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会展旅游方向)

会展旅游是通过举办国际会议、研讨会、论坛和各种展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旅游形式,是北京旅游产品开发的一个重点。目前,国际会议旅游具有组团规模大、客人和消费水平高、停留时间长、涉及相关服务行业多、成本低、利润丰厚等特点。在欧洲、北美、亚洲、香港和新加坡,会议已经成为一种产业。展览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从1998到1999,共有21950个国际注册展览。每年在北京举办的各类会议和展览占全国的80% ~ 85%。北京会展旅游人数和消费比重逐年上升,发展会展旅游潜力巨大。

[编辑本段]会展旅游的特点

国内外许多学者也对会展旅游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定义,但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内涵。例如,以研究事件旅游而闻名的学者GETZ认为,贸易和展览活动,如展览、博览会和会议,是会展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许多学者主张推广会展旅游的概念。本文讨论的会展旅游对应于发达国家M、I、C、E细分事件旅游市场的概念,即会议、活动、大会和展览,包括节庆和体育赛事。即会展旅游,是指借助各种类型的会议、展览、博览会、展销会、投资洽谈会、文化体育和科技交流,吸引游客前来洽谈贸易、观光旅游、开展技术合作、信息交流和文化交流,促进交通、旅游、商业等诸多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旅游活动。

虽然会展业和旅游业是两个独立的产业部门,但会展业和旅游业的相互牵连是经济活动之间普遍联系的外在表现。会展业和旅游业都是第三产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举办会议和展览不仅有利于当地的展览馆、餐馆和餐饮服务,还会积极促进相关的电信、交通、购物、旅游服务和城市市政建设。从事会展业是旅游业多元化战略之一,会展业可以利用旅游业提供的各种服务和资源。两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A)展览在促进旅游业方面的作用

会展本身具有行业性、行业性、组织规模化的特点,必然会吸引政府、非政府组织的展团、参观团和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队。由于会议规格高,参展人员均为消费能力强、文化素质高的商务客人,消费档次和规模远高于普通游客。一个大型或知名展会的举办,对当地旅游业的酒店、旅行社、景点、旅游交通、购物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一般的旅游团队或游客来说,如果在旅游过程中举办展会,展会带来的浓厚氛围会大大增加他们的旅游兴趣。

会展旅游还具有时间段不受气候和季节影响的特点,从而消除了观光旅游的明显缺点。会展活动大多安排在城市的淡季,发展会展旅游有利于提高城市旅游设施和服务的利用率。展会为城市提供了展示旅游资源和产品的良好机会。有利于促进城市功能的提升,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旅游业在会展中的辅助作用

无论从会展业的历史沿革,还是会展的具体活动来看,旅游所涉及的六大要素都与会展的举办息息相关。会展的要素和成功完成所需的服务是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优势。在会展旅游的发展中,旅游业为会展的举办提供相应的服务,帮助会展树立品牌,成为会展旅游集约化发展趋势的关键因素。展会的成功,除了参与者的规模或专业程度外,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旅游业的参与。开展分工合作,建立完善的利益共享机制,是实现会展业接待专业化分工的前提。如果旅游企业和会展公司有专业分工,会展公司负责展会的招募、宣传、展览和组织管理,而旅游企业则为参展者或参观者提供异地“六要素”服务,各司其职,各有所长,通过专业的服务让参展商、参观者和当地居民感到方便和满意,从而吸引更多的参展者,获得更多更持久的支持,从而树立展会的品牌,充分发挥展会的带动作用。

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是全球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会展旅游是旅游属性和会展活动特点相结合的产物。优化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关系,建立新的发展模式,发展会展旅游,是我国会展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1][2]

[编辑本段]中国会展旅游发展中的问题

在会展业每年给世界带来的近3000亿美元的收入中,中国未能占据应有的市场份额。目前会展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会展产业与旅游业的关系松散,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

