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口镇重点工作

(一)坚持“四大发展战略”

1,坚持以农建镇战略。坚持“1441”农业经济发展思路,即实施农业产业化,抓好优质粮食、标准化养殖密集区、高效农业园区、农业“走出去”四项工作,推进生态家园沼气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扶贫开发、农机装备四项工程,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一批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把老百姓创办的家庭企业纳入农业产业化链条发展,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该镇农业现代化进程。

2.坚持工业强镇战略。牢固树立“工业强镇”理念,大力实施“工业振兴工程”,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项目建设力度,重点扶持壮大纺织、造纸、化工、塑料制品、齿科材料、烤鸡加工、电子制造等七大优势产业,重点培育新华集团、海通纸业、光明纸厂、五星纸厂、锦华印刷、伊利服装、永兴蔡威、新丰科技。坚持“一村一品”,鼓励人才创业、企业再创业。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和特色块状经济。加快未夕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提高集聚效应,扩大经济总量,实现由工业镇向工业镇、工业强镇的转变。

3.坚持劳务富镇战略。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劳务输出“四个转变”,完善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模式,逐步提高劳务经济水平。大力发展返乡经济,鼓励外来人口回乡创新产业,把劳务经济培育发展成为城镇重要的支柱产业。

4.坚持开放兴镇战略。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创新招商引资理念,拓宽招商引资领域,突出引进“高、新、大”项目。坚持项目、资金、信息一起引进,招商引资和吸引人才并重,完善招商引资机制,注重招商引资实效,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以开放促招商,以吸引外资促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的大跨越。

(二)开展“五项创业活动”

1,开展全民创建家族企业活动。以家庭创业、繁荣致富、增加收入为目标,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千家万户的积极性,激活农村发展的“细胞”。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发挥各自优势,挖掘潜力,围绕发展优质专用粮、高效农业、养殖业、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创业高潮,加快致富增收步伐。

2、开展创业活动。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村各类人才,发挥他们在资金、人才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引导他们积累的资金、人才和技术向工业领域流动,积极兴办和带动企业,发展人才经济,使农村各类人才成为区域经济的引领者和主力军,逐步发展成为工业经济的中坚力量。

3、开展企业创业活动。鼓励和引导现有企业的厂长、经理,发挥他们在资金、技术、项目、市场、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扩大规模,拓宽领域,二次创业,把企业做大做强,使之成长为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辐射更多的新企业,实现企业的二次腾飞。

4.开展返乡创新活动。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大力实施回归经济。广泛收集海外从业人员的工作信息,重点关注有一定创业技能和资金的人员,建立基础信息档案,采取跟踪联系、家乡家庭影响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农民工发挥信息、资金、技术、项目、人员等优势,回乡创业,带回资金、项目、技术,发展经济,建设家乡。积极帮助有意回国的投资者做好市场分析、政策咨询、项目申报、产品鉴定、人才培训等工作。,开辟项目管理绿色通道。到2010,引导外来人口返乡,兴办各类经济实体20个以上。

5、开展干部创建事业活动。大力实施“双强工程”,为基层组织配备致富能力强、带动致富能力强的“双强”人员。农村干部要围绕农民致富增收,率先示范,培育发展主导产业,通过示范带动群众致富。同时,要积极组织群众落实新农村建设的计划和目标,在新农村建设中创造新的事业。乡镇干部要在领导、推动、落实新农村各项工作中,切实发挥带头作用,积极支持,全面参与,办实事,创新产业,安定人心,促进和谐发展。配合县政府选派镇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锻炼,学习先进地区的新思想、新观念、新举措、新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利用实践锻炼的机会,积极宣传道口、宣传道口、为道口发展出谋划策。鼓励镇干部离岗领办经济实体,带头发展经济,为群众树立好榜样。

在全民创业活动中,镇村两级每年举办“农民创业模范”、“经济发展能人”、“二次创业先锋”、“返乡创业英雄”、“模范干部创业”等评选活动,营造鼓励、积极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实施“五项收入计划”

