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事先协商就同意

文字?梁漱溟

01.

三人行,必有师。

确实如此。听着李娟校长讲的故事,真的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教育情怀和温度。她的高新区新一街中学正处于起步阶段,一切都处于成型完善期,各方面的困难很多,但我看到的是她充满激情的笑脸,那是一种坚不可摧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

这是我第一次和校长一起散步,我也是一个很有名的校长。在我眼里,大部分领导都有架子,李娟校长没有。不仅如此,她还不按常理出牌,甚至录下了我的废话,说她回去好好学习。

这是我第一次受到领导这么大的关注!我愿意分享我所理解的一切,就像我在谈媒体辅助的时候说的,幻灯片只是用来弥补文字的,没必要过分依赖。在最合适的时候,李娟校长说这个想法已经有一个很有名的校长提出来了,她也倡导老师们这么做,她自己也在带领老师们去实践(具体细节记不清了,反正是一个很厉害的人提出来的)。

我的观点其实和专家站在同一个高度,所以和我的不谋而合!

02.

记得刚开始上网络课的时候,我和我们七年级的老师聊过教学方法。我提出一天五节课,上午三节(语文、数学、英语),下午两节(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上午一门主课一个小时,教室里淘汰作业,预习剩下的作业,让孩子减少网上做作业的时间,也保护眼睛,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剩下的一个小时是体育视频锻炼,我觉得把学习和锻炼结合起来是非常合理的。

但是音乐和艺术呢?我们的老师是跨学科的。例如,邱莉老师教地理和美术...她减轻他们的负担,关注主要任务。而且班里有活动,手抄报也挺多的,都是学习。

我还提出了联播,资源共享,因为当时有个老师家里没有电脑,所以我们四个班一起联播,大家轮流在网上上课,没有电脑的老师找自己的同龄人互助。

大家都非常赞同我的建议,很快我就排出了课表。但是很快就被打死了,最后还是按照上面领导要求的时间表上课,只同意他教的课可以联播。

后来发现我的档期和22中排一样,同播共享资源的理念和他们一样高,不谋而合!

03.

读书写作总是很迷茫,身边的人太少,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怀疑和否定自己的方向。

就像我在网络课堂上加了一个新元素——听书。我总是要等学生进入录音室,所以我会听孩子们说一会儿,樊登是最好的选择。

很多时候,读书不一定有时间,但是听书是不受限制的,随时随地都可以。而且,听专家的书比读书更有收获,尤其是对孩子。他们读书的时候会追求故事,而听书是解读、分析、启蒙。

借用书籍的影响和力量是我们教育的捷径,这是我一直思考和实践的。

隔离时间我有更多的时间看书,我需要证明我的观点。我在《寻找不同的教育》这本书里找到了同样的内容。

我写作是为了生活,

我为了生存而学习,

我写作是因为我写作。

寻找相同的教育

我发现同样的教育!我所有的想法、观点、路线都和这本书不谋而合!

事实证明,我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原来我一直在教育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