在管理层面上,大部分省份(少数会展发达的城市除外)的会展活动既没有明确统一的管理和规划,也没有专门管理机构的指导。主办方大多专注于申请、审批和接待事务,很少甚至不考虑与旅游部门的广泛合作,对会展旅游的综合效应认识不足;在管理层面,由于多头管理和利润导向的局限,政府组织会展公司和旅游企业联合进行宣传推广存在实际困难;在活动内容上,展商、参与者和参观者的主要目的仅限于参加或观看展览,只有少数人自发参加小范围的观光、购物或娱乐活动;旅游部门为参展商和参观者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交通、住宿、餐饮,文艺演出、导购、游览活动等服务明显不足;从综合效益来看,会展活动给旅游企业带来的综合效益还不够大(虽然对旅游三要素如吃、住、行有促进作用),旅游行业内部各行业效益很不均衡,住宿、餐饮、交通明显,获利较多;观光、购物、娱乐三大要素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导致利润较少,现有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城市及周边地区的景点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面对新的市场形势和发展环境,中国会展旅游必须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以尽快实现“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合作化”。因此,中国会展业和旅游业应该相互促进,相互配合,构建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的优化模式。

[编辑本段]会展旅游发展的对策——政府的宏观引导

会展旅游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产业,会展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政府应主要在产业规划、行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整体宣传方面发挥宏观调控和行业指导作用。

会展活动不仅要体现当时的轰动效应,还要兼顾长远效应、参会者对会展活动的整体印象、各项服务的回味以及会展品牌的树立。政府要在协调推进产业规划、整合产业优势、促进城市整体宣传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使会展部门积极配合旅游部门开展联合推介,将会展、节庆、体育赛事与城市及周边的旅游资源和游客接待设施相结合;或者将会展业纳入旅游部门统一管理、统一推广或共同管理、共同推广,或者单独成立专门的会展营销协调机构,该机构必须与本市、省内各大关联企业有广泛的联系,与全国、世界各地的重点关联企业有一定的联系,发挥协调沟通作用。专门从事展览、节日和设施的销售。2003年7月,长沙市率先成立了市政府直属的会展管理办公室,在会展业的管理、规划、协调和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会展旅游的规模化和专业化需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来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正如在中国最佳商务会展旅游城市评选中,城市会展销售的组织包括旅游局与酒店、会展设施等旅游设施的经营者之间的协调,是否成立专门的会展局进行合作营销占30%的分值,这不仅是会展旅游发展的必要因素,也是会展旅游长期发展的重要条件。

场馆建设与周边酒店建设统一规划。在会展活动的顺利开展中,布局合理的酒店服务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近年来,长沙城市基础设施得到空前完善,交通设施发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地满足了会展业发展的要求。全市三星级以上酒店近100家,标准床位近8万张。酒店业和餐饮业一般能满足举办各类会展项目的需求。但是每个展厅周边的迎宾酒店数量少,布局不合理,这是展会主办方考察展厅时最大的意见之一。比如国际影视会展中心只有五星级的高档次服务酒店,中档酒店很少。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位于城市南郊,周边服务完善的酒店很少。湖南展览馆和长沙国际会展中心整体布局比较好。政府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同时考虑会展与旅游的关联性和统一性,实现合理布局和统筹规划。

[编辑本段]会展旅游与主题活动相结合。

会展旅游还应选择鲜明的主题,通过其强大的吸引力为会展提供更多的专业游客和潜在客户。同样,会展也可以通过举办具有强大品牌的展览,为主办城市带来更多的游客。选择与城市旅游资源和特色相关的主题会展,使会展与旅游发挥各自优势,互动发展。众所周知,云南昆明世博会对其城市旅游和会展旅游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研究表明,1999世博会提升了昆明旅游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地位,推动了昆明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化进程,是我国会展旅游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