1,农业产业化连锁发展增收计划。以粮食、瓜菜、道口烧鸡等主导产业为重点,发展粮食精深加工、瓜菜加工、道口烧鸡加工、牛羊肉猪肉加工等产业链,做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促进主导产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让农民从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获得更多利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按照打破地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相对集中发展、形成规模效益的原则,将农业产业链中的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的轨道,大力培育和扶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建立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发展龙头企业集群。

2、规模化水产养殖发展收入计划。按照“市场引导、加工带动、社区发展”的工作思路,推进畜禽集约化养殖区和规模化养殖示范场建设,转变养殖方式,加快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全面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综合效益。5年内建成8个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规模化养殖场,建成1家年产值超亿元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鸡、牛、羊、瘦肉型猪等主导产业。到“十一五”末,全镇畜牧业总产值达到6543.8+0.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

3.高效农业园区带动增收计划。按照“抓园区,取规模;抓住优势,带特色;抓市场,拿基地;抓标准带质量”,积极打造高效农业大镇,三年内高效农业面积发展到7000亩,建成两个集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标准化为一体的优质高档百亩园,加大力度建设名优苗木繁育基地等生态花卉园区。

4、劳务经济致富增收计划。进一步加强劳务输出,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劳务输出领域,完善管理服务网络,打造劳务品牌,提高输出质量和效益。巩固扩大“发达地区企业工作、建筑劳务”等特色劳务产业,夯实劳务基地,积极申请注册“专业”劳务品牌。

5、非公有制经济强村富民增收计划。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扶持强势产业和骨干企业的同时,积极引导和支持各村围绕镇传统优势和技术选择不同类型项目,重点发展粮食、养殖、烧鸡食品加工、豆腐制品等产业,推进连片开发,加快产业集聚,培育形成一批“一村一品”或“几村一业”的专业新村。搞活商品流通,繁荣城乡经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抓好“十大推进工程”

1,村庄治理工程。创建新的健康村。广泛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建立长效机制,做到“五有”(有公共厕所、安全饮水和排水设施、垃圾收集和作业场所、畜禽养殖圈舍、环境卫生、环境保护、村容村貌管理等规章制度)和“五无”(无粪堆、无柴草、无污水排放、无畜禽散养、无二无),创建生态新村。村内新建工业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污染物应达标排放,避免对环境造成影响。所有人、牲畜和家禽的粪便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搞好村庄绿化、道路绿化等。,改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不破坏生态时间。三创程心新村。深入开展以信用户、信用村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活动,制定信用户、信用村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诚实守信,在经济生活中公平交易,信守合同,反对假冒伪劣和欺诈行为;在日常工作中,实事求是,言行一致,反对欺骗;在人际交往中,开诚布公,真诚相待,反对虚伪。开展信用活动,就会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第四,创建文明和谐的新村。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理事会、老年人协会等群众组织,广泛开展公民道德知识教育和各类文明评比活动,大力培育文明新风,着力提高农民素质,积极发展农村文化,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科普培训80%以上),抵制迷信,移风易俗,革除陋习,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完善殡葬改革制度,火化率达到100%。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实现“七无”:无违法犯罪案件、无赌博活动、无姓氏宗亲、无封建迷信和陋习、无越级访群访、无欺诈伪造、无虐待老人、歧视妇女、违反计划生育。通过创建文明和谐新村活动,实现邻里团结、家庭和睦、村风文明、秩序良好、生活富裕,干部群众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到2010年,力争建成1个省级文明和谐村、3个市级村、8个县级村。

2.“一建四改”生态家园工程。大力推广沼气生态技术应用,全面推进“示范村”、“示范镇”和生态示范样板建设,努力实现家居环境清洁、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生产无害化目标。建立健全沼气服务体系,加强技术培训,抓好新技术、新模式的研发,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作用,抓好“一建四改”(建沼气池、改厨、改水、改厕、改圈),把发展沼气产业与发展农村新能源、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带动农村相关产业、建设生态文明村紧密结合起来。力争取得“三料一口气”(燃料、肥料、饲料)、“三料促五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四效五业”(经济、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的好成绩。大力发展生物质产业,积极推广秸秆气化技术,逐步普及太阳能利用技术。“十一五”期间,全镇农村沼气用户达到约1.80万户,受益农户超过7000户。

