校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工作,并担任技术大纲和教材的组长和连载编写工作。出版《体校教学大纲》(5万字)、《球类运动》(654.38+0.2万)。我是《运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和《球类运动》教材编写组和系列编写组长。1998 4月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

体校教学大纲(包括运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和球类运动教学大纲)是根据国家体委1996修订发布的《中等体育教育专业三年教学计划》的规定编写的。他知道体育是各项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具有法规的性质。教学大纲指明了各门课程的教学方向和任务,明确了教材的范围和体系,为编写教材和教师授课、评价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了依据,也是各级主管部门对各门课程进行宏观管理的依据。

本人编写的球类教材篮球部分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体育中专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认知能力发展的水平和完成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学习学时和训练内容。教材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方向,确立了教育的基本内容、技战术训练的规范,从思想、身体、技战术能力等方面重点设计了篮球教学训练的培养模式。在教材中,我对篮球运动的发展进行了阶段性的归纳和总结,突出了世界和中国篮球运动发展的动力和态势。在技术教学内容中,我在防守对手这一节增加了防守对手的四要素(即以球为中心,对球、人、区、篮的综合控制和争夺)。在战术教学内容上,我对联防战术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展示了新的观点和教学方法,并以“3-2”阵型的防守为例进行了说明:我将联防分为“防球”和“防区域”两大任务,“防球”是指两人或三人联防防守持球者,干扰和破坏对方投篮,突破和向内线传球。其他三两人防守篮下和远球区,防止对方在三秒区抢占有利进攻位置,抢断对方对篮下或弱侧的传球,随着对方球对人的转移不断变换防守任务。本次答辩思路清晰,责任明确,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便于教与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一章中,我大致介绍了裁判的职责和分工合作,并着重说明了特定情况下的分工合作,并着重讨论了记录台的工作,让学生通过学习基本能掌握一场哨子式的比赛。

参与马学田教授主编的《素质教育丛书-学生体育知识丛书》中篮球部分(110000字)的编写,6月由知识出版社出版,1998。《篮球》一书从篮球发展简史、篮球基本技战术、篮球比赛规则和裁判方法、篮球风云人物、重大篮球赛事等方面介绍了篮球的基础知识。是篮球迷的良师益友,也是各级篮球教练的参考资料。在书中,我以章节的形式描述了篮球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简史。本文重点介绍并简要介绍了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战术规范和运用方法,并按照比赛演变的顺序讲解了裁判员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更便于篮球爱好者和初级运动员学习和掌握。在《篮球风云人物》中,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世界和中国的老篮球运动员,展示了他们的优秀技术和对篮球运动发展的贡献。

1999第2期《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发表《体育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探讨》(3000字);本文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提出了体育教学应把握的四个环节:一是教学有规律,但教学无定法,教学方法要不断改进;第二,研究学习方法,优化教学方法,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第三,研究教学方法,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教师带头,学生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练前热身,练后拉伸》(2000字)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第6期(1999)。介绍了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及其球迷在参加篮球或其他运动时必须遵循的训练程序,即练习前要进行热身(准备)活动,练习后要进行放松和拉伸活动。虽然练习前的热身活动广为人知,但我国体育运动界有一个误区,那就是“热身活动前不拉(只拉伸身体后部);但训练往往只练身体的前部(比如力量训练只练腿部和腿部的肌肉,躯干前的腹肌),而忽略了身体后部的练习(比如缩腿的力量练习,背部肌肉的练习)。这样不仅容易拉伤、扭伤某些部位的肌肉或关节,还会使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发展不平衡,影响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从理论和方法上给大家介绍,训练前要做好热身和拉伸,训练后要对负担最大的肌肉群进行整理和拉伸,也提醒教练和运动员全面进行体能训练。

在NBA独立翻译《篮球技术指导》(654.38+0.3万字)一书。2000年2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以插图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美国NBA篮球明星贾巴尔、拉里·伯德、乔丹、斯托克顿、奥拉朱旺、马龙和大卫·罗宾逊的精彩照片,为那些热爱篮球的孩子们树立了榜样。还用简短的技术要点和训练小技巧介绍了如何学习NBA篮球明星练习过上千次的最基本的技术。目的是向我国广大青少年介绍和普及正确的篮球基本功,摒弃那些好高骛远、哗众取宠、脱离实际的做法,从小打好扎实的身体和技术基础,让未来的篮球明星出现在其中。

我在2000年第二期《中国学校体育》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美国高校如何招聘教师——教练》(3000字)。介绍了美国151大学“教师-教练”选拔中被重视和被忽视的候选人的相关情况。有七个条件受到重视: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