借鉴昆明的成功经验,长沙应从金鹰电视艺术节、浏阳国际烟花节、全国糖酒会、省农博会等大型展会入手,尝试将主题会展活动与主题旅游相结合,挖掘市场深度。例如,金鹰电视艺术节和影视旅游产品,建立影视艺术中心,展示中国影视艺术和文化,浏阳国际烟花节旅游和当地的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在全国糖酒会,省农博会,茶文化节展览期间,强调湖南特有的旅游资源(如李白星沙茶廊,长沙白沙古井,宁乡旅游资源),结合休闲旅游,乡村旅游,使传统酒文化,乡村旅游。比如长沙的烈士公园,是全国十大公园之一。烈士公园每年游客近400万人次,每年成功举办灯光秀和车展,每次游客超过30万人次。目前,长沙正试图用两年时间,与烈士公园共同打造一个“生态、文化、科技、现代的花园”,让游客既能领略烈士公园的美景,又能感受长沙国际生态展的魅力。这种思维方式将会展与旅游充分融合,对两者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旅游业具有聚集人气、繁荣市场、拉动消费、促进招商引资的强大推动力,是长沙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关键一环。与其他著名旅游城市相比,长沙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有很大差距。因此,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产业的开发建设,培育和发展新的旅游市场——会展旅游,构建内外贯通的旅游网络,打造具有浓郁湖湘文化和鲜明长沙特色的整体品牌,是为长沙经济注入新活力的必由之路。

中国会展旅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会展业包括会议业、展览业和奖励旅游,是世界上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据国际展览业权威数字估计,国际展览业产值约占世界各国GDP总量的1%。如果相关产业从会展中受益,会展业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将达到8%。国际会议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据国际会议协会(ICCA)统计,国际会议的年产值约为2800亿美元。在香港、德国等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会展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已经达到1: 9的水平。会展业也是当今世界城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国旅游部门都非常重视会展旅游的发展。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旅游管理部门也成立了会展旅游管理部门。例如,为了促进会展旅游的发展,香港设立了会议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会展旅游业发展迅速,年增长率超过20%,远高于中国其他地区。最近一两年,由于边际递减规律,中国传统旅游增速开始放缓,而会展旅游增速很快。因此,会展旅游逐渐被旅游业所重视。北京、上海等地的旅游主管部门开始研究会展旅游在旅游业中的作用,各大旅游企业也纷纷拓展会展旅游业务,一些地方还成立了会展旅游协会。但是,中国的会展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总量还比较小。目前对会展旅游的专题研究较少,也没有建立标准化的会展旅游统计指标体系,难以把握会展旅游的整体情况。本文所用材料均来自于已出版的报刊杂志和国际展览网站的统计。

一,中国会展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会展旅游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尤其是会展旅游的硬件设施建设有超前发展的趋势。

(一)会展业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近年来,中国会展业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1999年举办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展会总数达到1326个。近年来,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每年接待1000人以上国际会议10余次,300人以上国际会议30余次。会展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

(二)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引领会展业发展。

由于会展业本身的快速发展及其对经济的巨大带动作用,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视会展业的发展,形成了政府主导会展业发展的局面。北京市成立了由副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对会展业进行全面研究,包括成立课题组,撰写北京会展业发展研究报告,责成北京市统计局会同有关单位制定一套会展业统计指标体系。上海、杭州等地也在政府的主导下对会展业的发展做出了规划。

(三)各地开始建立自律性行业协会。

在政府的主导下,各地会展企业开始组建行业自律性的会展协会。65438年6月至0998年6月,由北京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发起,中国第一个国际会议展览协会北京国际会议展览协会成立。2002年4月,上海成立会展业协会,2002年2月,山东成立国际会展业协会。

