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地理概况
淮安是一座有着深厚内涵的历史名城。有五张独特的城市“名片”:一是文化名城。自秦朝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淮安于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二是伟人故里。开国宰相周恩来生于淮安,在淮安生活了12年。历史上诞生了许多名人,如伟大的军事家韩信,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和民族英雄关天培。第三个是运河之都。明清时期,漕运总督、河长都曾驻此。淮安是淮北的水运指挥中心、水运制造中心、水粮仓储中心、河道整治中心和食盐集散地,是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四大都市”。第四是美食之乡。淮安是传统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2002年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淮扬菜之乡”称号。五是生态家园。淮安素有水上漂浮之地之称,洪泽湖、高邮湖、白马湖、宝应湖镶嵌其中。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湿地面积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等称号,“国家园林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通过国家技术考核。
淮安是新兴工业城市,门类齐全。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岩盐、芒硝、凹凸棒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其中岩盐储量654.38+0.30亿吨,居世界第一。芒硝储量20亿吨,华东第一;凹凸棒石储量5亿吨,占全国的70%。目前有10000多家工业企业。在加快发展机械、纺织、烟草、食品、建材、医药等支柱产业的同时,重点培育盐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特钢三大千亿产业。
淮安是鱼米之乡。这里盛产水产品、特禽、蔬菜、林果、优质粮油等农副产品,形成了蔬菜、家禽、生猪、水产、林木等五大主导产业。是全国知名的农副产品产销基地和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全市省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46万亩,拥有311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标志。
淮安是江苏重要的交通枢纽。京沪、宁宿徐、怀素、淮盐、宁连等五条高速公路在中国交汇,形成了一个围绕苏北市区的90公里高速公路环。市区任意一点,15分钟内即可上高速。规划中的淮阳铁路、宁淮连铁路、苏淮铁路将与新开通的新长铁路共同构筑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水路里程1486公里,运输近80万载重吨。淮安机场将在“十一五”期间建成。
淮安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国家3A旅游区(点)1个,2A旅游区(点)4个;有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有水上长城洪泽湖大堤,有“明代第一陵”之称的明祖陵,有“江苏九寨沟”之称的铁山寺自然保护区,有国家森林公园盱眙第一山,有农业观光的好去处金湖万亩莲花荡。淮安人杰地灵,人文景观众多。境内分布着历代名人故居遗迹,如文通塔、真怀楼、韩信故里、水下泗州城、明祖陵、吴承恩故居、梁红玉庙、关天培庙等,尤其是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等。
淮安是一座开放的城市,发展潜力巨大。2006年,淮安被评为“浙商最佳投资城市”。与日本、美国、欧盟等10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各类外资企业65,438+0,000多家,吸引了韩泰轮胎、大方电子等20多家国际知名大公司、企业来淮海投资,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台湾省鸿海集团成功引进总投资22亿美元的富士康科技城项目,在引进特大项目特别是利用外资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对外经济合作从劳务输出、工程承包逐步扩展到设立境外企业;我们与法国、白俄罗斯、美国、韩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许多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
淮安的载体建设比较完善。省级开发区8个,规划面积326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53平方公里,入园项目2823个。区内生产生活设施齐全。近年来,各园区根据发展需要,大力建设特色园区:盐化工园区、韩国工业园、留学生创业园、出口加工区、温州工业园、上水创业园等。正在实施市经开区与滁州、淮阴、清河四个开发区联动发展战略,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建成国家级开发区。
淮安人力资源丰富,生产要素丰富。全市有各类学校1244所,在校学生105万人。有高等院校6所,成人高校1所,中等专业学校19所,职业技术学校18所,每年可培养各类人才约4万人。此外,淮安还有113家民办培训机构,每年可培训初、中级应用型人才36000余人。淮安电力供应充足,现有装机容量1.96万千瓦。华能淮安电厂正在规划新建两台60万千瓦机组,建成后总发电量将超过300万千瓦。电力供需无错峰限电期,大型企业铺设双回线。日供水能力28.5万吨。城市供热半径7.5公里,城市气化率95%。
淮安努力创造最佳投资环境。建立健全“一站式”审批、保姆式帮扶、软环境建设评价等五项制度,努力营造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生活最安全、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低的投资环境,形成了开放开明的政策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严格规范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治安良好的社会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淮安连续六年被评为江苏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率先实施的园区企业“抢劫案件先行赔付制度”已在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