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阳培训
一、重拾留在风中的“信仰”。
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城。走在南京的大街小巷,一些历史遗迹和名人故居随处可见。这里的一些古建筑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在高楼林立、现代化设施发达的街道上,经常可以看到青砖黛瓦、飞檐走壁的古建筑。它们静静地伫立,与现代都市相得益彰,融为一体。在风景宜人、错落有致的公园里,在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里,经历了千年风霜的古城墙依然巍然屹立,没有想象中的断壁残垣。只有那种凝重不屈的战争与硝烟的经历,才让人在千百年后不得不肃然起敬,肃然起敬。走在南京,满眼都是老树,树干坚硬粗糙,枝干苍劲,树冠遮天蔽日。有的甚至几个人都抱不过来。这些曾经枝繁叶茂,经历过风风雨雨的老树,就像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的老人,如水般诉说着南京的过往。
一个有历史、有故事、有传承的城市,也会有潜力、有梦想、有未来。城市如此,学校也是如此。走进“行知教育基地”,聆听杨瑞庆校长“以陶为师的学校发展四十年历程”,让我再次感受到“传承中发展的奇迹”,“行知教育”的永恒魅力,“坚持梦想”的意义。学校的发展如此,一个人的发展也是如此。当老师的时候谁没有梦想?谁在第一次登上讲台的时候还没有充满信仰?谁没有用心描绘过教育的美好表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得失利弊之间徘徊。我们迷茫徘徊了很久,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想起了失去梦想的时候,更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南京之行是一次朝圣之旅,一次初心之旅,一次寻根之旅。让我重拾留在风中的“信仰”,坚信自己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不再迷茫和困惑。
二是遇到了久违的“眼泪”。
在水泥钢筋的城市呆久了,总忘了自然土壤的柔软;越来越理性的头脑总是在克制冲动和原始情感;人与人之间适时的举止,常常让我忘记了在农村长大的童年。在南京培训的四天里,我仿佛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小时候的农村,感受到了久违的不计得失、不求回报的“暖心”和“关爱”。
南京还没到,感动已经开始。教育局对这次南京之行做了详细的安排,无论是行程、安全、生活、学习等等。出发前,局领导对同学们进行了各种“温馨提醒”。同行的提醒也是一遍遍细致周到,让人温暖感动。一路上,群里的各种提醒,同学们的积极响应,让我感受到了来自“大家庭”的关怀和爱护。
在南京读书,处处让我感动。每一个时间节点,都会有温馨提醒;一切都会提前说明;每一次小旅行,都会有人主动陪同和护送。南京的回归之路给我们每个人上了一堂生动的“现场报道”,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局领导的大局意识和大爱精神。身在异国,环境陌生,有“爆发”,但你有“组织”和“家庭”,你感到适当的安全和轻松。
经过四天的培训,我也感受到了南京人的“暖心”。在南京负责会议组织的张老师热情周到,让我们有“家”的感觉。我在南京的四天,无论是在街上打车,问路,还是在公园里找人帮我拍照,所有人都热情认真,从不敷衍。有一次,我们在街上问“南京大学怎么走”时,一个小女孩停下来真诚地说:“我不知道,但我可以帮你在手机上查一下。”小女孩马上拿出手机,认真询问,并热情地向我们详细解释“怎么去”。
人与人之间久违的真诚,无私,热情,令人感动。总有一种感觉让我们落泪。南京之行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一次精神的重塑。有了这份感动,我感受到了“暖阳”,相信以后的教育教学之路,一定会是别样的风景,别样的美好。
第三,点亮内心的“阳光”。
南京之行,听了四次讲座,三位教授,一位校长。这些报道的内容已经模糊不清了,但是给他们的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没有写下自己的头衔和荣誉,却记住了一个共同点:朴实、平易近人、专业、学识渊博。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很深的造诣,都是行业内的佼佼者。最难得的是,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他们的报道充满了雄辩的口才和侃侃的谈资,透过事物的表象探寻背后的真相,深入浅出地阐述深刻的问题,给我们以启迪之感,我们不禁感叹自己“高人一等”!
与这样的“大师”近距离接触,也让我们反思自己,剖析自己,反省自己。“不为所欲为,就得自求多福。”环境,机遇,也许这些都不如自己的主观成长和努力;才华和遇到贵人,可能都不如你自己对方向的决心和坚持。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看内心;内有操作,外有希望;与其寻找光源,不如点亮内心的“一束阳光”。
南京之行重新点燃了我内心的“阳光”。点亮一束光,走自己的教育之路;无论快慢,都不会改变方向;无论风雨,我都不会迷茫。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做一个心中有光的老师,才能带出阳光的学生。
所有的过去都是一个序言。打开一扇窗,看到一道风景;捕捉一滴水,折射整个太阳;播下一粒种子,期待花香。南京师范大学四天的训练,不仅是毕业,更是扬帆远航。是一种感悟,是一种开悟,是一种持续的力量!催我回到看起来的样子,重拾旧日的光芒,确定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