(四)全国掀起了建设会展场馆的高潮。

中国会展业发展的最大特点是硬件优先发展。“九五”期间,中国展览馆发展迅速。九五之前,我国室内展厅面积不足80万平方米,但到了2001,正式投入使用的室内展厅面积翻了一番,场馆面积达到516万平方米。目前在建或已建成的大型展馆有: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展览总面积室内20万平方米,室外5万平方米。杭州西湖国际会议中心。总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会议中心建筑面积654.38+0.2万平方米。30多个会议厅,654.38+00同声传译系统,7000个国际标准展位。北京新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国际会议中心、商务酒店、写字楼、参展商公寓、商场、仓储中心、办公接待、电力中心等为一体。,甚至包括主题公园。是以展览场为核心的展览综合体。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展览面积20万平方米。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总投资9.3亿元,总建筑面积654.38+0.27万平方米,其中展厅5万平方米,会议厅654.38+0.5万平方米,会议厅40个。

总之,本次展览场馆建设的特点是建筑档次高、面积大、科技含量高。根据目前20个场馆的统计,每个场馆的平均建筑面积达到了127000平方米以上。

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北京会展业发展研究报告》,其余根据GOOGLE查询结果整理。

(五)主要会议接待单位加入国际会议组织。

各地办展公司和一些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加入了有关国际展览组织。截至2002年5月,全国已有65,438+04家机构加入ICCA,分别是: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北京市旅游局、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民间国际旅游公司、中国会议奖励旅游组织、浙江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中国旅游国际会展公司、华庭酒店、春秋旅行社、山东国际旅行社、上海国际会展中心、锦江会展公司等。此外,CYTS参加了ASTA和PATA的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国际展览中心参加了UFI和BIF。

(六)北京、上海等国际会展中心城市初步形成。

我国一些大城市在发展国际会展业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初步形成了以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为核心的国际会展中心城市。这些大城市在接待国际展会方面的优势主要有:

1.现有的展览场地很多。

目前,北京拥有大型展览场馆12个,总面积近14万平方米(见表6),500个座位以上的展馆超过25个。此外,北京还有554家旅游定点饭店和506家星级饭店,共有9.3万间客房,其中许多达到了国际标准。同样,上海目前展览总面积为14.5万平方米,与北京相当。此外,上海还有354家酒店和5.6万间客房。因为酒店、会展场馆比较健全,这些大城市发展会展业的基础比较好。

资料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北京会展业发展研究报告》。

2.展会的外部条件比较成熟。

会展旅游作为城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良好的硬件设施,还需要较高的城市整体环境和综合的国际交流能力。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地铁、城市道路等交通相对较好,国际、国内游客数量在国内名列前茅。此外,北京还与7个国家的23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147个国家在北京设有大使馆,近300家外国金融机构在北京设有代表处,17家外国银行在北京设立分行,许多跨国公司在北京设立办事处。

3.有很多会议和展览。

从1999开始,北京举办了相当多的国际会议,包括万国邮政联盟大会、世界建筑师大会、《联合国保护大气臭氧层公约》第11次签约国会议、世界数学大会,以及汽车展、电子展等国际展览。据ICCA统计,2000年,北京接待大型国际会议16次,在世界大城市中排名第17位,比1999的第29位上升了12位。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上海共举办展览278场,展览直接收入18亿元。

(7)会展业体系正在形成。

经过多年的实践,国际会展业已经形成了一套接待服务体系,目前,中国会展业也正在形成自己的服务体系。例如,会展组织者(PCO)和目的地接待员(DMC)正在建立,许多会展公司已经开始培养自己的PCO。

此外,会展业的教育培训也开始步入正轨。为顺应国际会展业发展的大趋势,缩短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北京国际会展行业协会于8月底举办培训班,专门为会展行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开设培训班,以促进国内会展事业的发展和会展水平的提高,培养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北京外国语大学将与国际特殊活动学会(ISES)、乔治·华盛顿大学、霍琼森·威尔斯大学联合举办“节庆会展管理”培训,解决会展人才短缺问题。

(8)网络参与

中国会展业从一开始就有现代网络技术的参与。目前,仅会展行业就有43家网站(见表7)。这些网站有的是介绍展会的,有的已经开始直接运营线上展会。这说明中国会展业的科技含量比较高。