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抓住滑县国家农村饮水安全试点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到2010将该镇建设成为农村饮水城镇化和普及示范乡。同时,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的新情况和水利工程重建中管理轻、破坏重的现状,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政策引导、部门服务、个人经营、群众参与、协会监督、民主管理”的新型运行模式。

4、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结合省、市、县、乡四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集中扶贫开发资金,实施规模开发,做好整村扶贫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工作。

5.村镇规划建设和"街街通"工程。(1)小城镇规划建设。小城镇规划修编、详细规划严格实施,健全小城镇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有符合标准的给排水设施;有符合标准的医院、养老院、中小学、文化娱乐场所;无乱建、乱占和脏、乱、差现象;街道庭院硬化、亮化、净化、绿化;绿化覆盖率40%以上,绿地率35%以上,人均绿地8平方米。(2)村庄规划建设。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统筹,合理布局”的原则,全面完成村庄建设规划修编任务。村民的房子是严格按照计划建造的。(3)“街对街”工程。在实现“村村通”的基础上,科学规划村街建设,争取上级支持、社会各界支持和群众广泛参与,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农村街道建设。“十一五”期间,确保90%的村庄实现“村村通”。

6、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采用五种训练方法,突出四项训练内容,努力实现四个提高。五种培训是:一种是“阳光工程”培训。以打造本土劳务输出品牌和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为重点,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农民、产业工人和第三产业服务者。第二是职业教育和培训。在全镇广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三、成人学校培训,办好一所成人学校。四是培养文化复合型人才。加强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整合农业、科技、计生、文化等基层网络资源,形成高标准、宽领域、多功能的科技文化大院。2010,镇上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行政村有科技文化大院。第五,远程教育和培训。不断扩大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四个内容是:学习文化,学习技术,学习政策,学习法律。四个提高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实用技术技能,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提高法律意识。

7.农村社会保障工程。(1)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2)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做到按标准保障。加强乡镇敬老院建设和管理,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20%。(3)全面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四)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抚恤补助标准随当地居民人均生活水平提高同步增长。(5)建立健全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7年,我镇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以上,力争达到1.000%。继续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村卫生室,为农民基本医疗需求提供保障。

8、农村电力与通信工程。(1)电力工程。积极推进未改造村,完成农网改造任务。在家庭用电的基础上,积极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努力让农民不仅用上电,而且用好电。(2)广播电视“户通”工程。全镇10个行政村,家家户户都接入了广电光纤网络,让老百姓都能收到图像清晰、内容丰富的有线电视节目。把广播电视建成镇有站、村有管理服务点的管理服务体系。“十一五”期间,积极发展有线电视用户,全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3)通信工程。改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电话接入率达到95%;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推进农村信息高速公路、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无线市话下乡、信息村、三农信息网、电子农垦、宽带进村、新型农村信息服务站和行政办公内网建设,逐步形成“三位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为农村搭建信息平台,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9.平安新村建设项目。进一步深化“261”工程,积极排查各类矛盾纠纷,把问题和矛盾消化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深入开展打击整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和地痞村霸,确保农村社会治安形势良好。切实加强村级民调组织和联合调查组建设,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治安大格局。深入开展“平安村镇”、“平安村”等多层次创建活动,把“小安全”积累成“大安全”,确保全镇社会大局稳定。到2010年,90%以上的村庄达到平安建设标准,使全镇社会政治稳定、治安良好,人民群众安全感指数保持在92%以上。

10,科教兴农工程。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大力开展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等活动,推广节本增效技术,实施“科普兴村惠农计划”,提高农民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能力;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大农业龙头项目建设;充分利用科技网络优势,加大农业投入,选择重点村建立农业科技标志性示范村。“十一五”期间,积极支持和发展农技协会,建立科普示范基地,使全镇60%的村实现“一站(科普宣传站)、一员(科普管理员)”。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建立适合科技创新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科技成果推广,推进农业产业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认真贯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使基础教育均衡增长,全面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彻底消除中小学危房;全面实施“两免一补”,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入学,严格控制学生辍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全民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